寧洱縣同心鄉(xiāng)那柯里村是古普洱府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也是寧洱縣現(xiàn)存較為完好的古驛站之一,,其歷史價值很高,保存有較為完好的茶馬古道遺址——那柯里段茶馬古道(縣級文物保護(hù)單位),、百年榮發(fā)馬店,,那柯里風(fēng)雨橋,還有當(dāng)年馬幫用過的馬燈,、馬飲水石槽等歷史遺跡,、遺物,具有悠久的歷史痕跡和深厚的茶馬古道文化,。
它緊靠213國道線,,距離寧洱縣城22公里,距離普洱市思茅區(qū)24公里,,與昆曼國際大通道隔河相望,,交通便利,。整個驛站占地大約70畝,四面環(huán)山,,兩條小河相匯于此,,山青水秀,自然生態(tài)良好,,景色也十分秀麗,。這里生活著彝族、哈尼族等少數(shù)民族,,他們主要以生產(chǎn)稻谷,、玉米、茶葉,、木材和松香為主,。“那柯里”為傣語發(fā)音,,“那”為田,,“柯”為橋,“里”為好,,“那柯里”的意思是說該村小橋流水,,沃土肥田,歲實年豐,,是理想的人居之地,。
據(jù)說,原來這里是一個令人悲傷的地方,,它原名叫“馬哭里”,,傳說由于茶馬古道十分難行,馬幫過那柯里必須涉水淌過村里的一條小河,,再加上馬馱重負(fù),,勞累的馬兒行走到這里,面對清涼的河水,,都流下傷心的淚,,因而得名“馬哭里”。愛馬如命的馬鍋頭幾次上書官府之后,,官府遂了馬鍋頭的心愿,在這修建了“風(fēng)雨橋”,,從此,“馬哭里”更名為“那柯里”,。解放前,,那柯里屬關(guān)哨汛塘之要地,清朝光緒年間稱“那柯里塘”,設(shè)兵6名,,歸中營左哨頭司把總管轄,。那時的那柯里是茶馬古道上熱鬧繁忙的驛站,馬幫往來不斷,,客棧,、馬店林立,小橋流水,,人歡馬叫,,十分熱鬧。被稱為“云南省第二首《小河淌水》”的《馬幫情歌》就在這里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