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日期:1695.5.18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戌時震中位置:山西臨汾震級:(7 3/4)地震情況:平陽(治臨汾)地震,,臨,、襄、洪,、浮四邑較重,,臨汾尤甚,浮山三邑,,城廓房舍存無二三(一說傾倒公私廨舍房屋4萬余間),,居民死傷十有七八(一說壓斃人52600余名),,有闔門盡斃不留一人者。地裂涌水,,哮哭驚聲日夜不絕,,民皆露處,黠暴乘間剽掠,。
臨汾:府城并東關城垣,、樓堞、衙署,、神佛,、宙宇、民舍,、倉庫盡行倒塌,,壓死城鄉(xiāng)人民27846人。有闔門盡斃不留一人者,,城內東關壓死尤多,。烈火燒天,黑水涌地,。(一說既而地中出火,,燒死人畜樹木房屋什物無算,隨又水發(fā),,淹死人畜又無算),。大云禪寺金頂寶塔毀(歷1200余年),堯廟(城南8里)傾塌,,通利渠(城西北30里)傾,,平水神祠(縣西25里)震塌。
●發(fā)震時刻
1695年5月18日20時左右(清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戌時)
●震中位置
中國山西省臨汾市東南3公里段店,、李堡一帶(36.0,,N,111.5·E)
●震級
7.5~8級
●震源深度
15公里
●地震遺跡
山西臨汾鐵佛寺塔
●地震史稱
平陽地震或平陽-潞安大地震,。
山西省汾河流域的臨汾盆地中1303年在洪洞附近曾發(fā)生過一次8級大地震,,造成極其嚴重的災難。392年后的1695年幾乎在原地又發(fā)生一次8級地震,,由于上一次大地震時間久遠,,人們早巳淡忘,因而再次形成奇災大難,。有文字記載以來,,我國共有17次8級大地震的記錄,其中14次發(fā)生在大陸區(qū)內,,稱為板內(大陸板塊內部的)地震,,它們之間的距離在240~900公里之間,,唯有臨汾盆地內的1303和1695年的兩次8級地震,震中的距離僅相距40公里,,震源體基本是重合的,,這在我國大陸地區(qū)是罕見的,類似的震例在世界各地也極其稀少,,我們應深入研究,,從中吸取教訓。
1695年5月18日傍晚8點前后(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日戌時),,臨汾盆地內發(fā)生8級大地震,,史稱“平陽地震”或稱“平陽,,潞安大地震”。地震時有聲如雷,,地動山搖,,城倒屋塌,加之烈火燒天,,黑水涌地,使平陽府治臨汾城頓時浸沒在滾滾煙塵之中,。地震波及范圍,,北到山西右玉,南達湖北谷城,,西至甘肅平涼,,東抵山東滕縣,山西,、陜西,、河南,河北,、山東,、湖北,甘肅,、江蘇等省均受到震動,,其中有125個府州縣記載了這次地震的破壞情況。
當時的平陽府治臨汾城地處臨汾盆地中心,,人口稠密,,經濟文化發(fā)達,官署林立,,民房櫛比,。據記載,,地震時“有聲如雷,城垣,、衙署,、廟宇、民居盡行倒塌,,壓死人民數萬,。各州縣一時俱震,臨汾,、襄汾,、洪洞、浮山尤甚,?!薄捌疥?即臨汾城)東關城樓廟宇不留‘間,壓死人民無數,,”臨汾城東,、南十幾公里范圍內,從一般民房到比較堅固的廟宇,,均遭到毀滅性破壞,。臨汾城東的堡頭村,村莊四周溝壁大規(guī)模崩塌,,居民不得不遷至村西另建房舍,,逐有東、西堡頭村之稱,。襄汾縣“黑水涌地”,,“城垣、學校,、公署,、民居傾覆殆盡,死者不可勝記,。浮山縣‘壞房舍十之五,,”“百姓困苦數十年”。洪洞-o地裂涌水,,衙署,、廟宇、民居半為倒塌,,壓死人民甚眾,,”護城沙堤亦遭破壞。臨汾,,襄陵一帶烈度達到十度強,。從北部的平遙到南部的聞喜,,從西部的石樓、隰縣到東南部河南的獲嘉,,長300多公里,、寬200公里的范圍內,建筑都遭受嚴重破壞,。
這次地震的次生災害十分嚴重,。據清康熙年間《歷年記(續(xù)記)》記載:‘山西平陽府洪洞等三縣于四月初六、七,、八三日大雨地震,,房屋倒塌,壓死多人,。既而地中出火,,燒死人畜,、樹木、房屋,、什物無數,。隨之水發(fā),,淹死人畜又無數……地皆沉陷……查報只存活六萬口有零,。又云系火龍作祟,,地陷山崩。如此災異,,古今罕見”,。地震以后,臨汾一帶“城廓房舍存無二三,,居人死傷十有七八,。更可慘者,,斯時之烈火燒天,,黑水涌地,厥后之夏田騰煙,,秋陌浮蛙,。傷殘余生,何克堪此了1”地震本身震動已十分猛烈,,人們巳無法抗拒,,再加上烈火和大水,真是陷災區(qū)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其痛苦不堪言狀,。大水當是來自暴雨、山洪和河流堵塞,、堤岸潰決,,大火來自何因,,無詳細記載,但這次大地震伴隨如此嚴重的火災和水患,,在古今地震史上尚屬首次記錄,,為我們今天的防震抗震提供了極寶貴的經驗教訓。
這次地震還使汾河兩岸的灌溉系統(tǒng)遭到嚴重破壞,。臨汾通利渠是長達50公里的大型灌溉渠道,,“地震將渠塌斷”,“合渠民田昔成旱埠”,。洪洞縣利澤渠,,在趙城衛(wèi)店村西,引導汾水灌溉洪洞,、臨汾兩縣農田,,其規(guī)模與通利渠相當,地震時也完全坍毀,,嚴重地影響了當地農業(yè)生產,,乃至整個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如今全國各地的農田水利建設,,遠比古代發(fā)達,,極易遭到地震的破壞,因此地震區(qū)的農塔身傾斜田水利設施需要因地制宜地考慮抗震問題,。
這次地震造成的傷亡十分慘重,。臨汾城‘壓死男女二萬有奇,有閣門盡斃不留一人者”,。襄陵縣“共壓死男女七千有奇”,。據嘉慶二十年(1815年)刑部侍郎那彥寶在勘驗平陸地震的奏報中稱:“檢查平陽地震原卷,當時受災共二十八州縣,,內受災較重十四剛縣,,統(tǒng)計壓斃民人五萬二千六百余名”。人口死亡如此眾多的原因,,除地震大,、房屋吭震性能差和時值大多數都在屋內的傍晚發(fā)震等有關外,人們缺乏防震意識,、疏于防范也是重要原因,。從震源力學和統(tǒng)計學的分析來看,一次大地震之后,,2012年內在原地重復發(fā)生大地震的可能性極小,,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的大地震會越來越靠近原發(fā)震地區(qū)。因此臨汾盆地1303年8級大地震之后的392年,,1695年再次發(fā)生8級地震,,并非偶然。在考慮地震危險性和防震抗震時,,既要考慮地震在空間上的分布,,也要考慮地震在時間上的分布,更要考慮空間與時間的耦合關系,,方能經濟有效地抗御大地震,。
●發(fā)震時刻
1303年(元大德七年)
●震中位置
中國山西省洪洞縣(今臨汾市)
●震級
8級
●地震遺跡
山西臨汾鐵佛寺碑記
戌時地震,平陽一路人口死傷一十七萬六千三百六十五口,,五萬四千六百五十戶,,大德七年八月初六日戌時地動,鐵羅村李善,。
據當地文物部門介紹,,鐵羅村位于黃河岸邊,元朝時設有鐵羅村,,明朝改為鐵羅關渡口,,現已無人居住。據史料記載元朝時在山西境內設置有太原路,、大同路和平陽路三個比較大的行政機構,,其級別略大于2012年的地級市。
在《山西通志》的地震志里有關于這次元朝大德地震的記載和考證,,這次地震的傷亡人數因災害嚴重,,《元史》和諸多歷史文獻以“不可勝計”來描述,或概略為數萬,、數十萬,。在晉中、晉南地區(qū)發(fā)現的碑刻題記頗多涉及傷亡數目,。平遙縣志中記載有當地統(tǒng)計的詳細傷亡人數:“縣人死者三千六百三十六名口,,傷者三千三百九十名口,頭畜死者五百二十,,房屋倒塌二萬四千六百間,。公廨倒塌殆盡,,地涌黑沙與水不止,,是時乏食之家計一萬三百五十口?!贝送庥涊d傷亡人數比較準確的就是這次發(fā)現的臥鹿山石刻,。綜合來看,這次發(fā)生在元朝的8級大地震共造成約20萬人死亡,,傷者無數,,房屋破壞嚴重,,波及范圍極廣,太原地區(qū)也有人員傷亡,。這次地震也是到目前為止山西境內發(fā)生的等級最高,,破壞力最大的一次地震。
發(fā)震時刻: 2011年08月02日 19:57:14
緯度: 36.5
經度: 112.1
深度: 16 千米
震級: 3.8
參考位置:山西省臨汾市古縣,、安澤縣交界
時間: 2012-11-02 00:09:45
緯度: 35.9°
經度: 111.7°
深度: 5km
震級: M3.4
震中位置: 山西省臨汾市浮山縣,、堯都區(qū)交界
地震類型: 天然地震
2012-11-02凌晨0時9分,臨汾市堯都區(qū)與浮山縣交界處(北緯35.9度,,東經111.7度)發(fā)生3.4級地震,,震源深度5公里,臨汾境內8縣市區(qū)有明顯震感,。地震發(fā)生17分鐘后,,該市地震局緊急啟動了V級應急預案。
地點為臨汾市堯都區(qū)與浮山縣交界處,,市民生產生活正常
本報11月2日訊(記者段樹聰)今天上午,,記者從臨汾市地震局獲悉,今天凌晨0時9分,,臨汾市堯都區(qū)與浮山縣交界處(北緯35.9度,,東經111.7度)發(fā)生3.4級地震,震源深度5公里,,臨汾境內8縣市區(qū)有明顯震感,。地震發(fā)生17分鐘后,該市地震局緊急啟動了V級應急預案,。
今天上午,,臨汾市地震局法制宣傳科馬隨虎科長告訴記者,地震發(fā)生后,,臨汾市地震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搜集震感情況,,經過調查,此次地震震中在堯都區(qū)與浮山縣交界的響水河,、槐埝鄉(xiāng),、東張鄉(xiāng)一帶,震源深度5公里,。凌晨0時26分,,臨汾市地震局啟動V級應急預案,通過各縣市區(qū)地震局監(jiān)測,,此次地震臨汾市共有8個縣市區(qū)震感明顯,,其中浮山縣震感明顯,部分人有頭暈感覺,堯都區(qū),、古縣,、曲沃、侯馬,、洪洞,、襄汾等縣均有震感。
記者同時了解到,,臨汾市區(qū)內臨汾一中,、三中及師大學生在感覺到地震后,自覺撤離宿舍避險,,凌晨3時許陸續(xù)返回,,其余城區(qū)未見明顯異常反應,市民生產生活正常,。
8月19日,,記者獲悉,山西移動與臨汾市地震局就地震自動測報系統(tǒng)達成合作意向,,雙方共同簽署了地震預警監(jiān)控平臺合作協議,。該平臺建成后,一旦區(qū)域內發(fā)生地震,,MAS平臺將在第一時間自動把震情信息發(fā)送給4000余名相關人員,,這將對快速有效應對地震災情、安排震后減災等工作起到積極作用,。
臨汾市地震自動測報系統(tǒng)是臨汾市地震局為進一步加強全市環(huán)保系統(tǒng)抗震救災工作,、提高地震次生災害環(huán)境應急處置能力而提出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該系統(tǒng)通過報警平臺和中國移動MAS信息機的耦合及二次開發(fā),,實現有預警信息時主動觸發(fā)報警信息,,并通過信息平臺發(fā)送報警預警信息到指定人員的手機上,以便有關單位迅速安排或及時處理地震災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的生命財產損失,。
本報11月2日訊(記者 段樹聰)今天上午,記者從臨汾市地震局獲悉,,今天凌晨0時9分,,臨汾市堯都區(qū)與浮山縣交界處(北緯35.9度,東經111.7度)發(fā)生3.4級地震,,震源深度5公里,,臨汾境內8縣市區(qū)有明顯震感。地震發(fā)生17分鐘后,,該市地震局緊急啟動了V級應急預案,。
今天上午,臨汾市地震局法制宣傳科馬隨虎科長告訴記者,,地震發(fā)生后,,臨汾市地震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搜集震感情況,經過調查,,此次地震震中在堯都區(qū)與浮山縣交界的響水河,、槐埝鄉(xiāng)、東張鄉(xiāng)一帶,,震源深度5公里,。凌晨0時26分,臨汾市地震局啟動V級應急預案,,通過各縣市區(qū)地震局監(jiān)測,,此次地震臨汾市共有8個縣市區(qū)震感明顯,其中浮山縣震感明顯,,部分人有頭暈感覺,,堯都區(qū)、古縣,、曲沃,、侯馬、洪洞,、襄汾等縣均有震感,。
記者同時了解到,臨汾市區(qū)內臨汾一中,、三中及師大學生在感覺到地震后,,自覺撤離宿舍避險,凌晨3時許陸續(xù)返回,,其余城區(qū)未見明顯異常反應,,市民生產生活正常。
本報11月2日訊 (記者 段樹聰)今天上午,,記者從臨汾市地震局獲悉,,今天凌晨0時9分,臨汾市堯都區(qū)與浮山縣交界處(北緯35.9度,,東經111.7度)發(fā)生3.4級地震,,震源深度5公里,臨汾境內8縣市區(qū)有明顯震感,。地震發(fā)生17分鐘后,,該市地震局緊急啟動了V級應急預案。
今天上午,,臨汾市地震局法制宣傳科馬隨虎科長告訴記者,,地震發(fā)生后,,臨汾市地震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搜集震感情況,經過調查,,此次地震震中在堯都區(qū)與浮山縣交界的響水河,、槐埝鄉(xiāng)、東張鄉(xiāng)一帶,,震源深度5公里,。凌晨0時26分,臨汾市地震局啟動V級應急預案,,通過各縣市區(qū)地震局監(jiān)測,,此次地震臨汾市共有8個縣市區(qū)震感明顯,其中浮山縣震感明顯,,部分人有頭暈感覺,,堯都區(qū)、古縣,、曲沃,、侯馬、洪洞,、襄汾等縣均有震感,。
記者同時了解到,臨汾市區(qū)內臨汾一中,、三中及師大學生在感覺到地震后,,自覺撤離宿舍避險,凌晨3時許陸續(xù)返回,,其余城區(qū)未見明顯異常反應,,市民生產生活正常。
本報11月2日訊 (記者 段樹聰)今天上午,,記者從臨汾市地震局獲悉,,今天凌晨0時9分,臨汾市堯都區(qū)與浮山縣交界處(北緯35.9度,,東經111.7度)發(fā)生3.4級地震,,震源深度5公里,臨汾境內8縣市區(qū)有明顯震感,。地震發(fā)生17分鐘后,,該市地震局緊急啟動了V級應急預案。
今天上午,,臨汾市地震局法制宣傳科馬隨虎科長告訴記者,,地震發(fā)生后,臨汾市地震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搜集震感情況,,經過調查,,此次地震震中在堯都區(qū)與浮山縣交界的響水河,、槐埝鄉(xiāng)、東張鄉(xiāng)一帶,,震源深度5公里,。凌晨0時26分,臨汾市地震局啟動V級應急預案,,通過各縣市區(qū)地震局監(jiān)測,,此次地震臨汾市共有8個縣市區(qū)震感明顯,,其中浮山縣震感明顯,,部分人有頭暈感覺,堯都區(qū),、古縣,、曲沃、侯馬,、洪洞,、襄汾等縣均有震感。
記者同時了解到,,臨汾市區(qū)內臨汾一中,、三中及師大學生在感覺到地震后,自覺撤離宿舍避險,,凌晨3時許陸續(xù)返回,,其余城區(qū)未見明顯異常反應,市民生產生活正常,。
中新網太原8月2日電,,據黃河新聞網訊,山西省地震局授權發(fā)布,,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北京時間2011年8月2日19時57分,,在山西省臨汾市古縣、安澤縣交界(北緯36.5度,,東經112.1度)發(fā)生3.8級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