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鶴寺又名清白流芳清真寺,,位于江蘇揚州南門街,。同廣州光塔寺、泉州麒麟寺,、杭州鳳凰寺齊為中國伊斯蘭教東南沿海的四大名寺,。宋德佑元年(1275)由至圣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孫西域先賢普哈丁創(chuàng)建。明清重修,,至今仍存有宋,、元,、明、清四代伊斯蘭教文化遺跡,。受到中外穆斯林的珍視,,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大門對面原有照壁墻為“鶴嘴”(1958年拆毀),;寺門是仿唐建筑,,翹角牌樓,猶如鶴首昂起,;從寺門至大殿,,是一條狹長彎曲的甬道,形似鶴頸,;大殿相當于鶴身,。
大殿南北兩側有飛檐起翹的半亭,如同鶴翼(南側半亭即望月亭,,北側半亭已圮),;大殿后左右兩側庭院,有古柏兩株,,謂之鶴足,。
殿后原臨河,遍植竹篁,,形如鶴尾(填汶河筑路后竹篁不存),;大殿前,左右兩側各有水井一眼視為鶴目,。
每逢伊斯蘭教節(jié)日,,中外信仰者往往在這里聚禮,今日仙鶴寺已成為揚州和阿拉伯友好交往的一座標志,。
公交站點:仙鶴寺
途徑該站點的公交:
29路,、32路、55路(晚),、307路,、313路、315路
《嘉靖維揚志》和《江都縣志》都曾記述:“清真寺在南門大街,,宋西域普哈丁建,。”他是伊斯蘭教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的第十六世裔孫,,宋朝時從本國(古稱大食國),,來到中國,學習中國的古老文化藝術,,傳播伊斯蘭教,。從當時首都洛陽出發(fā),,途徑武昌沿長江到宋時阿拉伯人聚集較多的城市揚州傳教。武昌停留期間,,他對黃鶴樓的古老建筑風格極感興趣,更對李白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的詩句贊嘆不已,,不由激起他對仙鶴的遐想,認為如果百年之后,,進入天堂,,與真主同在固然不錯,假如死后,,或到麥加圣地能乘黃鶴而走,,不是更佳嗎?就這樣,,他帶著這一想法來到揚州,,在構寺時既符合伊斯蘭教寺院的要求,又突破阿拉伯圓形穹頂尖拱門等建筑特點,,大膽地采用中國大屋頂殿宇的建筑形式,,成為中阿人民友好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