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傳說
蚩尤經(jīng)過長期準備,制造了大量兵器,,糾集眾多精靈,,向黃帝發(fā)起攻擊。黃帝派應龍到冀州之野去抗擊他,。應龍是長著翅膀的飛龍,,發(fā)動滔天洪水圍困蚩尤。蚩尤請來風伯,、雨師,,應龍的軍隊迷失在漫天風雨之中。黃帝聽說雷澤里有雷神,,長著人頭龍身,,雷神的座騎夔牛,經(jīng)常拍打自己的肚子,能發(fā)出驚天動地的雷聲,,就殺了夔牛,,用他的皮做成大鼓敲打起來,震破蚩尤的凄風苦雨,。黃帝又派了天女魃參戰(zhàn),。魃身穿青衣,能發(fā)出極強的光和熱,。她來到陣前施展神力,,風雨迷霧頓時消散,黃帝終于擒殺了蚩尤,。應龍和魃建立了奇勛,,但也喪失了神力,再也不能回到天上,。應龍留在人間的南方,,從此南方多水多雨。
魃留居北方,,從此北方多干旱,,她無論走到哪里,,都被人們詛咒驅(qū)逐,,稱為“旱魃”。
先秦至漢代的旱魃形象以天女形象為代表,,其形象特征為身著青衣的女子,。這一時期的旱魃帶有神怪二重的身份,人們將其視為旱神,,但又以日曬,、水淹、虎食等方式對其進行驅(qū)逐,,以實現(xiàn)驅(qū)旱求雨的目的,。
自漢代中后期至明初, 天女形象的旱魃逐漸向另一種小鬼形象的旱魃過渡,。產(chǎn)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應是由于先秦時期盛行的自然神崇拜至漢代逐漸衰退, 旱魃神性的一面逐漸被人們否定,, 她的女性身份因此也遭到了質(zhì)疑,, 其形象遂逐漸轉向另一種更為邪惡的面目。
中國民間傳說宋真宗時,,旱魃作怪,,竭鹽池之水。真宗求助于張?zhí)鞄煟鞄熅团申P羽去降伏,。關羽苦戰(zhàn)七天,,降伏了妖魔。真宗感其神力,,封為“義勇武安王”,。這一天恰好是農(nóng)歷五月十三日,后民間便多于是日舉辦關帝廟會,,祈求關帝顯靈逐魔消災,、普降甘霖,并把這天稱為雨節(jié),。且以為是日必雨,,所謂“大旱不過五月十三”。倘若不雨,,則求之關帝必驗,。
明代中期以后,小鬼形象的旱魃逐漸向僵尸形象的旱魃演變,,并逐漸被僵尸形象的旱魃所取代,。
清末,旱魃化犼之說的出現(xiàn),。
在山東,,過去每遇干旱,把新埋的尸體當旱魃打的風俗十分普遍,。據(jù)《大清律例·賊盜·發(fā)?!返挠涊d,清嘉慶九年(1804年),,高密久旱不雨,,有人發(fā)現(xiàn)年初病故的村民李憲德墳土潮濕,便紛傳李死后變成了旱魃,。各村民眾不顧李家阻攔,,刨墳開棺,見李的尸體尚未腐爛,,更加確信李就是旱魃,,不由分說將尸體燒毀。李家將掘墓者告上公堂,。此案無成例可循,,最后刑部將領頭人仲二以“發(fā)冢開棺見尸律”判了個“擬絞監(jiān)候”罪(相當于現(xiàn)代在的死緩),才將此案了結,。
旱魃,, 傳說中能引起旱災的怪物,,鄉(xiāng)村中認為是死后一百天內(nèi)的死人所變。變?yōu)楹调傻乃廊耸w不腐爛,,墳上不長草,,墳頭滲水,旱魃鬼會夜間往家里挑水,。只有燒了旱魃,,天才會下雨。魯中一帶鄉(xiāng)村中燒旱魃習俗延續(xù)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
在中國古代,,主要是使用童子尿與黑狗血來對付旱魃。童子尿與黑狗血也是古代降妖辟邪中主要使用的物品,。
明清時期,,以僵尸為旱魃的觀念十分流行,由此派生出“打旱骨樁”,、“焚旱魃”等求雨習俗,。《明史》中記載的民俗說,,每遇干旱,,人們便發(fā)掘新葬墓冢,將尸體拖出,,殘其肢體,,稱作“打旱骨樁”。雖然明王朝下令禁止此風,,但直至清代,,此風在民間仍很盛行,,且由“打旱骨樁”進而發(fā)展為焚燒尸骨,。
這種習俗也見于外國,如俄羅斯有些地區(qū)的農(nóng)民,,一旦遇到旱災,,常去挖出醉酒致死者的尸體,將其沉入最近的沼澤或湖泊之中,,甚至也有殘其肢體的行為,,以此來求得雨水。
《說文》:“魃,,旱鬼也,。”
《詩經(jīng)》孔疏引《神異經(jīng)》:“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頂上,走行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p>
《子不語》卷一《旱魃》里描寫為:“猱形披發(fā),一足行”,。
袁枚《續(xù)子不語》又說:“尸初變旱魃,,再變即為犼?!?/p>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卷七:旱魃為虐,,見《云漢》之詩,是事出經(jīng)典矣,?!渡胶=?jīng)》實以女魃,似因詩語而附會,。然據(jù)其所言,,特一妖神耳。近世所云旱魃,,則皆僵尸,。掘而焚之,亦往往致雨,。夫雨為天地之.合,,一僵尸之氣焰,竟能彌塞乾坤,,使隔絕不通乎,?雨亦有龍所作者,一僵尸之技倆,,竟能驅(qū)逐神物,,使畏避不前乎,是何說以解之,?又狐避雷劫,,自宋以來,見于雜說者不一,。
夫狐無罪歟,,雷霆克期而擊之,是淫刑也,,天道不如是也,。狐有罪歟,,何時不可以誅,而必限以某日某刻,,使先知早避,?即一時暫免,又何時不可以誅,,乃過此一時,,竟不復追理?是佚罰也,,天道亦不如是也,。是又何說以解之?偶閱近人《夜談叢錄》,,見所載焚旱魃一事,、狐避劫二事,因記所疑,,俟格物窮理者詳之,。
旱魃制造旱災,見于《詩經(jīng)》中的“云漢”一詩,,可見是出自經(jīng)典的了,。《山海經(jīng)》把旱魃看作女性,,似乎是在《詩經(jīng)》的基礎上附會出來的,。然而,據(jù)上述經(jīng)典所言,,旱魃專指一位妖神,。近世所說的旱魃,卻都是僵尸,。把僵尸挖掘出來焚燒掉,,也就往往導致下雨??墒?,雨是由天地二氣的結合所形成的,,一具僵尸的氣焰就能塞滿乾坤,,使天地二氣隔絕不通嗎?雨也有龍形成的,,一具僵尸的伎倆就能驅(qū)逐神物,,使龍畏避不肯向前嗎?如何來解釋這些疑問呢,?還有,,狐躲避雷擊的事情,,從宋代以來就經(jīng)常見于各種雜說記載。如果狐沒有罪過,,雷霆按期出去,,那就是濫用刑罰,不合乎天道,。如果狐有罪過,,何時不可誅殺呢?為什么要必定限制在某日某刻,,讓其預先得知及早躲避呢,?即使是一時僥幸躲過,又何時不可繼續(xù)誅殺,,卻過了規(guī)定時刻竟不再追究,?這顯然是失于刑罰,也不合乎天道,。又作何解釋呢,?偶爾翻閱近人所著的《夜談叢錄》,見到其中焚燒旱魃,、狐貍避劫二事,,因此記下了個人的疑問,以待窮究事物道理的先生們詳細解釋,?!堕單⒉萏霉P記》
杜甫《七月三日》詩:“退藏恨雨師,健步聞旱魃,?!敝档靡惶岬氖牵镑伞倍嗯c“旱”組合,,極少單用,。即使單用,還是“魃”不離“旱”,。
《山海經(jīng)》原文:“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魃時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
《神異經(jīng)·南荒經(jīng)》云:“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頂上,走行如風”,,“所之國大旱,。一名格子,善行市朝眾中,,遇之者投著廁中乃死,,旱災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