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鯨,,學名:Delphinapterus leucas (Pallas,,1776),一角鯨科白鯨屬的一種動物,。額頭向外隆起突出且圓滑,嘴喙很短,,唇線寬闊,。身體顏色非常淡,,為獨特的白色,。白鯨與其他鯨類相比,惟一明顯不同的是:當夏季皮膚呈淡黃色的色調(diào)時,,可以蛻換,。
游動時通常比較緩慢,在海浪和浮冰中難以辨識,。白鯨喜歡生活在海面或貼近海面的地方,;潛水能力相當強,,對于北極的浮冰環(huán)境有很好的適應(yīng)力。
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白鯨生活在歐洲,、美國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以北的海域中。幾個白鯨集中的地區(qū)已成為賞鯨圣地,,包括加拿大東部的圣勞倫斯河下游與哈德遜灣西部的丘吉爾河河口,。
主要棲息于河道入口、峽灣,、港灣以及北冰洋常年有光照的溫暖淺海,,夏季也會出現(xiàn)在河口水域。棲息地水溫一般8~10℃,。
沿環(huán)北極,、亞北極的加拿大、阿拉斯加,、格陵蘭,、挪威和俄羅斯的沿海分布。
原產(chǎn)地(海域):加拿大,、格陵蘭,、俄羅斯、斯瓦爾巴特群島,、揚馬延島,、美國,。
漫游地(海域):比利時,、丹麥、法羅群島,、法國,、德國、冰島,、愛爾蘭,、日本、荷蘭,、挪威,、瑞典、英國,。
軀體粗壯,,呈白色或黃色,頭圓,、喙短,,沒有背鰭。成熟的白鯨整個軀體會呈現(xiàn)獨特的白色,,頭部在比例上顯小,,上有額隆,噴氣孔后有輪廓清晰的褶皺,。
軀體表面常布疤痕,,也可能有褶皺與脂肪褶層。背脊取代背鰭,,位于上部中后位置,,尾鰭后緣或呈暗棕色,中央缺刻明顯,,尾葉外突隨年齡增長愈加明顯,。頸部可自由活動,能夠點頭及轉(zhuǎn)頭,。胸鰭寬闊呈刮刀狀,,活動自如;唇線寬,。雄性胸鰭上彎,,隨年齡增長愈加明顯。
身體大部分皮膚很粗糙,。成鯨的白色皮膚有時會在夏季發(fā)情時稍帶淡黃色調(diào),,但蛻皮后即消失。白鯨體色會隨年齡而改變,,從初生時的暗灰色轉(zhuǎn)變成灰,、淡灰及帶有藍色調(diào)的白色;當白鯨長到5至10歲性別特征成熟時,,就會變成純白色,而背脊,、胸鰭邊緣以及尾鰭終身都保持暗色調(diào),。
發(fā)聲時額隆改變形狀,并可能產(chǎn)生共鳴,。齒式:16~22/16~18,。
初生仔鯨長1.5~1.6米,重80公斤,;成體約3~5米,,重0.4~1.5噸。
白鯨群進入河口遷徙目的地時顯得十分興奮,,雖然已經(jīng)進行了長距離遷徙,,但似乎一點兒都不覺得累。除了用不同的歌喉不停地“交流”之外,,還用自己寬大的尾葉突戲水,,將身體半露出水面,,姿態(tài)十分美麗,。白鯨還可以借助各種“玩具”嬉耍游玩,。一根木頭、一片海草,、一塊石頭都可以成為它們的游戲?qū)ο?。它們可以頂著一條長長的海藻,一會兒潛泳,,一會兒浮升,,嘴里不停地發(fā)出歡快的聲音。有時它們迷上了一塊盆子大小的石頭,,先是用嘴拱翻石頭玩,,接著把石頭銜在嘴里躍出水面,更絕的是它們會把石頭頂在頭上像雜技演員那樣在水面上表演,。
白鯨不僅體態(tài)優(yōu)雅,,也極愛干凈。許多白鯨剛游到河口三角州時,,全身附著許多寄生蟲,,外表和體色顯得十分骯臟,這時它們紛紛潛入水底,,在河底下打滾,,不停地翻身。還有一些白鯨則在三角洲和淺水灘的砂礫或礫石上擦身,。它們天天這樣不停地翻身,,一天長達幾個小時。幾天以后,,白鯨身上的老皮膚全部蛻掉,,換上白色的整潔漂亮的新皮膚,體色煥然一新,。
白鯨是群居動物,,成百上千頭的白鯨會結(jié)成群體,鯨群組成方式尚不確定,,似乎年齡和性別在組群中起主導作用,。
白鯨是鯨類王國中最優(yōu)秀的“口技”專家,能發(fā)出幾百種聲音,,而且發(fā)出的聲音變化多端,。為了解白鯨的聲音,科學家在河口三角洲白鯨遷徙目的地進行了現(xiàn)場水下錄音,,結(jié)果非常出乎想像,,他們竟聽到了猛獸的吼聲、牛的哞哞聲、豬的呼嚕聲,、馬嘶聲,、鳥兒的吱吱聲、女人的尖叫聲,,病人的呻吟聲,、嬰孩哭泣聲,真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白鯨還可以發(fā)出鉸鏈聲、鈴聲,、汽船聲等,。白鯨不停地“歌唱”,實際上是在自娛自樂,,同時也是同伴之間的一種交流,,這是它們夏季遷徙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
每年7月,,成千上萬頭白鯨從北極地區(qū)出發(fā),,開始它們的夏季遷徙,。它們少則幾只,,多則幾萬只,浩潔蕩蕩游向目的地,,一路上一邊悠閑游玩.一邊不停地表演,。它們的遷徙目的地大都集中在緯度靠北的地方,。不過有些調(diào)皮的白鯨似乎有離群獨立漫游的癖好,,有時白鯨會獨自南下,游上幾百公里,,在黑龍江口,、蘇格蘭福斯河口或萊茵河中露出尊容,,帶給人們意外的驚喜。
白鯨會享用各種獵物,,包括胡瓜魚,、比目魚、杜父魚,、鮭魚和鱈魚,,也食用無脊椎動物,如蟹,、蝦、蛤蚌、蠕蟲,、章魚,、魷魚以及其它海洋底棲生物。由于沒有太多的鋒利大牙咬食獵物,,它們一般把食物整個吸入口中,,所以獵物不能太大,否則有可能被噎住,。
已知的天敵是虎鯨與北極熊,。北極熊以攻擊海豹的方式攻擊白鯨,一般等待在白鯨受困冰層的出氣口周圍,,以其強有力的前掌給予重擊后,,再把它們拖到冰面上食用?;ⅥL8月左右到來,,白鯨通常能辨別出它們的聲音,另外,,虎鯨突出的鰭肢阻礙了自身在冰層中的靈活移動,,所以虎鯨攻擊白鯨的方式有所不同。
繁殖季一般在2月末到4月初,,妊娠期持續(xù)14個月,,不過,也可能有胚胎延遲著床的現(xiàn)象,。幼獸在5~7月的夏日誕生,,初生仔鯨全身暗灰色。
雌鯨分娩時,,有護衛(wèi)鯨群在周圍巡視,,分娩完成后,鯨群主力撤離,,僅留下年輕的育幼雌鯨,,育幼地一般選在水溫10℃左右,靠近河流的水域,,這對仔鯨很重要,,因為它們沒有成年鯨那樣多的御寒鯨脂。仔鯨被兩個成年雌鯨護在中間,,由雌鯨順水流拖著游動,。白鯨哺乳期1.5~2年。
雄鯨7~9年,,雌鯨4~7年發(fā)育成熟,,生殖間隔2~3年,雌鯨二十出頭停止生育。
已分辨出5種主要的白鯨種群:棲息在白令海,、楚科奇海與霍姆次克海的種群約有2.5~3萬頭,;加拿大北極高緯區(qū)與西格陵蘭種群約1~1.4萬頭;加拿大哈德遜灣與詹姆斯灣種群約9000~1.2萬頭,;斯瓦爾巴海種群約5000~1萬頭,;加拿大圣勞倫斯河灣種群約300~500頭。
自從17世紀以來,,由于捕鯨的高額利潤,,捕鯨者對白鯨進行了瘋狂地捕殺,致使白鯨數(shù)量銳減,。更加可悲的是白鯨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毀滅性的破壞,,一批批白鯨相繼死亡??茖W家們經(jīng)過尸體解剖才找到了引起死亡的因素:由于受到一系列有毒物質(zhì)的侵害,,使其免疫系統(tǒng)遭到嚴重的破壞,這些白鯨患過胃潰瘍穿孔,、肝炎,、肺膿腫等疾病,;更有甚者,,有的白鯨患了膀胱癌,這在鯨類動物中真是聞所未聞的,。更重要的是,,白鯨體內(nèi)已發(fā)現(xiàn)一些污染物,如聚氯聯(lián)苯,、DDT及某些劇毒農(nóng)藥,,有的白鯨大腦組織中含有大量已發(fā)生代謝變化的可致癌的PAH(多環(huán)芳烴)苯嵌二素,這種東西已經(jīng)轉(zhuǎn)變成基因的一部分,,導致了白鯨基因遭到不可逆轉(zhuǎn)的破壞,。
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mào)易公約》(CITES)附錄Ⅱ。
列入《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CMS) 附錄Ⅱ,。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近危物種(NT),,2008年評估。
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988年12月10日生效,,鯨目*其它鯨類)
1535年,,當法國探險家雅克·卡提爾發(fā)現(xiàn)圣勞倫斯河時,他的船隊受到白鯨的迎候,。這些白鯨在水中載歌載舞,,歌聲悠揚動聽,,響徹百里以外,其美妙悅耳的聲音令船上隊員們驚嘆不已,,他們便親切地送給白鯨一個美麗的稱呼“海洋中的金絲雀”,。
2012年的報道,,美國加州圣地亞哥市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基金會飼養(yǎng)的一只白鯨,,在好幾年時間中一直模仿人類說話,不停地發(fā)出“人語聲”,,甚至還屢屢對水下的潛水員喊“出去,!”,讓毫不知情的潛水員誤以為是同事在跟他說話,。美國“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基金會”的科學家們用水下儀器對水中的聲音來源展開了調(diào)查,,最后發(fā)現(xiàn),此類“人語聲”竟來自一只名叫“諾克”的白鯨,。諾克顯然是在故意模仿人類的聲音說話,,而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它想和人類進行溝通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