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佛塔,老金華城地標性建筑,,始建于北宋嘉佑七年(1062)至治平元年(1064)之間,。原址位于浙江省金華市區(qū)塔下寺的山坡上,九層八角樓閣式磚木結(jié)構(gòu)建筑,,由佛僧居政倡導建成,,初名叫“密印寺塔”。因塔身外壁上半部的每塊磚上雕有不同的精美如來佛像,,一排排地結(jié)跏趺坐在蓮臺上,,期數(shù)萬計,故稱“萬佛塔”,。
萬佛塔,,明代金華府治圖和清代金華府城圖中都可見萬佛塔醒目的身影?!督鹑A縣文史資料第二輯》中有萬佛塔形制的描述:“該塔是樓閣式的磚木結(jié)構(gòu),,八角形,初建為九層,,道光二十七年大修時,,增至十三層,層層棱角飛檐,,高達50米,。塔體內(nèi)設(shè)扶梯,曲折而上,,憑欄遠眺,,雙溪似帶,群山如屏,。塔身外壁上半部的每塊磚上,,雕有長不徑尺的精美如來佛像,一排排地結(jié)跏趺坐在蓮臺上,,其數(shù)萬計,,故俗稱“萬佛塔”。由于建造時間早,,塔身層次多,,規(guī)模高大,雕飾華麗,,譽滿東南,,素有‘浙江第一塔’之稱,”抗戰(zhàn)期間被拆,2014年啟動復建,,2019年12月31日正式對外開放,。
建筑風格:復建的萬佛塔兼顧傳承和創(chuàng)新,以宋代萬佛塔造型為藍本,,塔身為外九層,、內(nèi)八層的六邊飛檐造型,主體為鋼混結(jié)構(gòu),,采用藻井,、月梁、壁雕等宋式建筑造型元素,。同時,,融合了金華本地的銅雕、木雕等工藝,,展現(xiàn)八婺文化精髓,。
建筑規(guī)模:塔高99.99米,全塔設(shè)計布局3700多塊佛像磚雕,,以及7000多個佛龕,,以再現(xiàn)昔日“萬佛”之盛況。
內(nèi)部裝飾:塔內(nèi)金碧輝煌,,精美壁畫和木雕栩栩如生,,再現(xiàn)了江南吳越之地文化的源遠流長。
在現(xiàn)行的金華市區(qū)行政區(qū)域圖上,,有一個“塔下寺”居委會,,位于城東將軍路與酒坊巷的十字路口。與“塔下寺”意思相關(guān)的還有“塔后巷”和“永福弄”,。細心的人會想,,“塔下寺,的塔在哪里?“塔后巷”,、“永福弄”與“塔下寺”究竟有什么關(guān)系?打開《金華府治圖》,,一座高高的塔即映入我們的眼簾。這座塔就是被金華人喚了千百年的“萬佛塔”,。
提起“萬佛塔”,,老金華們都知道是三國孫權(quán)為母親慶祝百歲生日而建造的。據(jù)《永康地名志》載:“相傳孫權(quán)之母曾到永康進香……”傳說孫權(quán)母親生前好四處出游,,燒香求祈,,并精通風水地理學。走遍吳越,,惟有金華風水最好,。只見大山(北山)連綿起伏,,一條龍脈從大山延伸到婺江邊,即上浮橋頭,。此處仍稱青峰龍頭。落脈最佳處為現(xiàn)東市街,、石榴巷,、八詠路、勝利南街范圍之內(nèi),。石榴巷一帶的個個小山坡,,就像蒸籠里的饅頭,此地稱“鳳凰孵蛋”,。站在上浮橋看金華,,整個金華城就像一條船,萬佛塔像桅桿,,而通濟橋就是跳板,。從《金華府治圖》上看,倒也十分相像,。從地形上來看,,北山一萬佛塔一金華府衙可能是舊金華城的中軸線。
對于萬佛塔的建造年代,,有如下記載:清初張明焜《漱石居稿》為三國,;《大清一統(tǒng)志》為唐代;金華縣(市)《文化大事記》為:“北宋嘉佑七年(1063)十月二十八,,金華萬佛塔落成,,共有十三層,高百米,,在城東大洪山永福寺內(nèi)西側(cè),。”筆者又查閱了明萬歷《金華府志》:“密印寺,,在府治北百四十五步,,舊名永福,吳越錢氏建,。宋大中祥符間更名密印,,后廢。改建分司,,有塔九級,,屹峙云際中,玲瓏可梯,。治平初建,,明隆慶初重修,,侍郎王崇旨記至?!睆囊陨衔淖钟涊d與《金華府治圖》來看,,圖1中的塔即密印寺塔。吳越(907—960)錢氏在此建造了永福寺,。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更名密印寺,,后廢。在宋治平初(1064—1067)重新修建了密印寺,,并建造了密印塔,,塔高九層。
可見該塔的建造時間《金華府志》中記載的更為可信,。因為在我省的百余座古塔中,,大多數(shù)為佛塔,其營建始于唐,,興盛于五代吳越,,延續(xù)到宋、元,,到明,、清時期風水塔興起,但數(shù)量已不多,。五代吳越國王崇信佛教,,朱彝尊《曝書亭集》云:“寺塔之建,吳越武肅倍于九國,?!卞X弘統(tǒng)治時期,吳越造塔技術(shù)到達頂峰,,對后世造塔影響深遠,。當時的造塔匠師喻皓,名聞四海,。錢弘俶統(tǒng)治時期所造的塔,,我省保存較為完整的有杭州靈隱雙塔、閘日白塔,,這三座塔均系石塔,,未見后人改動。義烏的雙林寺塔,,原有兩座,,歷代已修復過。綜上所述,,金華密印塔不可能建于三國,、唐朝,,而是建于宋治平初。其永福寺始建五代十國的吳越,,這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在宋治平初重建密印寺的同時,還建造了密印塔,,初為九級,,歷經(jīng)修繕,清道光二十七年大修時增至十三級,,高約50余米。八角形,,樓角飛檐,,飛檐上懸有銅鈴,塔內(nèi)設(shè)扶梯,。游人拾級而上,,憑欄遠眺,只見雙溪如帶,,南山如屏,,行人似蟻,使游人襟懷頓闊,,心曠神怡,。此塔是金華歷史上最高的建筑物。密印塔為磚木結(jié)構(gòu),,數(shù)以萬計的磚雕如來佛鑲嵌在塔外,,老百姓俗稱密印塔為萬佛塔。
從殘存佛磚上的記載來看,,密印寺與萬佛塔是民間捐助而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