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香菊原產(chǎn)于亞洲和歐洲西部溫帶地區(qū),,美洲也有分布。
果香菊喜溫暖濕潤,,適應性較廣,,對水分要求不嚴格。但如種植后經(jīng)常灌水,,生長將特別茂盛,。發(fā)芽溫度18-20℃,10-30℃均能正常生長,,18-25℃最為適宜,。
多年生草本,有強烈的香味,,高15-30厘米,,通常自基部多分枝,全株被柔毛,。莖直立,,分枝。
葉互生,,無柄,,全形矩圓形或披針狀矩圓形,長1-6厘米,,寬4-15毫米,,二至三回羽狀全裂,,末回裂片很狹,條形或?qū)捙樞?,頂端有軟骨質(zhì)尖頭,。
頭狀花序單生于莖和長枝頂端,直徑約2厘米,,具異型花,;總苞直徑6-12毫米,長3-6毫米,;總苞片具寬膜質(zhì)邊緣,,3-4層,覆瓦狀排列,?;ㄍ袌A錐形,具寬鈍膜質(zhì)的托片,;舌狀花雌性,,白色,花后舌片向下反折,;管狀花兩性,,黃色。瘦果長1.2-1.5毫米,,寬約0.6毫米,,具3(4)凸起的細肋,無冠狀冠毛,。
播前土壤消毒,,防止病蟲害的發(fā)生,消滅地下害蟲,。隨灌水施殺菌劑敵克松,,進行土壤消毒,預防苗期病害的發(fā)生,,施藥量4千克/667平方米,。
播種前覆膜,一個星期后雜草長出后用鐵鍬把草翻入地下,,再將苗床整平,。如果不先清理一次雜草就播種,果香菊出苗后,,雜草叢生,,拔草就要帶出果香菊小苗,影響果香菊的成活率。
早春育苗一般在2月20日以前,。為了使底墑充足,,播前連灌兩水(粗砂地)。將種子和砂按1:10拌均后,,均勻撒到苗床上,,用平鍬均勻耱一遍,使種子與土壤結(jié)合緊密,,利于種子吸水萌動,,之后在苗床上覆膜保墑。
白天最高溫控制在28℃,,夜溫不得低于12℃。
出苗后防止徒長是這個時期的關(guān)鍵,,主要是從溫度和濕度上控制,。在真葉出來之前,嚴防澆大水降低地溫,。用噴霧器噴水為主,,供給小苗所需水分,促進小苗扎根,,在溫度管理上,,要比出苗時溫度低,具體操作,,早晨太陽出來時,,將草簾拉開,讓小苗充分見光,,白天溫度不能超過25℃,,夜間不得低于8℃,并去膜,。
果香菊有濃烈的香味,,在歐、美,、日本等地是一種廣泛應用的藥用植物和香料植物,。果香菊具有促進消化、止吐,、抗痙攣,、輕度鎮(zhèn)靜的作用。果香菊還可制成抗菌軟膏,、霜劑,、膠劑,用于治療皮膚皸裂,、牙齦痛,、皮疹,、炎癥和促進傷口愈合。果香菊的揮發(fā)油和提取物皆可用作食品和飲料的調(diào)味劑,,揮發(fā)油可用作制造高檔化妝品的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