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蘇鐵分布區(qū)狹窄,,僅產(chǎn)于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德??h扶平鄉(xiāng)約15.3公頃的石灰?guī)r山坡。
常綠木本植物,,樹干粗壯,,圓柱形,樹干高20-40厘米,,直徑10-20厘米,,褐灰色,,葉片只有1片,稀2片,,頂生,,直立,長達3.5米,,寬0.7米,。羽片三回羽狀,饅形,。具12-18枚近對生的一回羽片,,以60-90°夾角叢主軸展開,橫斷面觀,,以100-130°夾角從主軸上向上張開成龍骨狀,;一回羽片披針形,中下部一對最長,,長35-45厘米,,寬12-15厘米,向著兩端的逐漸變短,,長15-30厘米,,寬5-10厘米。具7-11枚互生的二回羽片,,橫斷面觀,,以95-110°夾角從次級軸上張開成龍骨狀。二回羽片扇形或倒三角形,,長10-18厘米,,寬4-14厘米,(2-)3-5次二歧分枝,,在中央,,尤在下半部形成合軸,柄長0.5-4厘米,。小葉(小羽片)革質(zhì),,倒卵狀條形,長7-12厘米,,寬1.0-1.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并下延1.5-4.0厘米,;上面具光澤,深綠色,,下面淡綠色,,中脈兩面稍隆起,,下面后變無毛,邊緣平或微波狀,。葉柄近圓柱狀,,長達2米,粗達2.5厘米,;約40對,,著生于柄基部至近頂端,,圓錐狀,,微扁,長3-5毫米,,刺間距3-5厘米,。球花(果)未見。
德保蘇鐵保留著更多的蘇鐵最原始的特征,。從它的分枝,、分叉可以推知,至今大概已有三億八千萬年的歷史了,,具有的科學價值,。
該種列入中國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準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Ⅰ級;《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極危 (CR),。
植物現(xiàn)狀
德保蘇鐵一躍成為珍稀植物,,卻給它帶來了厄運。當?shù)厝罕姯h(huán)保意識薄弱,,加上家庭經(jīng)濟貧困,,從山上挖來的蘇鐵,制成盆景倒賣到外地,,或者把蘇鐵種子收來釀酒,。短短數(shù)年間,德保蘇鐵由原來的2000余株驟減到600株左右,,在德保蘇鐵現(xiàn)有的8個分布點中,,有2個點已經(jīng)被挖光。
人為原因,,其數(shù)量已從1998年的2000多株銳減到2001年的1085株,,尤其是成年植株數(shù)量劇減,由此導致年齡結(jié)構(gòu)趨于幼年化,,呈現(xiàn)正金字塔的假象,;雌雄比從1:10變?yōu)?:5,這些現(xiàn)狀表明德保蘇鐵的保護刻不容緩,。
保護措施
1997年前中國深圳植物學來寶德考察帶走了幾株蘇鐵,,在深圳仙湖植物園人工繁育培植,,2002年深圳仙湖植物園建立“國家蘇鐵種質(zhì)資源保護中心”,承擔德保蘇鐵遷地保護研究任務,。2008年4月2日,,德保蘇鐵回歸自然項目野外定植儀式在德保的黃連山保護區(qū)進行。500株在深圳仙湖植物園精心培育的德保蘇鐵回到故鄉(xiāng),。
在原生環(huán)境中保護瀕危的物種,,即就地保護,是最理想的保護措施,。對于德保蘇鐵的保護,,首先應建立保護站,加強管理,,杜絕偷盜采挖現(xiàn)象,;嚴禁村民繼續(xù)上山打柴放牧,肆意破壞,;限制村民在分布區(qū)內(nèi)進行種植耕作,;同時提高村民的保護意識,壯大保護隊伍,。如果不及時采取保護措施,,生態(tài)環(huán)境進一步脆弱化,德保蘇鐵的數(shù)量將繼續(xù)減少,,最終會導致此物種的滅絕,。
此外,還應擴大調(diào)查范圍,,以期能發(fā)現(xiàn)更多的德保蘇鐵居群,。因為單一居群的物種很難長期有效生存。若發(fā)現(xiàn)兩個以上居群,,并證實每個居群的遺傳多樣性低下,,可考慮進行人工育種。與扶平村上平屯村民李克善的育種工作已證實德保蘇鐵種子萌發(fā)率在95%以上,,因此完全可以通過人工育苗,、引苗歸山的策略擴大其種群,以達到長期保存和利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