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商玉邊璋出土于三星堆二號祭祀坑,。
收藏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商玉邊璋為長54.5厘米,寬8.8厘米的條形玉璋,,其狀頂端一為鈍角,,一為銳角,被火燒后的邊璋射端呈雞骨白色,。射部和柄部兩面,,均陰刻有兩組圖案,圖案分上下兩幅,,正反相對呈對稱布局,。
第一幅(最上一幅)為平行站立三人,頭戴平頂冠,,戴鈴形耳飾,,雙手在胸前做抱拳狀,,腳穿翹頭鞭,兩腳外撇站成一字形,。
第二幅是兩座山,山頂內(nèi)部有一圓圈(可能代表太陽),,在圓的兩側(cè)分別刻有云氣紋,,兩山之間有一盤狀物,上有飄動的線條狀若火焰,。在山形圖案的低部又畫有一座小山,,小山的下部是一方臺(可能代表祭祀臺),山的外側(cè),,一只大手從天而降,,伸出拇指按在山腰上。
第三幅是兩組“S”形勾連的云雷紋,。云雷紋下的一幅也是三個人,,穿著和手勢與第一幅相同,所不同的是這三個人戴著山形高帽,,雙腳呈跪拜的姿勢,。
第五幅又是兩座山,內(nèi)部結(jié)構(gòu)與第二幅相同,,所不同的是山外兩側(cè)各立有一牙璋,,右邊的山頭伸出一個狀若象勾狀物橫在兩山之間。
三星堆文化的禮儀祭祀制度甚為完備,,在其早期遺存的玉器中,,就已有玉璧、玉環(huán),、玉圭等小型玉石禮儀用器出現(xiàn),,而隨著王國的強(qiáng)大,祭祀活動顯然也更為盛大,。眾多形制更大的玉器開始被用于祭祀活動中,,既顯示出祭祀者更大的虔誠,也顯示出國力的強(qiáng)盛,。出土于二號祭祀坑的這件商玉邊璋,,反映的正是當(dāng)時王國的興盛。
商玉邊璋上描繪的是古蜀先民在圣壇上舉著牙璋祭祀天地山川的場面,,整組畫面連貫,、生動,是研究原始繪畫藝術(shù)和宗教的珍貴資料,。商玉邊璋具有濃厚的古蜀文化色彩,,且體現(xiàn)出了三星堆古蜀國發(fā)達(dá)的制造工藝技術(shù),,其雕刻技術(shù)代表著三星堆所有玉器的最高水平,同時也可以看出古蜀人的重玉情結(jié),。
雖然知道商玉邊璋主要功能就是用于祭山,,但是上面的圖同樣給人們帶來了許多疑問,比如:下層跪著的人和上層站著的人是什么關(guān)系,?是否就是表示人間與神界的關(guān)系,?他們是誰?他們在做什么,?圖像中懸空的不規(guī)則幾何圖形又是表現(xiàn)的什么,?可以說,三星堆文物的神秘性在這件商玉邊璋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因此它也是具有很高學(xué)術(shù)研究價值的,。
《周禮》記載有:“璋,以祀山川,?!辫翱梢宰鳛楣糯郎降亩Y器,古人認(rèn)為山是地面上距離天最近的地方,,祭山的目的就是為了通天,,所以古代“天山之祭”是最重要的祭祀活動,可見商玉邊璋主要功能就是用于祭山,。而商玉邊璋上從天而降的大手代表天神接受了人們的祝禱,,伸出拇指按在山腰上,是要賜福于下界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