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海拔2600-3750米高山流石坡,。
中國臺灣特有種,,產(chǎn)宜蘭、臺中和花蓮,。分布區(qū)非常狹窄,,僅產(chǎn)臺灣中央山脈北部宜蘭、臺中與花蓮三縣交界的南湖大山,,約位于北緯24°23′東經(jīng)121°25′之范圍,。生于海拔3680-*3740米的冰谷四周及山頂。
多年生矮小草本,,幾成蓮座狀,,莖極短,高3-8厘米,。葉密生于莖上,近對生,,頂端的葉互生,,橢圓形或近圓形,全緣,,先端圓,,基部楔形或圓形高山多年生輔地草本,根狀莖在地下伸展長達10米,,自節(jié)上長出地下的肉質(zhì)根出苗,,在近地面密生小鱗葉。地上莖長3-18厘米,,粗0.5-1毫米,,在上部常分枝,周圍被曲柔毛,,有時混生腺毛,。葉對生,在花序部互生,,常密集生于莖上部,,近革質(zhì),,鮮時近肉質(zhì),寬橢圓形至倒卵形或卵形,,稀近圓形,,長0.8-2.1厘米,寬0.5-1.2厘米,,先端鈍,,基部近楔形,稀近截形,,邊緣每側具3-7枚淺齒,,側脈每側3-5條,不明顯,,僅脈上與邊緣疏生曲柔毛,,常有稀疏的桿狀鐘乳體;葉柄長1-3毫米,?;ㄐ蚪绷⒅辽仙,;ㄔ谘繒r稍下垂,,花蕾長圓狀卵形,長10-12毫米,,徑5-7毫米,;子房長1-1.8厘米,被曲柔毛與腺毛,;花梗長0.3-0.8厘米,;花管長1.2-2.8厘米,徑1.6-2.6毫米,,喉部有一環(huán)毛,;萼片狹披針形,長11-17厘米,,寬2-3毫米,;花瓣玫瑰色或紫紅色,狹倒卵形至倒卵狀長圓形,,長1.6-3.3厘米,,寬0.8-1.7厘米,基部聚縮成爪,,先端凹缺深3-10毫米,;花藥長圓形,長1.8-3毫米,徑0.5-0.6毫米,,花絲外輪的長7.5-14毫米,,內(nèi)輪的長4.5-9毫米;花柱直立,,長1.3-2.3厘米,,近基部有伸展的長毛;柱頭近球狀,,4淺裂,,長1.5-2.2毫米,徑1.2-2毫米,,裂片三角狀卵圓形,,長0.6-1.2毫米,先端鈍,,開花時展開,,明顯高出雄蕊。蒴果褐色,,長2-4.5厘米,,徑3-4毫米,疏被曲柔毛與腺毛,;果梗長0.4-0.7厘米,。種子狹倒卵狀,長1.6-1.8毫米,,具短喙,,表面細網(wǎng)狀紋飾;種纓灰白色,,長6-9毫米,,宿存?;ㄆ?-8月,果期8-9月,。染色體數(shù)n=18,。,長0.6-2.1厘米,,寬0.3一1.4厘米,;葉柄不明顯,長1-2毫米,?;▋尚裕谇o上部葉腋內(nèi),花托延伸于子房之上呈萼管狀,,花萼裂片4,,花瓣4,玫瑰紫色,;雄蕊8,,不等長,4長4短,;子房下位,,4室,柱頭4裂,。蒴果長而狹,,長2.5一3.1厘米;種于多數(shù),,有束毛,,褐色,倒卵圓形,,長1.2一1.3毫米,,種翅長5一6毫米,白褐色,,宿存,。
南湖柳葉菜的生境很特殊,處于高山頂部,,氣溫低,,熱量小,輻射強,,風速大,,礫石極多的自然立地條件。年平均溫4.7℃,,最高月平均溫10.6℃,,最低月平均溫-2.8℃,年降水量3000毫米左右,;由于產(chǎn)地面臨太洋,,因而風速較大,日照時數(shù)達2076小時,。土壤為山地礫石土,,土層較薄,礫石極多,。生于斜坡與冰谷間的巖屑碎石中,。主要伴生植物有北方蒿ArtenusuabireakusPallas、高山毛蓮草PecrisohwianaKitamura、玉山景天SedummorrisonenseHayata,、臺灣地楊梅LuzulataiwanianaSakate等,。南湖大山柳葉菜因根系發(fā)達,植株密生茸毛,,葉面向里卷曲,,表皮細胞肥厚而角質(zhì)化,花葉細胞內(nèi)花青素多,,能吸收強烈的紫外光,,所以在狹小地段上成群聚生長?;ㄆ?-8月,,果期8-9月。
該植物不能無性繁殖,,宜用種子繁殖,,栽培法可參考同屬的其它種類,亦可試用組織培養(yǎng)法繁殖,。
南湖柳葉菜分布極窄,,為臺灣特有的珍貴稀有植物?;ù?,色彩鮮艷美麗,可供觀賞與育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