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于中國云南東南部(河口,、金平,、屏邊,、綠春、江城)及西部(盈江那幫壩)和西藏東南部,。印度,、緬甸、泰國,、老撾,、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1100米以下的潮濕溝谷雨林及石灰山密林中,。
大喬木,高約45米,,具白色芳香樹脂,;樹皮灰白色或棕褐色,不開裂或僅基部縱裂,。枝條光滑無毛,,具皮孔和較密的,環(huán)狀托葉痕,。葉革質(zhì),,廣卵形或卵圓形,長16-28厘米,,寬10-1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圓形或微心形,,全緣或中部以上具波狀圓齒,,上面被白色伏毛,后脫落無毛,,下面被疏星狀毛,,側(cè)脈16-19對,下面明顯凸起,;托葉披針形,長達(dá)15厘米,,綠色或紅色,,無毛(幼樹時被星狀毛)。
總狀花序腋生,,有2-5朵花,。花萼裂片2枚較長,,為線形,,3枚較短,,為三角形;花瓣粉紅色,,芳香,,長橢圓形,長5-6厘米,,先端鈍,,邊緣稍反卷,外面密被鱗片狀毛,;雄蕊約30枚,,花藥線狀披針形,長約5毫米,,基部箭形,,相連,藥隔附屬體芒狀,,花絲線狀,,基部擴大為披針形;子房長卵形,,被絹狀絨毛,,3室,每室具胚珠2枚,,花柱細(xì)柱狀,,中部以下被長絹毛。堅果卵圓形,,密被黃灰色短絨毛,;增大的2枚花萼裂片為線狀披針形,鮮時為紅色,,長19-23厘米,,寬3-4厘米,革質(zhì),,先端圓形,,具3-5脈,被疏星狀短絨毛,?;ㄆ?-6月,果期12-1月,。
幼苗出土后,,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后打開遮陽網(wǎng)讓幼苗接受太陽的光照,,否則幼苗會生長得非常柔弱,;大多數(shù)的種子出齊后,,需要適當(dāng)?shù)亻g苗,把有病的,、生長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空間;當(dāng)幼苗長到10-15厘米高時就可以移栽,。幼苗主根發(fā)達(dá),,側(cè)根須根較少,移植較困難,,最好用營養(yǎng)杯或塑料袋育苗,。
移栽前先準(zhǔn)備好營養(yǎng)袋及營養(yǎng)土,營養(yǎng)袋選寬高比為20厘米比25厘米為好,,營養(yǎng)土選比較肥的壤土,、中粗河沙及鋸末,以4:1:2的比例混合,,加入適量有機肥拌勻裝袋,,把種苗移栽于營養(yǎng)袋正中即可,移栽后澆透水并經(jīng)常保持土壤濕潤,,當(dāng)苗高達(dá)30-40厘米時即可野外定植,。
選擇干形通直、粗壯,,胸徑20厘米以上,,種子結(jié)實較好,無明顯病蟲害的東京龍腦香作為母樹,,人工采集其中部和中下部位結(jié)實良好的種子,,或收集母樹下散落不久、成熟,、新鮮的種子,。
龍腦香科樹種種子容易喪失發(fā)芽力,因此種子采下后用竹,、藤編織的容器盛裝種子,,并分層用不同濕度的苔蘚或河沙保存,迅速播種,。
育苗基質(zhì)苗床建于溫棚內(nèi),,基質(zhì)選用沙質(zhì)壤土、腐殖土,、珍珠巖和鋸木屑,,比例為3:3:2:1,,基質(zhì)配好后應(yīng)加總重量0.5%的多菌靈可濕粉劑,,充分混合均勻,,并用3000倍吡蟲啉噴淋防蟲。
東京龍腦香木材暗灰色,,材質(zhì)略硬重,,干燥不當(dāng),表面多微裂,,也易翹曲,,對蟲害的抵抗力弱,通常用于房屋建筑,,經(jīng)防腐處理之后可作枕木,,橋梁等;樹脂含量豐富,,可作工業(yè)用及藥用,,與麻纖維混合后還可以填塞船縫。
東京龍腦香是熱帶雨林的重要組成物種,,也是亞洲熱帶雨林的標(biāo)志性物種,,對于熱帶雨林的群落層次構(gòu)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的消失不僅僅是該物種的滅絕,,也可能引發(fā)一系列物種的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