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寺位于互助土族自治縣西北的五峰鄉(xiāng)境內,,距縣城約15公里,,因附近山唪形狀酷似五指而得名。五峰寺,。五峰寺四周峰巒青翠,,云霧繚繞,泉水潺,?,,林木蔥蘢,風景優(yōu)美,。古籍上稱之為“林壑之美,,最為湟中勝地?!逼渲饕吧珵椋喝?、三洞、三泉。三林,,即松樹林,、楊樹林和樺樹林。每到春夏之際,,漫山遍野的松樹,、楊樹、樺樹,,郁郁蔥蔥,;秋冬時節(jié),則松青楊黃樺樹紅,,好看至極,。三洞,即東洞,、西洞,、北洞。其中,,東洞深8米多,,高3米,寬3米多,;西洞深7米,,高2米,寬3米多,;北洞深10米,,高3米,寬4米,。洞內露冷苔蒼,,幽靜涼爽,別有風韻,。三泉,即澄華泉,、隱泉,、裂口泉。其中以澄華泉最為著名,。泉水清如醇露,,細如噴珠,甘如瓊液,。每年六月六日,,五峰寺廟會時,各地游人香客,,常以香花祭泉,,許多人爭先恐后汲水暢飲,。據說,若在六月六日這天喝了澄華泉的水,,能在一年之內消災滅病,,萬事如意,故又稱“龍宮泉”,。隱泉位于澄華泉北,,周圍蔽以蓬蒿,故名,。泉水清冽可掏,,須發(fā)可鑒。裂口泉在五峰寺門外不遠處,,自山崖滾出,,沿石壁跌下,噴珠濺玉,,涓涓不竭,,汩汩有聲。五峰寺既是風景勝地,,又是西寧地區(qū)舉辦傳統(tǒng)花兒會的地方,。每年夏季,在五峰山林木蔥蘢,,百花盛開,,群鳥鳴囀,彩蝶飛舞時,,各地群眾和民歌愛好者,,于六月六日這天,匯集到五峰寺,,舉行聲勢浩大的花兒賽歌會,。歌聲從一大早一直唱到夕陽落山,更深夜靜才結束,。一些專家學者也常常乘機來此采風拾萃,。
三林、三洞,、三泉,。
三林:楊樹林,松樹林,、樺樹林,;
三洞:無量洞、黑虎洞、三清洞,;
三泉:澄花泉,、隱泉、裂口泉,。
菩薩殿:坐北向南,,為小院落式建筑,土木結構,,總建筑面積約252平方米,,由大殿、東西廂房,、山門等組成,。
大殿前開廊,面寬3間,,進深1間,,圓形柱,柱肩有佩飾,,六抹三開雙扇門,。門板上端有八仙圖,下端彩飾如意圖案,,有滴水,、勾頭、飛子飾“壽”字,。椽頭飾花瓣紋,、梁枋、雀替雕花彩繪,,看墻有磚雕,。殿內面寬3間,進深2間,,三架梁,,硬山頂。殿內左中右彩繪文殊,、普賢,、觀音菩薩像。
東西廂房,,均為硬山頂,前開廊,,面寬3間,,進深1間。房內面闊3間,進深2間,,單扇門,。
山門,前開廊,,面寬3間,,進深1間,硬山頂,,有過門亭,。飛子飾“壽”字紋,椽頭飾挑形紋,,昂咀,、梁枋、雀替雕花卉并彩繪,,彩繪主色為藍臼,。有吻獸,蓮花屋替,。
無量廟(也叫無量洞):坐北向南,,依自然山洞為廟堂,前加木廊,,面寬3間,,進深1間,圓形柱,,單坡屋頂,,廟內塑有立式無量像。飛子,、椽頭,、梁枋、雀替雕花卉并彩飾,,六抹雙扇門,,看墻以土坯砌成。
八卦亭(亦稱岷生亭):木結構,,平面呈八角形,,攢尖頂、飛子,、椽頭,、昂咀繪彩,圓形柱,,周圍有格形欄桿,。
玉皇廟:坐北向南,,磚木結構,小木作,,五架梁,,硬山頂。前開廊面寬3間,,進深1間,,廟堂內面闊3間,進深2間,。椽頭,、梁枋、雀替雕花卉飾彩,,腿子墻為磚砌成,,看墻彩繪有武士像,六抹三開四扇門,,門板彩繪,。廟內彩繪三十六天尊朝玉皇的故事。
三清宮(三清洞):坐北向南,,依山洞而建,,前加木廊,單面坡頂,,面寬3間,,進深1間,梁枋,、雀替雕花卉飾彩,,六抹雙扇門,宮內為石洞,,內塑有三尊立式佛像,,中間為太上老君,左面為佛教祖師,,右面為伊斯蘭教祖師,。
黑虎洞(亦稱老虎洞):坐西朝東,磚木結構,,依山洞而建,,南、北,、東三面開廊,,昂咀、梁枋雕花卉飾彩,,圓形柱,,六抹雙扇門,,三架梁,歇山頂,。
澄華泉西牌樓:坐落在山峰西側,木結構,,四柱的前后有斗拱,,斗拱、梁枋均有彩飾,。
香公樓:坐北向南,,磚木結構,為二層樓,,均為前開廊,,面寬3間,進深1間,。樓內面闊3間,,進深2間,。二層椽頭,、梁枋、雀替雕花卉飾彩,,廊前有木欄桿,。上、下層左右兩側開窗,,六抹雙扇門,,圓形柱,有雙格天花板,,四壁素面,,歇山頂。
六角亭(亦稱同樂亭):坐北向南,,木結構,,平面呈六角形,,攢尖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