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滑車》,,京劇傳統(tǒng)劇目,,長靠武生戲,又名《挑華車》,、《牛頭山》,, 常與《牛皋下書》連演。故事取材于《說岳全傳》第三十九回,。京劇武生名家俞菊笙,、楊小樓,、尚和玉,、高盛麟、厲慧良,、王金璐,、張世麟、李玉聲,、茹元俊,、俞大陸皆擅長此劇。
《挑滑車》劇目取材于《說岳全傳》第三十九回,。南宋初年,,金兵侵犯江南。岳飛與金兀術(shù)會戰(zhàn),,岳飛的兵馬被金兵圍困在牛頭山(宋高宗趙構(gòu)也被困在牛頭山),。金兀術(shù)知道岳營的兵將驍勇善戰(zhàn),難以取勝,,于是調(diào)來鐵滑車,,阻擊宋兵沖出山口。雙方交戰(zhàn)時,,高寵突出助戰(zhàn),,大敗金兀術(shù),,于是乘勝追擊,在牛頭山戰(zhàn)場西北角遇金兵大營,,以為是屯糧之所,,單騎踏營。金軍元帥哈鐵龍以鐵滑車阻攔,。高寵奮不顧身,,用槍連續(xù)挑翻了十一輛滑車,終因座下馬匹力盡,,挑第十二輛鐵滑車時被壓死,。《說岳全傳》原文是這么表達的——“…到得第十二輛,,高寵又是一槍,,誰知坐下那匹馬力盡筋疲,口吐鮮血,,蹲將下來,,把高寵掀翻在地,早被鐵滑車碾得稀扁了…”金兵滑車被破,,抵擋不住,,倉皇敗走,岳飛大獲全勝,,解除了牛頭山的包圍,。
此劇初為武花臉應(yīng)工戲,高寵勾紅或黃三塊瓦臉譜,,扎黑靠,。清末京劇前輩俞菊笙原工武凈,后改工武生,,把高寵的扮相做了改動,,以武生相俊扮,扎藍靠,,頭上戴扎巾盔,。其的弟子中,有兩位佼佼者:楊小樓和尚和玉,。但兩人卻有不同之處,,楊小樓扎藍靠,尚和玉扎綠靠,,被后繼者沿襲至今,。另外還有厲慧良先生戴“千斤”的扮相。
《挑滑車》是武生的重頭戲,南昆北昆都有此劇,。劇中除有繁難的“起霸”,、“走邊”、“槍花”,、“摔岔”,、“僵尸”外,還要邊舞邊唱昆劇曲牌【粉蝶兒】,、【石榴花】,、【小上樓】、【疊字犯】,。以前常與《牛皋下書》(唱皮黃)連演,,現(xiàn)今舞臺已經(jīng)見不到了。
長靠武生都要唱這出《挑滑車》,,楊小樓,、尚和玉之后,高盛麟,、李少春,、厲慧良、王金璐,、張世麟,、楊盛春等均擅演此劇,并各具特色,。他們的后學(xué)者也有不俗的表現(xiàn),,《挑滑車》已成為久演不衰的武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