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雍陳鐵軍烈士陵園位于茅岡村委會揚桃山,,前身為烈士紀念碑,。陵園坐南向北,,北靠325國道,,建有牌坊、紀念碑,、紀念館,、紀念亭、塑像,、悼念廣場以及零散烈士墓集中保護區(qū)等紀念設施,。其中紀念館的布展分為六個區(qū)間,各區(qū)間盡量做到主題鮮明,,資料翔實,,內(nèi)容緊扣周文雍、陳鐵軍烈士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復興的理想信念,,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可歌可泣的最純真最高尚的愛情脈絡。
第一區(qū)間“動蕩的年代”:反映周文雍,、陳鐵軍生前所處的時代背景,,展示黃花崗起義到五四運動中的重大事件。
第二區(qū)間“激情燃燒的歲月”:還原了周文雍,、陳鐵軍為共同理想一道為黨和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過程,,在敵人的刑場上舉行了革命者婚禮,從而表現(xiàn)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第三區(qū)間“薪火相傳”:以不同的形式表現(xiàn)各個時期為人民獻身的開平市烈士的英勇事跡,,突出僑鄉(xiāng)人民追求中華民族復興的夢想一直薪火相傳。
第四區(qū)間“視像展覽室館”:展示周陳英勇事跡對后人的影響和一些名人的高度評價,,介紹有關的影視作品和戲劇小說等文藝作品,,并播放電影《刑場上的婚禮》,讓瞻仰者重溫各個感人場面,。
第五區(qū)間“仿真許愿樹”:以木棉樹作為革命英雄的象征形象,,表現(xiàn)追求革命理想的決心與堅持,表達人民對中國夢的追求與憧憬,。
第六區(qū)間“大型主題塑像”:在陵園牌坊內(nèi)左側(cè)和紀念館大廳內(nèi)各設置以先烈的革命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情為主題的大型塑像,,并設置一個平臺,讓參觀者在此進行宣誓儀式或者表達愛的承諾,,這種儀式既莊重又有意義,,很受參觀者歡迎。
陵園內(nèi),,在20多米高的平臺上建有高31.6米的紀念碑,,碑上鐫刻葉選平的題詞“周文雍陳鐵軍烈士紀念碑”,碑座正面鐫刻的碑文上記錄著兩位烈士的革命事跡。左面刻著陳鐵軍烈士的箴言:“一個革命者應該學習古今中外偉大人物的高貴品質(zhì)和英雄氣概,?!庇颐婵讨芪挠毫沂烤土x前寫的著名詩句:“頭可斷,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滅,。壯士頭顱為黨落,好漢身軀為群裂,?!保o念碑前建有四個步級平臺,,步級中央鐫刻著“浩氣長存”,,兩旁栽種著花卉和松樹,林蔭婆裟,,形成一處園林景觀,。
紀念館用聲光電化等現(xiàn)代科技手段和建筑美術新工藝運用到布展陳列之中,融思想性,、科學性,、藝術性為一體,通過漆畫,、銅版畫,、浮雕、立雕等各種新穎工藝手法,,插入照片,、圖畫,配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再配以聲,、電、光等現(xiàn)代科技手段,,增強了知識性和趣味性,,深化了宣傳教育功能,使到來瞻仰參觀的人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都受到深刻的正能量教育,。
周文雍(1905-1928)
男,,漢族,廣東省開平縣人,,中共黨員,。
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中共廣東區(qū)委工委委員,、廣州工人糾察隊總隊長、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部長兼市委工委書記等職,。
陳鐵軍(1904-1928)
女,漢族,,廣東省佛山市人,中共黨員,。
1924年秋考入廣東大學文學院預科,。將原名燮軍改為鐵軍,。
192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大革命失敗后,,1927年4月廣州“四一五反革命政變”后,,任重建的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長兼市委工委書記。
1927年10月,,周文雍被選為中共廣東省委候補委員,,投入廣州起義準備工作。陳鐵軍受黨的派遣,,裝扮成周文雍的妻子,,參與準備廣州起義。
1928年1月,,周文雍當選為中共廣東省委常務委員兼廣州市委常務委員,,再次與陳鐵軍回到廣州,重建黨的機關,。
1928年1月27日,,由于叛徒出賣,周文雍與陳鐵軍同時被敵人逮捕,。在共同的革命斗爭中,,周文雍和陳鐵軍產(chǎn)生了愛情。但為了革命事業(yè),,他們將愛情一直埋藏在心底,。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們決定將埋藏在心底的愛情公布于眾,,在敵人的刑場上舉行了革命者婚禮,。
周文雍陳鐵軍烈士陵園先后被評為廣東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紅色旅游示范基地,,江門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反腐倡廉風范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