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城古鎮(zhèn)被譽為“中國的諾亞方舟”,,羅城古鎮(zhèn),位于犍為縣東北部,,距樂山市 60公里,距犍為縣城25公里,。居住著漢,、回、彝,、滿,、藏、黎,、苗7個民族,。古鎮(zhèn)主街涼廳街俗稱“船形街”,始建于明代崇楨元年( 1628年),,老街今仍保留著部分明清時代老四川文化的人文風貌,。
1982年,澳大利亞人依樣在墨爾本建造了一座“中國城”,羅城古鎮(zhèn)從此名揚海外,。2001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稱其為“中國的諾亞方舟”,;1992年,羅城鎮(zhèn)被評選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2007年6月,,古鎮(zhèn)“涼廳街”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1月被評為四川省首批“歷史文化名街”,;2018年1月,,羅城古鎮(zhèn)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qū)。
2020年11月18日,,當選“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標”,。
有5個特點:一是“防地震”,采取川南民居的穿斗結構,,古代人不懂地震,,說是地動,犯了天,,犯了地,,古代的老祖宗考慮了地動,修的建筑都是防地震,,512地震這里一點損傷都沒有,,所以船形街較大的特點就是防地震,這也是我們中國的建筑文化,;二是“晴雨市場”,,晴天走通街不曬太陽,雨天穿布鞋走通街不濕腳,,而且它不受任何天氣的約束,,可以在街上喝茶、看戲,、打牌,、觀燈、搞貿(mào)易交流,,不受天氣的約束,;三是“功德行為”( 功勞的功,道德的德),,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美德,。
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954年)建。清咸豐九年(公元1859),,民國八年1919年均培修過,。結構上為兩重式,前為正殿,后觀音,,現(xiàn)基本完好,。
南華宮
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培修過,結構為二重正殿,,戲樓抱廳,,毀于大火,現(xiàn)存一對2米多高四川最大的石獅子在原址,。
文昌宮: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70年)所建,,主要以木雕而出名,清道光,、咸豐,、同治及民國時期均培修過。兩重兩廊抱廳,,以木雕為主,,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增祀關帝,1982年用作糧庫,。
壽福宮
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建?,F(xiàn)為居民住房。
禹王廟
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建,,結構為三重兩廊,,戲臺抱廳,廟宇宏麗,,主要以石雕而著名?,F(xiàn)為羅城糧站職工宿舍。
川主廟
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建,。結構為二重磚垣,,前有抱廳,中為正殿門,,有戲臺,,現(xiàn)兩戶人居住,大部分尚存,。
靈官廟
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建。清咸豐九年(公元1859),、民國八年(1919年)均培修過,。結構為兩重式,前為正殿,,后觀音,,現(xiàn)基本完好。靈官廟供奉靈官菩薩以求雨水,每逢大旱之年,,全鎮(zhèn)人都匯聚于廟前,,由鑼鼓、旗幡,、金瓜,、斧鉞、絨傘開道,,緊跟著耍水龍,,和尚捧著木刻靈官菩薩,邊走邊念著經(jīng)文,,禱告神靈,,顯靈顯圣,早賜甘霖,,保佑一方,,鎮(zhèn)上家家戶戶門外擺設香蠟供果,虔誠地向靈官禮拜,,向水龍潑水求雨,。
肖公廟
清乾隆(公元1736年至1795年)建,。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年至1874年)培修過,。結構為兩重兩樓戲臺,現(xiàn)為社區(qū)辦公用,。
星金廟
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70年)修建,。結構為兩重兩廊,民國時期為女子中學,,現(xiàn)為居民住宅,。
交通信息:位于犍為縣東北部,距樂山市60公里,,從樂山聯(lián)運汽車站搭乘班車前往羅城只需1.5小時左右,;從成都石羊場客運站經(jīng)成樂高速路直達羅城,只需2個半小時左右,,也可從自貢客運站乘直達車到羅城,。
據(jù)《縣志》、《羅城歷史鄉(xiāng)土記》載,,“土人”(當?shù)剞r(nóng)民)為了調(diào)換耕牛,,歐姓人在鎮(zhèn)東楊家灣的大榕樹下修建了幾間避雨的草房,作為以物調(diào)換耕牛的“調(diào)市”,。后來張姓人在鎮(zhèn)東另設一調(diào)市,,形成了上下羅城,。清朝同治年間,上下羅城終于相接,,形成了后來的羅城基本格局,。這個小“調(diào)市”是羅集四面八方的“土人”建造而城,故稱“羅城”,。繁體字的“羅”是上下結構的“四維”,,“四維”是東南西北的名稱,故得“羅”字;“城”為“土成”,,意在“土人”會聚而成,,兩者意為羅城鎮(zhèn)名。隨著回族遷來,,時間的推移,,歷史的演變,市場的逐步擴大,,地形交通的重要,,作驛站,便成為用兵的“軍事鋪”,,故又叫“羅城鋪”,。民國時期更名為“羅城鄉(xiāng)”。解放后于1952年建政時設立羅城區(qū),、羅城鄉(xiāng)并設置“羅城鎮(zhèn)”,。1989年12月撤銷羅城鄉(xiāng)大同鄉(xiāng)并入羅城鎮(zhèn)。1992年9月撤銷竹山鄉(xiāng),、白鶴鄉(xiāng),、青獅鄉(xiāng)并入了羅城鎮(zhèn)至今,同時撤銷羅城區(qū)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