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三幕悲劇《咱們死人醒來的時候》(1899年,也譯《當我們死而復(fù)蘇時》),,據(jù)說這是他最短的戲劇,,同時也是他的“戲劇收場白”(即最后一部劇作)。通常認為這部作品帶有自傳性質(zhì),,但只是看上去富有象征意義,,并無太豐滿的情節(jié),顯然更重要的是表達某種思想,。
《當咱們死人醒來的時候》,,講述的是已婚藝術(shù)家魯貝克教授和妻子梅遏在海濱浴場中(這個時候他們的關(guān)系是已經(jīng)變得十分僵硬的,貌合神離或者說同床異夢),,魯貝克教授重遇了自己當年雕像成名作的模特愛呂尼,,兩人舊情復(fù)燃,而梅遏則與非常粗俗的獵手,、地主烏爾費姆搞到了一塊,。——這就有點像德國大文豪歌德的小說《親和力》:一對夫妻和另一對男女重新進行組合,,類似于化學(xué)公式AB+CD=AC+BD,。
魯貝克教授和愛呂尼重溫舊事,回憶藝術(shù)的精神世界,,而梅遏則與烏爾費姆在世俗中享受他們的自由,。愛呂尼當初和魯貝克教授分離后嫁過給其他男人,還有過謀殺丈夫和自己剛出生的孩子的行為(從她身邊緊跟著的教會女護士來看,,她是患有精神病的,,因此她的謀殺亦真亦假,可能是臆想,,但也可能是真實的),,這個人物形象的象征意義無疑也是值得深究的。
戲劇的最后,,魯貝克教授和愛呂尼在喚醒沉睡的愛情后,,在山上被風(fēng)雪所埋葬——這倒是和時下人們喜歡提及的“向死而生”頗為相似。(也許有點曲解了這個詞的哲學(xué)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