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古長春坊為石質(zhì)結(jié)構(gòu),,坊長22.71米,,寬7.96米,清雍正年間重修加固,。此坊系六柱五間五樓,,廡殿頂。坊頂?shù)裢咣饧凹公F,,檐下雕有斗拱,。額坊,、立柱、花板遍布精美的雕刻,,柱,、坊深浮雕,花板淺浮雕,。坊額刻于明間花板上,,正書“萬古長春”四個(gè)大字,筆勢沉厚,,字體端莊,。石柱前后用石抱鼓,鼓上浮雕石獅子,,兩側(cè)面上分別浮雕龍,、鹿、牡丹等圖案,。
至圣林坊,,原名“宣圣林”坊,建于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經(jīng)明,、清兩代的多次重修,始終保持明代早期的建筑特點(diǎn),。此坊四柱三間三樓式木制牌坊,,綠琉璃瓦廡殿頂,前后檐下皆用雕刻精制的斗拱,,彩畫精細(xì),,十分精美。坊前有明崇禎七年(1634年)雕刻的石獅一對,。
孔林二林門位于至圣林門北,,為一座城堡式的建筑,亦稱“觀樓”,。四周筑墻,,墻高4米,周長達(dá)7000余米,。二林門前以甬道與大門相連接,。此門為魯國故城的北門(龍門)遺址,元至順二年(1331年)始建,,明弘治七年(1494年),,六十一代孫、衍圣公孔弘泰添建門樓,,“神門隘陋也,架以樓觀”。現(xiàn)存觀樓五間,,重檐綠瓦歇山頂,,無斗拱,下檐四周有回廊,,廊柱下置鼓礅柱礎(chǔ),。清雍正十年(1732年)、1964年重修,。門前石欄內(nèi)放有石獅一對,,均為明崇禎七年(1634年)雕刻。
洙水橋位于石坊之后,孔子墓軸線南端,。此橋?qū)?.6米,,長25.24米,橋面呈拱形,,遮住北望的視線,,以示孔子墓深藏于內(nèi)。洙水橋建于金代以前或者金代,。明弘治七年(1494年),,孔子六十一代孫衍圣公孔弘泰增設(shè)橋石欄桿,并于左右兩側(cè)添建兩座小橋,,均有石欄桿,,因橋?yàn)槠叫停?xí)慣稱為“東平橋”,、“西平橋”,。
孔子墓位于孔林中偏南地段,東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墓前石碑二通,。前碑篆書“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后碑篆書“宣圣墓”三個(gè)字,,碑前有石供案、下酒池和石砌拜臺以及磚砌花欞圍墻等,。墓前有二石碑,,前為明代正統(tǒng)八年(1443年)所立,黃養(yǎng)正書,,后為元乃馬真后三年(1244年)孔子五十一代孫衍圣公孔元措立,。東邊為其子“泅水侯”孔鯉墓;前為其孫“沂國述圣公”孔芨(子思)墓,。此種特殊墓穴布局稱之為“攜子抱孫”,。
孔令貽墓位于孔林內(nèi)東北角,,緊靠林墻。墓前石碑篆書“孔子七十六代孫襲封衍圣公燕庭先生之墓”,。碑文由前國務(wù)總理,、外交總長、稅務(wù)督辦,、姻弟孫寶琦題寫,。中華民國十年一月,襲封衍圣公德成立,。孫寶琦乃孔令貽夫人孫氏之弟,。
沿環(huán)林路東行,在孔林東北方向,,過一石坊后,,路旁立一巨碑,上寫“奉直大夫戶部廣東清吏司員外郎東塘先生之墓”這就是清初茂名劇作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的墓碑,。
孔尚任墓距林北墻約150米,封土東西8.43米,,南北7.70米,,高3.13米,為中型墳冢,。墓前石碑圓首,,雕二龍戲珠,碑文正收“奉大夫戶部廣東清吏司員外郎東塘先生之墓”,。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四月立石,。墓前有石供案。
于氏坊墓前高大的木制牌坊上書“容音褒德”,。于氏夫人原是乾隆皇帝的女兒,,因當(dāng)時(shí)滿漢不通婚,皇帝便將女兒過繼給一品大臣于敏中,,又以于女名義下嫁給衍圣公,,故稱于氏坊。
孔林位于山東省曲阜市城北1.5千米處,。
10元/人
孔廟,、孔府、孔林聯(lián)票:140元/人
4月-6月:8:00-18:00,;7月-3月:8:00-18:30
乘坐曲阜公交D53,、10路,在萬古長春坊站下車,;
乘坐曲阜公交19,、20,、K19路,在林門路站下車,;
乘坐曲阜公交K06路,,在盛果寺站下車,;
乘坐曲阜公交32路,,在東林西站下車。
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死后,,弟子們把他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
秦漢時(shí)期,,雖將墳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幾家守林人后來隨著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
東漢永壽三年(157年),, 魯相韓勅修孔墓,在墓前造神門一間,,在東南又造齋宿一間,,以吳初等若干戶供孔墓灑掃,當(dāng)時(shí)的孔林“地不過一頃”,。
南北朝高齊時(shí),, 孔林植樹600株。
宋代宣和年間,,在孔子墓前修造石儀,。
元至順二年(1331年),修建孔林圍墻,,構(gòu)筑孔林大門,。
明洪武十年(1377年),將孔林?jǐn)U為3000畝的規(guī)模,。
明嘉靖二年(1523年),,山東巡撫陳鳳梧建立洙水橋坊。
明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巡按連標(biāo),、巡撫鄭汝璧建孔林萬古長春坊。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孔林?jǐn)U至200萬平方米,,并建圍墻8千米。
清雍正七年(1729年),,原“宣圣林”牌坊改為“至圣林” ,。
清雍正八年(1730年),, 大修孔林耗帑銀25300兩重修了各種門坊,并派專官守衛(wèi),。
1950年3月20日,,魯中南區(qū)黨委決定開放孔林,讓群眾參觀,。
1977年12月23日,,山東省革命委員會令曲阜縣革命委員會于孔林享殿立“朱總司令召開軍事會議會址”紀(jì)念碑。
孔林埋葬孔子長孫已至第七十六代,,旁系子孫已至七十八代,,從周至今,全無間斷,。延續(xù)時(shí)間之久,,墓葬數(shù)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做為一個(gè)家族墓地,,在世界上是沒有先例的,它是儒家思想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里所居統(tǒng)治地位的產(chǎn)物,??琢重S富的地上文物,對于研究中國墓葬制度的沿革和古代政治,、經(jīng)濟(jì),、文化、風(fēng)俗,、書法,、藝術(shù)等都具有很高的價(ji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