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布局
少昊陵古稱云陽山,,位于曲阜城東4公里處的高阜上,有“中國金字塔”之稱,。傳為我國古代“三皇五帝”之一少昊的墓葬,,是我國著名古陵之一。
少昊陵現(xiàn)占地24700平方米,。內(nèi)存古建筑17間,,碑22通,古樹391株,。由南至北依次是呼昊陵石坊,、陵門、享殿和陵墓,。陵墓頂供奉石刻少昊像,。陵園內(nèi)有重修陵墓和歷代祭祀的紀(jì)事碑石刻多座。陵闊28.5米,,高8.73米,,頂立12米,狀如金字塔,,故有“中國金字塔”之稱,。是北宋時(shí)用石塊疊砌的,。
據(jù)《典阜縣志》記載,宋代即“壘石為墳”,,明清兩代曾多次重修擴(kuò)建?,F(xiàn)陵園面積125畝,擁有古建筑17間,,明清石碑20余塊,,古樹391棵。少昊陵對面是一座石坊,,坊共三間,,雕刻精致,,建于乾隆三年,。過石坊,有陵門三間,,兩側(cè)鄰接磚砌墻垣,,門后是廣五間的享殿,,殿中恭修神龕,。
上懸乾隆手收“金德貽祥”匾額。享殿后為少昊陵,,底大上小,,呈梭臺形,狀如金字塔,,陵墓闊28.5米,坡高15米,,頂方11米,陵墓表面為石板砌筑,。陵頂筑有小廟一座,內(nèi)供漢白玉石雕少昊像,,為宋宣和時(shí)遺物。陵神道南約50米處,,有宋代為少昊之父軒轅黃帝而建的景靈宮遺址。側(cè)有“萬人愁”石碑,,碑高7.05米,寬3.76米,厚1.2米,,下有龜趺,,共重約140噸,,為國內(nèi)罕見,碑無字,傳說為北宋宣和時(shí)建,。
少昊陵
歷史記載
《曲阜縣志》記載:“少昊金天氏。
姓己,,名摯,,黃帝之子玄囂也?!鄙訇唤鹛焓?,因“能修太昊之法”,“以金德王天下”而得名,。登帝于窮桑,,遷都于曲阜,。當(dāng)?shù)堑畚粫r(shí),,鳳鳥適至,故以鳥紀(jì)官,。少昊施政,,“民無淫,天下大治,,諸福之物畢至”,,“實(shí)為五帝之冠”。據(jù)傳少昊在位十四年,,卒時(shí)百歲,,葬于云陽山。據(jù)考證,,少昊陵墓后面的小土山,,即云陽山。少昊陵何時(shí)建筑,,已不可考,。據(jù)載“宋真宗幸魯,大建宮殿,,以道教守之,,古樹豐碑,林立櫛比,,金,、元亦加修葺”。明弘治時(shí)為雷火焚毀,,清乾隆年間又兩次大修,,后又多次重修,。
據(jù)記載,黃帝之子少昊建都窮桑,,后徙曲阜,,在位84年,壽百歲而終,,葬于魯故城東門之外的壽丘,。少昊,號金天氏,,傳為黃帝之長子,、五帝之一?!澳苄尢恢?,以金德王天下”。曾都于曲阜,。公元1012年(宋大中祥符五年)壘石成墓,,雕石像,。公元1111年(宋政和元年)用萬余塊石砌起陵壇,。
壽丘,傳說為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的誕生地,。
宋代皇帝“推本世系,,遂祖軒轅”,以黃帝為趙姓始祖,。宋真宗因此改曲阜為仙源縣,,將縣城遷往壽丘以西,于壽丘興建輝煌的景靈宮奉祀黃帝,。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為紀(jì)念黃帝出生,疊石成丘,,故曰“壽丘”,,壽丘俗稱萬石山,因其外形似金字塔,,又有“東方金字塔的美譽(yù)”,。景靈宮規(guī)模宏大,有殿,、堂,、亭、廡等1320楹,,并在宮前立巨碑2通,。元末明初皆毀,。1992年在少昊陵前修建碑院,將修復(fù)的兩塊巨碑置于院中碧水畔,。西為"慶壽"碑,,上刻"慶壽"兩字,字高1米多,,為元代燕山老人補(bǔ)刻,。東"萬人愁"碑,上無字,,通高16.45米,,為中國石碑之最。
主要景點(diǎn)
少昊陵坊
少昊陵位于陵院大門及古柏夾抱的神道之間,。
建于五級石階上,,四楹三間,石質(zhì)結(jié)構(gòu),。四根八棱石柱為石鼓夾抱,,柱上分別雕以華表、寶瓶,。石坊枋額正書“少昊陵”三字,。此坊為乾隆六年(1751年)十月初一月奉敕重建,曲阜知縣孔毓琚監(jiān)立,。
少昊陵享殿
是少昊陵前的主體建筑,,為奉祀少昊的殿堂。共五大間,,綠瓦覆頂,,殿頂四脊上,鴟吻,、神獸形態(tài)各異,。格欞門窗及廊下明柱皆朱漆到頂,梁椽彩飾藍(lán)地云龍花紋,。殿內(nèi)有神龕,,置“少昊金天氏”木主。龕上部懸乾隆皇帝手書“金德貽祥”匾額,。享殿前兩側(cè)建東,、西配殿各三間,均為乾隆三年(1738年)建成,。
張孟男祭少昊碑
位于少昊陵西廡南頭靠東,。高1.55米,寬0.88米,龍紋碑頭正書“大明”二字,。此碑立于明萬歷元年(1573年),,內(nèi)容為對少昊的贊頌,張孟男祭少昊碑為少昊陵中幾十塊祭祀碑的代表之一,。
萬石山
黃帝生地,、少昊葬地等等,當(dāng)然只是傳說,,然而傳說是事實(shí)的影子,。史前無史,古人只能從傳說提煉信史,?!鞍偕訇涣昙已渣S帝”、“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所以一部《史記》從黃帝寫起,,后世中國人認(rèn)黃帝為華夏之祖。少昊也名列三皇五帝之一,,自然備受尊崇,。中國傳統(tǒng)崇敬死者的辦法是修墳立碑,歲時(shí)祭祀,。所以不知從何朝何代開始,,少昊陵就不斷被重修和擴(kuò)建,至宋朝,,修成了這座“萬石山”,。
“萬石山”底大上小,,呈陵臺形,,底闊28·5米,坡高15米,,寶頂方11米,。上有小室,清乾隆間改建為黃琉璃瓦廟堂,,內(nèi)供漢白玉石雕少昊像,。石像為宋宣和年間所造,當(dāng)時(shí)石像造成立就,,其他工程方興未艾,,金兵南下,北宋就和這里工地上千錘萬鏨的叮當(dāng)聲一起消亡了,,徽宗皇帝也做了金國的俘虜,。后來景靈宮、太極殿毀于戰(zhàn)火,“萬石山”在烈火中永生似的僅存下來,,成為今日曲阜一大名勝--“中國的金字塔”,。
守山神廟
建于萬石山上。高約2.6米,,為一黃琉璃瓦覆頂?shù)乃姆叫涡R,。四角以方石柱撐石質(zhì)板梁,磚墻到頂,。膠為券門,,室內(nèi)有精雕漢白玉石質(zhì)坐像一尊,像高1.2米,,頭戴七梁冠,,身著對披合氅,腳登云勾鞋,,右手扶膝,,左手按玉帶,安坐于石墩上,。小廟原為石室,,系宋時(shí)修建,供奉石像一尊,。清乾隆三年,,把石室改建成黃琉璃瓦廟室,但后來不知所終?,F(xiàn)在所見者,,是近年仿石室新建而成。宋代皇帝崇尚道教,,自以為是黃帝子孫,,對壽丘極為重視,于是,,萬石山之神像便依道家形象雕成,。
云陽山
據(jù)傳為少昊陵寢?!兜弁跏兰o(jì)》記載:“少昊自窮桑以登帝位,,徙都曲阜,崩葬云陽山,?!鳖亷煿耪f:“云陽山在曲阜,邑人謂今陵后一丘為云陽山,?!痹藯願J《東游記》又說:“東北褻丘,,少昊葬所?!贝颂幩浴皷|北”,,如依縣城位置來看,實(shí)指一地,。今之云陽山仍為一土丘,,略低于萬石山。方圓1124平方米,,坡高約24米,。少昊屬傳說中的人物,是否確有其人,,史學(xué)界尚聚訟不已,。1978年在少昊陵院西約80米,深1.5米處,,發(fā)掘出石斧,、石鏟、紅陶鼎,、缽等文物,,均屬新石器時(shí)期的大汶口文化。據(jù)此可知,,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時(shí)代,,確已有人在此勞動生息。
萬人愁碑
指少昊陵前一公里處的殘碑,。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建成景靈宮,,宋徽宗時(shí)期又進(jìn)行整修,“萬人愁”石碑便是在少昊陵宣和年間(1119——1125年)整修時(shí)建,。碑的位置似在景靈宮門外,,共有石碑四幢。據(jù)傳說因?yàn)槭铣林仉y運(yùn),,人稱之為“萬人愁”,。當(dāng)時(shí),碑帽蛟龍已經(jīng)刻成,,西碑也已磨光。但工程未竣而金兵至,,后人有詩慨嘆“豐碑不書字,,遺恨宣和年”。據(jù)《曲阜縣志記》記載:“清圣祖(康熙帝玄燁)東巡,,山東大吏因碑無字,,恐觸圣怒,擊碑埋土中?!倍嗄陙?,碎為140多塊。1991年政府撥款修復(fù),。修成后碑高16.95米,,寬3.74米,厚1.14米,。碑額浮雕六條盤龍,。昂首向天,雄壯生動,,兩側(cè)各雕一尊護(hù)神力士,,實(shí)屬罕見。碑額與碑身雖為1:1.4,,但矗立之石,,都顯得十分協(xié)調(diào)。
慶壽碑
位于少昊陵前約1公里處的水塘西岸,。碑長約7米,,寬3.6米,厚0.6米,,現(xiàn)殘為三塊,,刻有“慶壽”兩個(gè),劈巢大字,,書法遒勁,。碑上原有小篆題跋十六字,惜已漫滅無存,,“慶”字右旁刻“燕山任筠時(shí)七十五歲……”,。少昊陵“壽”字左邊刻字一行,“至圣五十五代孫世襲曲阜縣尹”監(jiān)刻,?!渡阶蠼鹗尽酚涊d:“以《志》考之,五十五代孫孔克堅(jiān)襲封衍圣公,,其同時(shí)昆弟行襲曲阜縣尹者,,至元四年則孔克欽任,至正十四年則孔克昌任,,皆五十代孫也,。”刻字年代為元末,。
景靈宮遺址
位于少昊陵前的一片高地上,?!吨匦蘧办`宮碑》記載:“魯為禹貢兗州之境,有崗隆起于曲阜縣城之東北曰壽丘者,,相傳為黃帝所生之地,。”宋代開國后,,認(rèn)為軒轅皇帝為其始祖,,于是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閏十月,“詔曲阜縣更名為仙源縣,,徙縣治于壽丘”,,開始興修著名的景靈宮,“祠軒轅黃帝曰‘圣祖’,,又建太極殿,、祠其配曰‘圣祖母’,越四年而宮成,,總千三百二十楹”,,并且“琢玉為像,龕于中殿,,以示尊嚴(yán),,歲時(shí)朝獻(xiàn)如太廟儀”。后又多次重修,??上Т私ㄖв谠粓龌馂?zāi)。解放初期景靈宮碑仍在,,現(xiàn)在所能見到的,,僅有遺址前的“萬人愁”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