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坐落于北京古運河畔,,地處首都功能核心區(qū)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間。學校以“雙一流”建設為引領,,強化信息傳播領域“小綜合”的學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發(fā)展之路,,構建以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藝術學理論,、信息與通信工程為龍頭,,設計學、音樂與舞蹈學,、美術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等為支撐,,互聯(lián)網信息,、文化產業(yè)、藝術與科學等交叉學科為重點的多學科融合滲透,、特色鮮明的學科體系,。學校新聞傳播學、戲劇與影視學等多個學科取得了驕人成就,,設計學與藝術學理論共居第一方陣,,多個專業(yè)學位水平實現(xiàn)全國領跑,。
學校是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傳播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動畫,、數(shù)字媒體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學校高度重視人才內培外引,設立資深教授,、“金核桃“人才支持計劃,、青年拔發(fā)尖人才等項目,支持中青年學術骨干脫穎而出,;聘請眾多大師,、名家和學者擔任名譽教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日益提升,。
學校是國家信息傳播研究領域的學術重鎮(zhèn),科研資源豐富,、實力力雄厚?,F(xiàn)有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國家輿情實驗室,、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家傳播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媒介音視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智能融媒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廣播電視智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視聽技術與智能控制系統(tǒng)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國家語言資源監(jiān)測與研究有聲媒體中心,、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中國傳媒大學研究基地、首都傳媒經濟研究基地,、融合出版與文化傳播國家新聞出版署重點實驗室,、數(shù)字動畫技術研究與應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現(xiàn)代演藝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科研平臺,。數(shù)字媒體工程創(chuàng)新引智基地,、智能融媒體學科創(chuàng)新引智基地、媒體融合與視聽傳播學科創(chuàng)新引智基地等高等學校學科創(chuàng)新引智基地,,國際中文教育傳播研究中心,、中外人文交流宣傳研究中心、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馬克思主義傳播研究基地等其他高級別科研平臺,。
學校擁有《現(xiàn)代傳播》《現(xiàn)代出版》《藝術傳播研究》三本CSSCI來源刊物,、ESCI英文學術期刊Glolpal Media and China以及《中國傳媒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等學術刊物;聯(lián)合主辦《當代電影》《中國電視》等CSSSCCI來源刊物,,以及記錄中國廣播電視行業(yè)發(fā)展的《中國廣播電視年鑒》,、記錄中國傳媒大學事業(yè)發(fā)展的《中國傳媒大學年鑒》,,為學校“雙一流“建設和科研進步提供強有力的平臺支撐,。
學校與200多所國外知名大學,、科研與傳媒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學校發(fā)起成立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傳媒高等教育國際聯(lián)盟”,,建有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亞洲傳媒研究中心、歐洲傳媒研究中心等國際學術研究機構,,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單位,。由學校主辦的亞洲傳媒論壇、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中國傳播論壇等高層次國際學術會議,,已成為國際傳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臺,。
學校建有國內首家集“傳媒文物收藏,、傳媒實物展示、傳媒史學研究,、傳媒文創(chuàng)教育,、傳媒體驗服務”五位一體的國家級傳媒類綜合性博物館,填補了中國博物館類別和傳媒行業(yè)兩項空白,。被國家文物局,、中國博物館協(xié)會評選為“國家二級博物館”,獲評“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入選“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等,。校內還建有廣告博物館、口述歷史博物館,、中國動漫藝術陳列館等,,是北京高校博物館最多的校園之一。
中國傳媒大學的前身是創(chuàng)建于1954年的中央廣播事業(yè)局廣播通信技術人員訓練班及1958年成立的北京廣播??茖W校,。
1958年,中央廣播事業(yè)局直屬的第一所高等??茖W?!本V播專科學校,,在原訓練班的基礎上正式成立,。
1959年4月2日,教育部計財計(16)第183號文件同意成立北京廣播學院,。
1961年6月20日,,北京廣播學院停止招生,,并被列為“調查裁撤”的范圍。
1963年5月24日,,國務院下達《關于恢復北京廣播學院的通知》(國文辦字367號文件),,同意恢復北京廣播學院。
1965年6月,,北京廣播學院決定將福莊北京石油學校作為學院新校址,。
1970年7月,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決定:北京廣播學院試行撤銷,。至此,,北京廣播學院完全停辦。
1973年,,北京廣播學院恢復重辦,。
1976年,北京廣播學院與北京牡丹電視機廠合辦“七二一大學”,。
1979年,,“七二一大學”統(tǒng)一改稱職工大學。
1979年,,開始招收研究生,。
1981年11月,學校成為全國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2年1月,,學校獲批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4年2月,,國家教委下發(fā)〔84〕教成字004號文,,批準北京廣播學院可以舉辦函授教育。
1998年,,學校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2001年,學校正式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
2002年,,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校區(qū)東校園(原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學院)整體并入北京廣播學院。
2004年8月,,北京廣播學院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
2011年,學校成為“985工程優(yōu)勢學科創(chuàng)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
2017年9月,,中國傳媒大學入選“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2018年3月,中國傳媒大學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頒發(fā)的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yè)學位授權點,。
2018年7月31日,,學校與中國廣告主協(xié)會建立戰(zhàn)略合作關系。9月16日,,學校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
2019年11月,中國傳媒大學正式被批準為“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的依托單位,。
2022年2月,,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7月20日,,中國傳媒大學本科生院成立,;8月,獲批“中國文藝評論基地”,。
2023年5月,,中國傳媒大學被設立為“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2023—2025年)”。9月,,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畫研究院成立,。年末,成立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fā)展與傳播研究院,,并舉行了學術研討會,。
2024年6月,中國傳媒大學擘雅品牌研究院品牌全球化研究中心成立,。9月,,《中國傳媒大學七十年(1954-2024)》校史四卷出版發(fā)布暨校史館煥新開館儀式在校史館舉行。
2025年4月,,四川省中醫(yī)藥科學院中華中醫(yī)藥文化研究院毛嘉陵院長與中國傳媒大學健康中國與中醫(yī)藥傳播研究中心唐遠清主任簽署戰(zhàn)略合作備忘錄,。4月,當代世界出版社與中國傳媒大學實習實踐教學基地合作協(xié)議簽約儀式舉行,。
以上信息源自官網,,數(shù)據(jù)截止至2025年4月,,請以官網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