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緣蒲公英(學名:Taraxacum platypecidum Diels)是蒲公英屬植物,根頸部有黑褐色殘存葉柄。葉寬倒披針形或披針狀白緣蒲公英倒披針形,,長10-30厘米,,寬2-4厘米,,生長于海拔1900-3400米山坡草地或路旁,,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陜西等地。
狹苞蒲公英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區(qū)別在于:外層總苞片較狹,,線形,,與內(nèi)層總苞片等寬。產(chǎn)河北,、山西,;生于海拔1600米左右的山坡。
生于海拔1900-3400米山坡草地或路旁,。
產(chǎn)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陜西、河南,、湖北,、四川等省區(qū);朝鮮,、俄羅斯,、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于北京郊區(qū)百花山,。
多年生草本,。根頸部有黑褐色殘存葉柄。葉寬倒披針形或披針狀倒披針形,,長10-30厘米,,寬2-4厘米,羽狀分裂,,每側(cè)裂片5-8片,,裂片三角形,,全緣或有疏齒,側(cè)裂片較大,,三角形,,疏被蛛絲狀柔毛或幾無毛?;ㄝ?至數(shù)個,,高達45厘米,上部密被白色蛛絲狀綿毛,;頭狀花序大型,,直徑約40-45毫米;總苞寬鐘狀,,長15-17毫米,,總苞片3-4層,先端有或無小角,;外層總苞片寬卵形,,中央有暗綠色寬帶,邊緣為寬白色膜質(zhì),,上端粉紅色,,被疏睫毛,內(nèi)層總苞片長圓狀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約為外層總苞片的2倍,;舌狀花黃色,邊緣花舌片背面有紫紅色條紋,,花柱和柱頭暗綠色,,干時多少黑色。瘦果淡褐色,,長約4毫米,,寬1-1.4毫米,上部有刺狀小瘤,,頂端突然縊縮為圓錐至圓柱形的喙基,,喙基長約1毫米,喙纖細,,長8-12毫米,;冠毛白色,長7-10毫米,?;ü?-6月。
與蒲公英的主要區(qū)別是:頭狀花序較大,外層總苞片寬卵形或卵狀披針形,,中央有暗綠色寬帶,,邊緣有明顯的白色寬膜質(zhì),先端粉紅色,,無角狀突起,;內(nèi)層總苞片長圓狀條形,無角狀突起,。瘦果淡褐色,,上部有刺狀突起,長1~1.2cm,,山東境內(nèi)產(chǎn)于魯西北,、魯南及泰山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