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麗舍宮(法語:élysée Palace)是法國巴黎古建筑,,法國總統(tǒng)官邸以及巴黎重要建筑之一。 它始建于公元18世紀初,,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愛麗舍”一詞源于希臘語,,意為“樂土,、福地”。
1718年,,戴佛爾伯爵亨利在巴黎市中心蓋了這座宮殿,,取名“戴佛爾宮”,由建筑師阿爾曼-克勞德·莫萊(Armand-Claude Mollet,,1670-1742)主持設計,。最初為艾弗瑞伯爵的私人宅第。1804年拿破侖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取代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其妹夫繆拉元帥于1805年購得這座公館,大肆裝修,,取名為“愛麗舍宮”,。
愛麗舍宮是一座有大石塊砌成的二層樓建筑。主持左右對稱的兩翼是兩座平臺,,中間環(huán)抱著園庭,,外型樸素莊重。宮殿后部是座幽靜,、秀麗的花園,。愛麗舍宮內部處處金碧輝煌。每間客廳的面壁都有鍍金細木裝飾,,墻上懸掛著名油畫和精致掛毯,,四周陳設著17-18世紀的鍍金雕刻家具和珍奇藝術品,以及金光閃閃的座鐘和大吊燈,,使這里宛若是一座博物館,。
愛麗舍宮是一座用大理石塊砌成的兩層樓房。主樓左右對稱的兩翼是兩座平臺,,中間環(huán)抱著寬闊的庭院。宮殿后面是一個綠草如茵,、幽靜秀麗的花園,。主樓入口處,,法蘭西藍、白,、紅三色國旗迎風飄揚,。門楣上有醒目的"RF"兩個字母,是法蘭西共和國國名的縮寫,。頭戴紅纓盔,、身裝藍制服的共和國衛(wèi)隊守衛(wèi)著大門。
愛麗舍宮外型樸素莊重,, 宮內金碧輝煌,。每間客廳的四壁都是用鍍金細木裝飾,墻上掛著著名油畫和精制掛毯,。宮內陳設有17—18世紀鍍金雕刻家具2000件,、名貴掛毯200幅、精制座鐘130只以及大量珍貴藝術品,。
愛麗舍宮的底層各客廳用作會議廳,、會見廳和宴會廳,廳內陳設仍保持18,、19世紀的原樣,。二樓是總統(tǒng)的辦公室和生活區(qū)。宮內的金廳代表著愛麗舍宮的內部格局,,它的基調為金黃色,。當年,戴高樂總統(tǒng)曾在這里辦公,。鍍金邊黑油漆的大辦公桌上放著座鐘和案卷,,仍保持著原貌,這不僅是為了觀賞,,也體現了法國文物保護工作的獨到處,。
愛麗舍宮還是法國總統(tǒng)秘密軍事指揮部。一條秘密通道可達地下的“丘比特指揮室”,。裝有控制儀的雙扇裝甲門和3米厚的混凝土墻保護著指揮所,。
愛麗舍宮的主樓二樓是總統(tǒng)辦公和生活的地方。底層各客廳用作會議廳,、會見廳或宴會廳,,廳內陳設仍保持古時模樣。迎賓廳在主樓,。中央是宮殿入口,,總統(tǒng)就在此迎接各國貴賓。新國家元首當選后,,就在節(jié)日廳舉行就職儀式,,同時每年在此接受外交使團的新年祝賀,。愛麗舍宮自成為總統(tǒng)官邸100多年來,只在1978年法國國慶之際對公眾開放一天,。
愛麗舍宮,,除特定日如歐洲文化資產日外,并不對外開放參觀,。
2012年10月28日起,,愛麗舍宮花園每月對公眾開放一次。參觀的時間是每個月的最后一個星期日,,具體參觀時間隨月份有所調整,。每年的10月份到次年3月份的參觀時間為12點到17點,4月份到9月份為13點到19點,。 游客可以在花園中近距離欣賞愛麗舍宮,。
1718年,戴佛爾伯爵亨利在巴黎市中心蓋起了這座宮殿,,由建筑學家克洛德·摩勒設計,,曾命名為戴佛爾大廈。
1753年后,,蓬帕杜侯爵夫人買下了這座大廈,。蓬杜帕侯爵夫人死后,戴佛爾大廈轉到法國國王路易十五手里,,后又幾換宿主,,后來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侄女波旁公爵夫人成了宮殿的主人,戴佛爾大廈改名為波旁大廈,。
1793年,,法國大革命爆發(fā)后,這座大廈被沒收為公共財產,,改名為愛麗舍宮,。
1805年,拿破侖的內兄繆拉買下了愛麗舍宮,,3年后,,他被封為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國王,便把這座宮殿給了拿破侖一世皇帝,,成了他的宮殿,。1815年6月22日,他在此簽署了退位詔書,。
1816年,,路易十八把愛麗舍宮給了他的侄兒貝里公爵,就是后來的法國國王查理十世的兒子。
1820年,,貝里公爵遇刺身亡,,宮殿20多年無人居住。
1848年,,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決定將愛麗舍宮作為共和國總統(tǒng)的官邸。但不久,,愛麗舍宮又變成外國君主居住的賓館,,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等都作為國賓在此下榻,。
1873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宣布愛麗舍宮正式成為共和國總統(tǒng)官邸。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巴黎陷落,,維希政府廢除了總統(tǒng)職務,愛麗舍宮一度寥落,。
1947年,,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總統(tǒng)歐里奧勒入主后,才使愛麗舍宮重新恢復了生氣,。至今,,愛麗舍宮就一直成為法國總統(tǒng)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