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氏溫標的規(guī)定是:在標準大氣壓(1013.25百帕斯卡)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 ℃,,水的沸點為100℃ ,中間劃分為100等份,,每等份為1℃,。
1742年,瑞典天文學家安德斯·攝爾修斯(Anders Celsius,,1701-1744)將一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guī)定為0℃,,水的沸點定為100℃,兩者間均分成100個刻度,,和現(xiàn)行的攝氏溫標剛好相同,。直到1743年才被修成現(xiàn)行的攝氏溫標。
1954年的第十屆國際度量衡大會特別將此溫標命名為“攝氏溫標”,,以表彰攝氏的貢獻,。
1990國際溫標(ITS-90)對攝氏溫標和熱力學溫標進行統(tǒng)一,規(guī)定攝氏溫標由熱力學溫標導出,,0℃=273.15K,,劃分不變。因此冰點并不嚴格等于0℃(1/10000級才有區(qū)別),,水的沸點不嚴格等于100℃(0.01級才有區(qū)別)
華氏度(fahrenhite)和攝氏度(centigrade)都是用來計量溫度的單位,。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上很多國家都使用攝氏度,,美國和其他一些英語國家使用華氏度而較少使用攝氏度。
攝氏溫標(C)
攝氏溫標的發(fā)明者是anderscelsius(1701-1744),,用符號C表示,,用℃表示單位。1740年瑞典人攝氏(celsius)提出在標準大氣壓下,,把水的冰點規(guī)定為0度,,水的沸點規(guī)定為100度。根據(jù)水這兩個固定溫度點來對玻璃水銀溫度計進行分度,。兩點間作100等分,,每一份稱為1攝氏度,記作1℃,。
華氏溫標(F)
華氏溫標是以其發(fā)明者gabrield.fahrenheir(1681-1736)命名的,,其結冰點是32°F,沸點為212°F,。1714年德國人法勒海特(fahrenheit)以水銀為測溫介質,,制成玻璃水銀溫度計,選取氯化銨和冰水的混合物的溫度為溫度計的零度,,人體溫度為溫度計的100度,,把水銀溫度計從0度到100度按水銀的體積膨脹距離分成100份,每一份為1華氏度,,記作“1℉”,。
絕對溫標(T)
絕對溫標規(guī)定水的三相點(水的固、液,、汽三相平衡的狀態(tài)點)的溫度為273.16K,。絕對溫標與攝氏溫標的每刻度的大小是相等的,但絕對溫標的0K,,則是攝氏溫標的-273.15℃,,絕對溫標用K作為單位符號,用T作為物理量符號,。
攝氏溫標為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采用的溫標,。
攝氏溫標(t)與絕對溫標(T)的關系為 T=t 273.15。
攝氏溫標(C)與華氏溫標(F)的關系為 F=1.8C 32
例如:0℃=(1.8×0 32)°F=32°F
0℃=(0 273.15)K=273.1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