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塔公園位于雷城鎮(zhèn)曲街4號(原雷城“南門頭)東側,,占地約三萬多平方米。因園內(nèi)有聞名遐邇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三元塔,,故名,。
公園大門為一座紅頂,四柱,,三間貼大理石的牌坊式建筑,。”三元塔公園“五個秀麗的大字是原廣東省省長朱森林所題,。此園分前后區(qū)兩部分,,前區(qū)為體育、娛樂活動場所,;后區(qū)為文物古跡風景區(qū),。一進公園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棵四季常青的參天古榕,。據(jù)專家鑒定這些古榕的樹齡均在二三百年以上,,屬林業(yè)部門列為保護的古樹木。
三元塔于明萬歷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元月興工,,至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四月落成,。初命名“文魁塔”,又稱“啟秀塔”,。后因挖塔基時發(fā)現(xiàn)蛇卵三只,,認為是“三元及第”之兆,故改名為“三元塔”,。塔坐東向西,,樓閣式磚木結構,用棱角牙子磚和線磚互相疊澀出檐,,下大上小,,逐層遞減,內(nèi)樓17層,、高57米,。塔基為石刻須彌座。有23塊堪稱珍品的明代陽雕石刻,,線條粗獷,,形態(tài)生動,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塔空心,,游人可拾級而上,,一覽古城氣象。
公園內(nèi)還有“二公祠”,,是紀念清代雷州兩位“鄉(xiāng)賢”--以清廉著稱于世的陳瑸和以學識淵博而名聞翰苑的陳昌齊,。園內(nèi)后區(qū)為“園中之園”,這是三元塔公園重點旅游區(qū)——文物古跡風景區(qū),。站在園前一望,,全園好像一座雉堞巍峨的古城,使人仿佛看到雷州古城的雄姿,。它是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個縮影,。大門為一座雄偉壯觀的仿古城樓。城樓門額“廣運”兩字是明代洪武年間指揮朱秉彝重修雷州城時所書(原為雷州城南門石匾),。北面和東面有一道仿古城墻圍繞,。東西“城角”各有一座黃瓦紅柱、攢尖頂,、類似古城角樓的“角亭”,。園內(nèi)建筑以三元塔為主,“集山水于一園,,融古今于一體”,。
從大門到三元塔沿中軸線依次排列著石欄桿圍繞的方形“鑒池”,刻工精巧的“天南重地”石牌坊,,具有明清建筑風格的“二公祠”和規(guī)模宏偉的博物館,,還有“萬頃亭”、假山,、回廊,、啟秀門等點綴其間。
園內(nèi)綠樹紅花與黃瓦紅墻的樓臺亭榭互相映襯,,景色迷人,。在通往三元塔的大道兩邊繁花似錦,綠草如茵,。有兩行亭亭玉立的桄榔樹,,清風搖曳,,葉影婆娑,,更顯得具有濃郁的南國熱帶風光。
園內(nèi)最引人注目的是三元塔,。它如擎天一柱,,高聳入云。此塔創(chuàng)建于明代萬歷年間,。當時雷州推官歐陽保(江西新建人,,舉人)為了使雷郡形勝改觀,,啟興人文之風,乃倡建此塔,。于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元月興工,,至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四月落成。初命名“文魁塔”,,又稱“啟秀塔”,。后因挖塔基時發(fā)現(xiàn)蛇卵三只,,以以為是“三元及第”之兆,,故改名為“三元塔”。
在380多年前建筑工具簡陋的情況下,,雷州人民僅用約兩年時間就建成一座如此雄偉壯麗的高層古塔,,至今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將近400年的風雪滄桑,,雷轟地震仍巋然屹立,充分顯示了雷州人民的聰明才智和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
此塔比例勻稱,。檐上有平臺、外廊,,繞以欄桿,。八觚九級、內(nèi)樓17層,、高57米,。塔基為石刻須彌座。八面共嵌有23塊陽雕石刻,,分別為“麟趾呈祥”,、“鯉跳龍門”、“獅子戲球”,、“三羊(陽)開泰”,、“雙鳳朝陽”、“喜鵲練梅”等,,線條粗獷,,形態(tài)生動,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為明代石刻珍品,。每層設真、假門,,呈圭角形,。真門對開相連通,利用塔壁為階梯由下而上,,穿過塔心室,,繞平座(塔廊),、南入北出、東進西升,、盤旋而上,,可達極頂。三元塔建成后,,雷郡形勝大為改觀,,“鼎峙瓊南添一指,聯(lián)翩雁字豫題名”,。后來“雁塔題名”成為雷陽八景之一,。古往今來,不少騷人墨客,、名宦顯貴慕名登臨,,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文。
1979年,,此塔被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省,、縣兩級政府撥款重修,。從此古塔更加氣勢非凡,雄峙南天,。如今,,三元塔成為歷史文化名城雷州的最著名古跡,吸引了不少國內(nèi)外游客,。登臨此塔,,憑欄遠眺,雷州勝境,、古城新貌盡收眼底,。俯瞰城內(nèi),高樓參天,,鱗次櫛比,;遙望郊外,西邊群山疊翠,,東隅良田萬頃,。真是“極目兩洋鋪錦繡,詩情畫意滿人間”,,令人胸懷開闊,,心曠神怡!
二公祠
“二公祠”是三元塔公園主要建筑之一,,為二進四合式院落,,黃瓦紅墻、木雕屏風古色古香,。祠內(nèi)有“荷池”,、“涼亭”、“假山”,、“鳥苑”東西兩廡有回廊相接,,庭院內(nèi)花紅草綠,環(huán)境幽雅,?!岸笔侵盖宕字輧晌弧班l(xiāng)賢”--陳瑸和陳昌齊。前者以清廉著稱于世,,后者以學識淵博而名聞翰苑,。
陳瑸(1656--1718年),字文煥,,出生于雷州市(原??悼h)附城鎮(zhèn)南田村的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從小勤奮好學,??滴?三十三年(1694年)考中進士,歷任福建古田,、臺灣知縣,、福建巡撫、閩浙總督等職,。一生清廉卓絕,,深受人民愛戴,被清康熙皇帝贊譽為“清廉中之卓絕者”,。卒后,,追授為禮部尚書,賜溢“清端”,。他跟海瑞,、丘濬合稱為嶺南三大清官。
陳昌齊(1742--1820年),,字觀樓,,雷州市(原海康縣)調(diào)風鎮(zhèn)南田村人,。少有“神童”之稱,,乾隆三十六年 (1771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累官浙江溫處兵備道,。博學多才,,精考據(jù)之學,又長于天文算法,,曾參與編纂《四庫全書》,、任校勘《永樂大典》纂修兼分校官,。一生著述甚豐,,計有《經(jīng)典釋文附錄》、《歷代音韻流辨考》,、《楚辭音辨》,、《天學算法》、《測天約術》以及《大戴禮》,、《淮南子》,、《管子》、《呂氏春秋》諸書正誤,。詩文有《賜書集》若干卷,。晚年,歷主雷陽書院,、粵秀書院講席,,兼修《海康縣志》 ,、《雷州府志》以及《廣東通志》,。他是乾嘉年間一位多才多藝的學者。
“二公們”正廳設有陳瑸和陳昌齊的紀念室,,室內(nèi)分別有“二公”大型塑像以及生平事跡簡介,,并展出有關文物。
雷州市博物館
在“二公祠”西邊屹立一座建筑雄偉的黃色琉璃瓦蓋頂?shù)亩臃鹿艠欠?,這曾經(jīng)是全國有名的縣級地方綜合性博物館之一,,全國文物系 統(tǒng)優(yōu)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譽為“嶺南文博一枝花”的雷州市博物舊館,。該館“聚雷州文物之精華”,,館藏文物達3000多件,其中不乏國家級歷史文物,。全館設有一間“序廳”,,五間展室(即歷史文物室、古字畫室,、民族民俗室,、自然博物室和革命斗爭史室),。各個展室通過以豐富的文物和有關資料,向觀眾介紹雷州市(原??悼h)人文歷史,、風土人情、自然風貌和革命斗爭史跡,。當人們踏進該館看到從新石器時代的石斧,、石碰,,到秦陶漢俑,、唐鏡、宋瓷以及明清字畫等文物時,,一部反映雷州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伴隨著雷州紅土的清香頓時撲面而來,。我們置身于此,鑒賞著這些熠熠生輝的歷史文物就好像解讀著一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雷州文明發(fā)展史,。
公園東邊有一道仿古城墻。漫步于婉蜒如龍的城墻走道時,,放眼遠望“東洋萬傾良田”,,飽賞附城山光水色,又是一番情趣,。這時,,人們撫今追昔,觸景生情,,對雷州的歷史風物和鐘靈統(tǒng)秀的湖光山秀,,不免發(fā)出同聳立在城墻走道上“萬頃亭”楹聯(lián)那樣的贊嘆:“憑欄俯唱知海邑襟懷坦蕩;披闥造吟嘆雷州風物雄奇,!”
該博物館于2009年遷到雷州市西湖大道南湖畔,,舊館停止使用。這么多年來,,雷州博物館舊館為傳播雷州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