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成立于1907年,,曾是聯(lián)邦大學倫敦大學的一個加盟學院,。學院于2007年7月正式脫離倫敦大學成為一所獨立的大學,簡稱帝國理工,,也稱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作為一個專精于科學技術和醫(yī)學的大學,帝國理工和麻省理工在全世界享有同等的聲譽,,研究水平被公認為是英國大學的三甲之列,。
帝國理工設有工程學院、自然科學學院,、醫(yī)學院和商學院四個學院,,提供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全校大約8000多名教職人員,,其中有74位皇家科學院院士,、84位皇家工程學院院士、85位皇家醫(yī)學院院士,。在帝國理工學院歷屆校友和教職人員中,,共擁有14位諾貝爾獎得主、3位菲爾茲獎得主,。
帝國理工學生總數(shù)超過17,000人,,國際生約占四分之一。學生在學習上的壓力比較大,,課業(yè)負擔繁重,。盡管它是英國入學標準最高的大學之一,但每學年的淘汰率仍然較高,,一等學位授予率則比較低,,是英國最嚴格的大學之一。最近一項調查表明,帝國理工學院畢業(yè)生的起薪為英國之最,。2014年1月,,曾任麻省理工學院教務長、美國理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校長的著名化學專家Alice P Gast受聘擔任第13屆帝國理工學院院長,。帝國理工學院位列2022QS世界大學排名第7位,、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11位、2020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20位,、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25位,。
作為一個專攻工學、醫(yī)學,、理學的大學,,帝國理工學院具有世界頂尖的科研水平、師生質量和經(jīng)濟實力,,與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蘇黎世聯(lián)邦理工學院并稱世界四大理工學院,。在英國,盡管帝國理工的歷史比牛津劍橋要短,,但從1907年建立之初起,,它便憑藉濃厚的皇家背景和雄厚的經(jīng)費實力很快躋身世界頂級名校之列。因此英國教育界有所謂“三足鼎立”的說法,,認為文科最好的院校是牛津,,理科最好的是劍橋,工科最好的是帝國理工學院,。帝國理工與許多大公司聯(lián)系緊密,產(chǎn)業(yè)化程度很高,,占有英國全國研究經(jīng)費的七分之一,。作為歐洲最負盛名的工科院校之一,,和牛津劍橋一樣,帝國理工學院不僅入學門檻極高,學費也要比其他院校高,,有人稱之為英國最貴的大學。
帝國理工學院在1996年英國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研究評估中,,純數(shù)學,、應用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生物科學、統(tǒng)計及運算研究,、計算機科學,、材料科學、電機及電子工程,、化學工程,、機械工程、礦業(yè)工程,、土木工程,、Pre-Clinical Studies等專業(yè)均獲得5星評價(分數(shù)由5星至1星,最高為5星),。
帝國理工經(jīng)濟實力雄厚,,是英國收入最高的一所大學之一。在2009-2010年度,,總收入達6億6千萬英鎊,,約合10.89億美元,排名英國第5,,其中包括政府,,慈善機構和商業(yè)機構的資助。
帝國理工學院下設工程學院,、自然科學學院、醫(yī)學院,、商學院等院系,。
工程學院下屬10個院系:航空航天系、生物工程系,、土木與環(huán)境工程系,、化學工程系、計算機系,、Dyson設計工程學院,、地球科學和工程學系、電氣與電子工程系,、材料科學和工程系,、機械工程系。
醫(yī)學院下屬8個院系:臨床科學學會,、醫(yī)學系,、國家心臟和肺學會、公共衛(wèi)生系(學院),、外科與腫瘤學系,、李光前醫(yī)學院倫敦辦事處、帝國學院學術健康科研中心、帝國學院國家衛(wèi)生服務信托,。
自然科學學院下屬5個院系:數(shù)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命科學系,、環(huán)境政策中心。
商學院下屬3個院系:金融系,、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家)系,、(工商)管理系。
數(shù)據(jù)科學學會,、未來能源實驗室,、全球健康創(chuàng)新學會、Grantham學會——氣候變化與環(huán)境研究,、安全(系統(tǒng))科學和技術學會,。
本科生必須通過UCAS(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dmissions Service),即英國高等院校招生辦公室,,在線申請,。申請代碼為IMP150。由于國際學生名額有限,,建議盡早申請,。
碩士項目(含授課型和研究型):國內985、211大學本科畢業(yè),,平均分85分以上,。對應英國學位要求為:最低二類A等榮譽學士學位以上。
PhD項目:要求至少碩士畢業(yè),,均分85分以上,,國內本科畢業(yè)生一般不可直接申請。對應英國的要求為:本科二類A等榮譽學士學位+碩士畢業(yè)
帝國理工學院研究生項目一般未設定有截止日期,,但如欲申請獎學金的話,,國際學生建議在第二年7月1日前申請。授課型項目一般10月中旬開始開放申請,,同時便開始審核材料,實行滾動錄取模式,,錄滿便止,。視專業(yè)不同,,整個申請和錄取的過程可能一直持續(xù)到第二年8月份,。
帝國理工學院的語言要求分標準(Standard)和較高(Higher)兩種水準,Standard為雅思總分6.5以上,,單項不低于6.0分,;Higher要求總分7.0,單項不低于6.5,。
帝國理工學院是一所開放式大學,,由眾多分散的校區(qū)組成。主校區(qū)南肯辛頓校區(qū)位于著名的富人區(qū)南肯辛頓,,緊鄰海德公園,、肯辛頓宮(威廉王子與凱特王妃住處)、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與白金漢宮,、威斯敏斯特教堂亦相距不遠。附近還有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皇家藝術學院、皇家音樂學院以及皇家地理協(xié)會等文化機構,。此外,,還有圣瑪麗校區(qū)(St. Mary's Campus)、希爾伍德公園校區(qū)(Silwood Park Campus),、切爾西和威斯敏斯特區(qū)(Chelsea and Westminster Campus),、皇家布羅普頓校區(qū)(Royal Brompton Campus)、查令十字校區(qū)(Charing Cross Campus),、哈默史密斯校區(qū)(Hammersmith Campus),、崴校區(qū)(Wye Campus)等。南肯星頓校區(qū)建筑風格集古典與現(xiàn)代為一體,,校園中央的女王塔是帝國理工學院的標志性建筑,。塔高287英尺(85米),是從前帝國研究院(Imperial Institute)唯一保留下來的建筑物,。塔里懸掛的10口大鐘,,是1982年來自澳大利亞的禮物,以王室成員名字命名,。每有重要王室成員生日或其它王室紀念日,,大鐘都會在下午敲響。
帝國理工學院除了位于南肯星頓校區(qū)的中心圖書館外,,所有院系都有自己的圖書館,,其中包含了科學博物館的圖書館,,面向登記的公眾開放。中心圖書館24小時開放,,每周五晚23:00關閉進行打掃,,周六上午11點重新開放。
2000年,,校友加里·田中捐資2700萬英鎊建立了一幢新的商學院大樓,,被命名為田中商學院(Tanaka Business School),后更名為帝國理工商學院(Imperial College Business School),。2004年,,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御令商學院正門為帝國理工學院的“正門”。
GABOR,,Dennis,,197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PORTER,Sir George,,1967年諾貝爾化學獎
ROTH,,Klaus:1958年菲爾茲獎得主。
西蒙·唐納森(現(xiàn)任教員)1986年菲爾茲獎得主,。
Leonard Mandel:物理學家,,量子光學創(chuàng)始人。
W. H. Perkin:苯胺染料的發(fā)現(xiàn)者,。
Branislav Ivkovic:政治家,。
黃緯祿: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姚桐斌:中國“兩彈一星”元勛,,冶金學和航天材料專家
王大珩:中國“兩彈一星”元勛,光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翁文波:中國地球物理學主要奠基人
梁百先:空間物理學家,。中國電離層電波傳播與空間物理研究領域開拓者與奠基人之一
帝國理工學院1907年獲得皇家特許狀,由維多利亞女王,、阿爾伯特親王1845建立的皇家科學院(Royal College of Science)和大英帝國研究院(The Imperial Institute),、皇家礦業(yè)學院(Royal school of mines) 、倫敦城市與行會學院(City and Guilds of London Institute)合并組成,,形成了主校區(qū)南肯星頓校區(qū),。
此后,圣瑪麗醫(yī)院醫(yī)學院(1988),、國家心臟和肺學會(1995),、查令十字和威斯敏斯特學校(1997)先后并入帝國理工,組成醫(yī)學院,,成為帝國理工學院第四個憲制學院,。1997年,帝國理工醫(yī)學院兼并了皇家研究生醫(yī)學院,、皇家婦產(chǎn)科學會,。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帝國理工學院于2000年兼并了肯尼迪風濕病學學會和崴學院(Wye College),。2005年12月6日,,帝國理工學院宣布將斥資10億英鎊,把崴校區(qū)建成一個能容納12,500人的世界級的生物燃料研究中心,。2002年,,維持了幾十年的憲制學院系統(tǒng)被廢除,采用了新的院系制度,。
2005年底,,學院宣布將物理科學院(Faculty of Physical Sciences)和生命科學院(Faculty of Life Sciences)合并為自然科學院(Faculty of Natural Sciences)。2005年12月9日,,學院宣布計劃退出聯(lián)邦制的倫敦大學,。
2007年,學院在成立100周年之際正式脫離倫敦大學聯(lián)盟,,成為一所獨立的大學,。
2013年,帝國理工學院于與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南安普頓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共同發(fā)起并創(chuàng)立了科學與工程南聯(lián)盟(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 Consortium),倫敦國王學院隨后也加入了該聯(lián)盟,。這是世界最領先的科學和工程研究中心之一,。
2020年6月,學校校訓“Scientia imperii decus et tutamen(科學是帝國的榮耀和庇護)”停止使用,。
以上信息源自網(wǎng)絡,,具體請以官網(wǎng)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