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法罕城自古就被稱為“波斯明珠”。俄羅斯商人菲多特·科托夫早在1623~1624年間就到達了波斯,,他在旅行日記中寫道:“該城既大又美,。皇宮的大門一律朝主廣場,。大門很高,,而大門之上則是飾有花紋的金碧輝煌的房間,?!彼氖鶎m建于1647年,是阿巴斯二世處理國事和接見外國使節(jié)的地方,,它并非實有40根柱子,,因為宮殿門廊上的21根大柱倒映在門前清澈的池水中,仍佛又出現(xiàn)了20根柱子,,故得名“四十柱宮”
“四十柱宮”是伊斯法罕有名的建筑,。這座宮殿位于一個占地67000平方米的大花園中?;▓@是阿巴斯大帝修建,,而花園中央的宮殿則是其后的阿巴斯二世于1647年建造,專為接見和宴請外賓之用,。宮殿的前面是一個巨大的門廊,,門廊由20根柏木做的獨木巨柱支撐。門廊前面有一個長110米,、寬16米的水塘,,水從安放在塘底的四頭獅子的口中噴出。塘水清澈見底,,波光粼粼,。木柱倒映在水中,,又有20根同樣的柱子浮現(xiàn)。人們根據(jù)這一獨特的景觀將宮殿稱為“四十柱宮”,。宮內(nèi)的四壁和天花板上,,鑲嵌有鏡子、彩色玻璃和壁畫,,有的展現(xiàn)波斯人同烏茲別克人,、莫臥兒人、土耳其人交戰(zhàn)的歷史場景,,有的反映國王接見外國使臣的隆重場面,,有的描繪男伴女舞的社會圖景,還有的是動物和植物的裝飾圖案,。大多數(shù)壁畫都采用工筆細畫技法,,線條清晰柔美。這種外設廊柱,、內(nèi)有壁畫的宮殿,,其實早在公元前6世紀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就有。那時的首都波斯波利斯,,曾建有國王接見賓客使用的“七十二柱宮”和舉行重大典儀的“百柱大廳”,。只不過,那些宮殿中的柱子都是實實在在的石制品,,不像“四十柱宮”那樣,,一半是木制的,而另一半則是虛幻的水中倒影,。這一實一虛,,人間水底,兩重世界,,催人遐思,。
宮殿的懸鈴木柱子高為14.6米,裝飾有鏡面馬賽克,。中間的圓柱位于帶有噴泉的水池的四周,,底下是由四頭獅子的群像構成的底座。柱廊的深處放著國王的寶座,,另外還有一座圓頂龕,,龕頂上裝飾了玻璃鏡。
宮殿許多大廳的天花板上都裝飾了鍍金圖案的壁畫,,墻上則是風景畫和狩獵場景的繪畫,。人們在宮殿大廳的繪畫裝飾中還能看到以歷史和文學情節(jié)為主題的壁畫。掛釉的玻璃磚所組成的分部結構,,宮殿內(nèi)部裝飾中所用材料的多樣性,,以及建筑本身——所有這一切都理所當然地展示出國家的實力與強盛,。薩法維帝國的統(tǒng)治者們在四十柱宮接見外國使臣和舉行隆重的節(jié)日慶典及娛樂活動也絕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