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布局
三門峽市博物館位于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陜州故城遺址區(qū),,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該遺址區(qū)被辟為陜州公園。這里山水一色,,素有“四面云山三面水,,一城煙樹半城田”之美譽。館區(qū)坐落在唐代孔廟遺址上,,占地19800平方米,,建筑面積6900平方米,展廳面積4400平方米,。仿古園林式建筑風格獨具特色,,典雅秀麗,可謂“館中有園,,園中有館”,。館藏文物15000余件(套),其中三級以上國家珍貴文物1400余件(套),,是一座集文物收藏,、陳列展示、科學研究,、社會教育與文化交流諸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現(xiàn)為國家文物二級風險防范單位,,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第一批面向社會永久免費開放博物館。
三門峽市博物館坐落在市內(nèi)西部陜州風景區(qū)內(nèi),,位于寶輪寺塔北側(cè),,是在日本友人石川一郎先生捐資200萬元的基礎上,于1989年11月建成的一座綜合性博物館,。占地面積4.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200平方米,,總的建筑風格是:館中有園,園中有館,,古樸莊重,,秀麗典雅。
該館主要收藏三門峽地區(qū)出土的歷史文物和自然資源標本,,向世人展示三門峽自古至今燦爛的文化遺產(chǎn)和豐富的資源,。同時還舉辦不同類型的展覽活動,反映三門峽市的建設成就,、豫西地區(qū)古樸,、淳厚的民風民俗以及從大禹治水到現(xiàn)代治理黃河、開發(fā)黃河,、利用黃河的歷史概貌,。
館藏文物
陶器:仰韶彩陶罐、仰韶彩陶缽,、仰韶紅陶缽,、仰韶紅陶燈、仰韶弧淺紋彩陶缽,、仰韶雙耳紅陶壺,、仰韶雙耳葫蘆口紅陶壺、仰韶網(wǎng)格彩陶缽,、龍山單耳繩紋灰陶杯青銅器:商代饕餮紋銅觚,、商代人字紋銅鬲、商代饕餮紋銅爵,、商代云雷紋斝,、春秋伯嘉父銅簋、秦鑲嵌羽紋銅扁壺,、西漢銅長頸壺,、西漢銅甗、漢代銅青蛙
玉石器:裴李崗鋸齒刃石鐮,、仰韶石杵,、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玉鏟、龍山文化石球,、龍山文化鉆孔舌形石鏟,、龍山文化青石錛、新石器時代青玉鏟,、新石器時代青玉鏟,、新石器時代石鏟
瓷器:唐代三彩獅枕、唐代花口白瓷盂,、唐代三彩瓷注,、唐三彩瓷瓶,、宋代白瓷碗、宋代孩兒瓷枕,、宋代黑釉瓷罐,、宋代綠釉瓷枕、宋代汝瓷小罐
硯瓦:漢代盤龍石硯,、唐代紫石硯,、唐代箕形灰陶硯、唐代箕形灰陶硯,、唐代箕形灰陶硯,、唐代箕形灰陶硯、唐代箕形陶硯,、
銅鏡:春秋羽狀紋銅鏡,、戰(zhàn)國夔龍紋鏡、戰(zhàn)國簡化蟠螭紋鏡,、戰(zhàn)國龍鳥鏡,、戰(zhàn)國四山銅鏡、漢代“華山”多圈帶四神博局鏡,、漢代長宜子孫八連弧云雷紋鏡,、漢代皎光重圈銘文鏡、漢代連弧紋銅鏡
俑:漢代綠釉陶牛,、漢代綠釉陶狗,、漢代紅陶狗、漢代泥質(zhì)灰陶狗,、漢代灰陶雞,、漢代灰陶鎮(zhèn)墓獸、漢代彩釉陶鴟鸮,、漢代彩繪陶跪坐女俑,、西晉彩繪陶馬
場館特色
有《三門峽市歷史文化陳列》和《三門峽市礦產(chǎn)資源展》?!度T峽市歷史文物陳列》是為展現(xiàn)古老的黃河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三門峽悠久的歷史而舉辦的,分石器,、商周,、秦漢、唐宋4個部分,。各個時代展出的展品均出土于三門峽地區(qū)。
《三門峽市礦產(chǎn)資源展》分能源,、有色金屬,、貴金屬,、黑色金屬、非金屬和礦泉水等六組,,采用標本,、模型、圖片,、制成品的陳列以及光,、電等現(xiàn)代技術(shù)和表現(xiàn)手法,展出了三門峽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
三門峽市地處黃河中游豫西山區(qū),,目前發(fā)現(xiàn)有用礦種66種,已探明儲量的有44種,,礦產(chǎn)地300余處,。 館藏文物3000余件,,包括青銅器,、陶器、玉器,、鐵器,、瓷器等類別。
參觀信息
開館時間:
夏 季:8:30—12:00 15:00—18:30
春秋季:8:30—12:00 14:30—17:30
冬 季:8:30—12:00 14:30—17:00
地址:中國河南三門峽市陜州公園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