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足石刻博物館于2011年4月18日舉行奠基儀式,大足石刻博物館占地約100畝,,預計投資2.9億元,,將修建中國佛教藝術陳列廳、大足石刻藝術陳列廳,、石質文物保護技術展示廳等陳列展覽館,,以及配套展示館、石質文物保護中心,、民間雕刻藝術品陳列廳等項目,。建成后,該館將以大足石刻文物的收藏,、保護,、研究、利用為主體,,采用數字化,、虛擬成像、多媒體等現(xiàn)代科技手段,,更充分地展示大足石刻的歷史文化價值,。在博物館內,還將建環(huán)幕電影廳,、4D電影院,,身在其間,你能身臨其境地接觸到逼真的模擬石窟。大足石刻博物館是重慶市“十二五”期間重點打造的重大文化設置,。
大足石刻始建于初唐,,至兩宋時期達到鼎盛,其5萬余尊石窟造像代表了公元9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較高水平,,被譽為世界石窟藝術史上最后的豐碑,。1992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足石刻博物館于2015年6月13日正式對外開放,,近500件珍貴石質文物將首次全景展現(xiàn)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藝術魅力,。
博物館前的廣場上,聳立著高達19.6米的石質經幢,。在其10層造像之中,,精細雕刻了金剛、飛天,、天龍八部,、八大天神、金翅鳥部,、萬佛等大足石刻造像元素精華,。據了解,大足石刻博物館主體為仿古設計,,建筑中大量采用古建筑木質構件和結構,,于2012年開工建設,。博物館陳展面積近5000平方米,,包含中國佛教藝術陳列廳、大足石刻藝術陳列廳,、石質文物保護技術展示廳等陳列展覽館,,以及配套展示館、石質文物保護中心等項目,。
博物館主題藝術展覽《藝術涅槃——大足石刻展》共分為魅力,、傳承、圓融,、流響,、保護、重生,、寶藏七個單元,,通過大量文物、資料,、圖片,、影像,全面展示石窟藝術從印度到大足的發(fā)展脈絡、大足石刻在石窟藝術中國化進程中所開創(chuàng)的典范之美以及大足石刻的研究保護歷程,。
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長劉賢高說,,博物館建成后,過去藏于文物庫房中和散落于寺院里的原雕造像被集中收藏展示,,游客可以在展廳中看到過去難得一見的文物,,其中超過半數的展品是首次向公眾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