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云南的歷史上,,有一文一武的兩所學校,,都非常著名,“文”指西南聯(lián)合大學,,“武”指云南陸軍講武堂,。前者培養(yǎng)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學家、教育家,;后者培養(yǎng)一大批杰出的軍事家,、革命家。正因為如此,,曾經(jīng)是云南陸軍講武堂的學員,,后來成為共和國元帥的朱德,稱云南陸軍講武堂是“革命熔爐”,。
創(chuàng)辦于近一個世紀前的云南陸軍講武堂,,直到今天遺址尚存,并且于1988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就是位于昆明城中心,、著名風景區(qū)翠湖西岸承華圃這塊土地上,現(xiàn)今還存在著一幢米黃色磚木結構的四合院的二層建筑,。由東,、西、南,、北四座樓房組成,,各樓對稱銜接,并設有通廊,,樓端各設拱券門一道,。占地面積1390平方米。主樓西南尚存有大課堂(禮堂)和兵器庫一幢,。南樓中部設閱操樓,,高約15米,寬13米,。樓前即當年寬大的操場,,不亞于兩個足球場面積,不過今天已為云南省科技館等高大的建筑所替代。然而,,歷經(jīng)百年風雨的老四合大院尚存,,配上四座長120米、寬10米的四座走馬轉角樓的樓房,,不僅平添幾分古色古香,,也顯現(xiàn)了講武堂當年的雄宏氣魄。
云南陸軍講武堂這塊地方,,不僅緊靠著昆明城內中心一顆耀眼的明珠—翠湖,,而且還由于其綠樹成蔭、湖水清澈,、環(huán)境幽雅,、鳥雨花香,更使之成為人杰地靈的風水寶地,。云南陸軍講武堂與翠湖兩相陪襯,,從而又使之成為人文色彩濃郁的風景名勝旅游之地。
云南陸軍講武堂是中國近代一所著名軍事院校,,開辦于1909年,。與創(chuàng)辦于1906年的北洋講武堂(天津)和創(chuàng)辦于1908年的東北講武堂(奉天)并稱三大講武堂。
當時,,晚清編練新軍,計劃在全國編三十六鎮(zhèn)(師),,其中第十九鎮(zhèn)建于云南,。新軍編練亟需新型軍官,清政府為適應這一新形勢的需要,,作出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各省應于省垣設立講武堂一處,,為現(xiàn)帶兵者研究武學之所?!?908年(光緒三十四年),,護理云貴總督兼云南藩臺沈秉經(jīng)向清廷奏準,籌辦云南陸軍講武堂,。校址設在昆明原明朝沐國公練兵處,,占地7萬余平方米。1909年(宣統(tǒng)元年)8月15日,,云南陸軍講武堂正式開學,,高爾登為首任總辦(校長)。學堂開辦之初,,分步,、騎、炮、工四個兵科,,設甲,、乙、丙三班,。課程仿照日本士官學校加以調整而成,,分為學科、術科兩項,。講武堂聘用了一批國內武備學堂畢業(yè)生和日本士官學校中國留學生任教,。至辛亥革命時,講武堂已為云南新軍輸送中下級軍官600余名,。
辛亥革命后,,云南都督蔡鍔將軍下令將云南陸軍講武堂改為云南陸軍講武學校。以云南講武堂師生為骨干組建的滇軍,,在護國,、護法戰(zhàn)爭中戰(zhàn)績輝煌,故學校聲譽日隆,,威名遠揚,。鄰省甚至鄰國許多有志青年紛紛來昆明報考求學。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第十一期至第十七期,,朝鮮、越南來留學的青年達200余名,。
1930年,,龍云在講武學校成立滇軍教導團,龍自兼團長,,除步,、騎、炮,、工四兵科外,,增設憲兵、經(jīng)理,、交通三個區(qū)隊以培養(yǎng)專業(yè)軍官,。教導團共辦三期。至此,,云南陸軍講武堂,、講武學校共辦22期,包括校內舉辦的各種培訓隊,、班,,共培養(yǎng)各類軍官,、軍士約9000人。
1938年,,該校按黃埔軍校系列,,改名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五分校”,。黃埔軍校的9個分校,,均由蔣介石兼校長,具體實行主任負責制,,昆明分校由龍云兼主任,。依照黃埔軍校系列定為黃埔第十一、十四,、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期,培訓各類學員近8000人,??谷諔?zhàn)爭結束后,1945年9月,,第五分校奉令停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