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深紅的外墻,,靈光反射的琉璃瓦,,蒼勁的龍眼樹,,青灰色的殿脊,繚繞的香火……當(dāng)你置身其中,,宛如走進(jìn)了一個佛境,。這是位于萬寧市后安鎮(zhèn)上的廣善庵,,當(dāng)?shù)厝朔Q為尼姑庵,一座有著185年歷史的庵堂,,也是海南少有的百年庵堂,。
主堂前堂按照海南民居十住屋建設(shè)
南國都市報記者來到萬寧市后安鎮(zhèn)廣善庵時,,看到庵堂置身于民宅中,,圍墻上都被噴上紅漆,,四間琉璃瓦房在院中,,一座六角亭坐落在院子的西南側(cè),,與蒼翠的勁松、龍眼樹等形成鮮明的格局,。
庵堂有主堂、前堂,、偏堂和傳經(jīng)堂等四座琉璃瓦房,前堂的外墻是深紅色,,與圍墻連成一體,,有一大門和一小門,。大門口上寫著“忠心照明月,義氣壯山河”的對聯(lián),,小門口上方有一塊由國家宗教事務(wù)局監(jiān)制的宗教活動場所——“廣善庵”的牌匾,。從大門進(jìn)去,殿臺上立著彌勒佛及守門公關(guān)的佛像,,屋梁中間的大牌匾上寫著“廣善庵”,,前堂的兩側(cè)安放著觀世音菩薩以及其他神像,墻壁上懸掛著芳名榜,。前堂的格局雖按照海南的民居十住屋建造,但圓柱都是水泥澆筑而成,。
前堂和主堂中間有一個大庭院,,東側(cè)有一排琉璃瓦房。站在庭院中,,可見前堂的琉璃屋頂上雕刻著兩條飛龍,,后門墻壁上寫著“慧眼分善惡,,靈光驗是非”的對聯(lián)。
主堂的格局和前堂一樣,,也是按照海南民居十住屋所建,,但沒有后門,,屋檐下的兩根圓柱上雕刻著飛龍,,大廳中間安放著觀世音菩薩的金身神像,,屋梁上方的牌匾上寫著“大雄寶殿”幾個字。
在院子的西邊有一堵圍墻,,把主堂、前堂和西側(cè)的傳經(jīng)堂,、養(yǎng)餐堂以及六角亭等隔開來,,中間以一圓形門連為一體。據(jù)現(xiàn)年79歲的盧石林介紹,,廣善庵是清嘉慶十三年,由后安當(dāng)?shù)氐暮篱T貴族楊廷楷等64人捐資所建,,至今已經(jīng)185年了。原來占地約20畝,,后來被周邊的居民不斷占去土地,現(xiàn)在大概只剩下5畝多的地了,。
盧石林還講述了尼姑楊光梅的故事,。至今,上了年紀(jì)的后安人還能清晰地記得,,上世紀(jì),在后安鎮(zhèn)老街上,,有一位老婦人,每天笑容可掬的給人縫補衣服,,以此賺錢養(yǎng)家糊口,。稍有剩余口糧,她都會送給當(dāng)?shù)氐呢毟F百姓,,她就是備受當(dāng)?shù)厝罕娮鹁吹哪峁脳罟饷贰,?上h(yuǎn)揚的她于2007年仙逝。
“楊光梅3歲到廣善庵,,一生未嫁,,終生行善積德,,在后安鎮(zhèn)乃至萬寧當(dāng)?shù)囟际苋藧鄞??!钡綇V善庵上香的后安市民林斯海告訴記者,。楊光梅雖然仙逝了,,但當(dāng)?shù)氐男拍行排畟冞€信奉著廣善庵的神靈,除了后安當(dāng)?shù)夭簧偃罕娫缤砩癜?,還有每月的初一、十五以及觀世音菩薩的大喜日子,都有很多人涌到廣善庵神拜,。這既是懇求觀世音菩薩神佑,也是對大善尼姑楊光梅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