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妙觀,,門前有塊 “九紫” 碑寓示“紫氣東來”的意思。觀內(nèi)分前后兩殿,,前為玉皇殿,,后為三清寶殿,兩殿以天井相隔,,依走廊相通,。相傳由“六橋”中的迎仙橋赴元妙觀接神迎仙,可心想事成,。元妙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道教寺廟,,建于唐朝,位于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qū),?;葜菰钣^建于唐朝,,距今已有千年歷史,。在歷史上,元妙觀曾經(jīng)是惠州道教的中心,在明清時期更是享有盛譽,,被譽為“南國觀”,。元妙觀的建筑風格是典型的中國傳統(tǒng)建筑,以“三進四合院”為主要形式,,由前殿,、中殿、后殿以及左右?guī)拷M成,。其中,,前殿是接待香客的地方,中殿是主殿,,供奉了眾多神仙,,后殿則是祭祀先師的地方。元妙觀是中國道教的重要寺廟之一,,富有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其中,代表性的是元妙觀的道教文化,。觀內(nèi)供奉的神仙,,如太上老君、三清,、玉皇大帝等,,都是中國道教的核心神靈。
元妙觀主要建筑有三清殿,、眾妙之門,、凌霄殿、飛天樂伎等,。
【公交】
1.乘坐213路,、29路、35路公交到西湖北門(市青少年宮)站下車,,步行390米到達,。
2.乘坐18路、2路,、10路,、7路、5路公交到惠州大橋南站下車,,步行530米到達,。
3.乘坐41路、209快線公交到百花洲站下車,,步行670米到達,。
【自駕】
惠州市--云山西路--惠州斷橋--惠洲大橋南引橋--下角東路--慈云路--元妙古觀,。
1942年,日軍侵惠時駐兵觀中,,見壁上寫有抗日標語,,遂將三清殿、玉皇閣以及偏殿焚毀,。因多年滄桑巨變,,元妙觀留有的古建筑不多,僅得山門尚保留明代建筑特點,。山門石柱上刻聯(lián)「元來紫府開唐代」,,「妙有豐湖隔俗緣」。1950年代,,觀前山門和左偏殿尚存,,并留有玉皇等神像多尊,觀中只有道士數(shù)人,,但香火未斷,。“文革”期間,,元妙觀慘遭劫難,,塑像被搗毀,歷代所遺留下來的名人石碑,、木刻,、明代鐵鐘等文物蕩然無存。
宋代蘇東坡謫居惠州時,,與天慶觀道士常有往來,,飲酒賦詩,寫下不少詩詞,。宋代紫清真人白玉蟾曾在天慶觀修行,,康熙年間,知府王煐為建白真人紫清閣并刻《紫清閣白真人不立像碑說》石碑,,是惠州較古的碑石,。
1982年,首先修葺左偏殿,,重塑玉皇,、觀音諸神像,重新開放,,恢復宗教活動,。1985年開始籌建玉皇、三清大殿,,并得到國內(nèi)外道教人士捐資,,于1987年奠基,,1989年竣工開放。1990年元妙觀被核定為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落實宗教政策,,重新修建并開放了左偏殿,,正在修葺元妙觀正殿,。不久,一座“元來紫府開唐代,,妙有豐湖隔俗緣”的道教建筑將與“桃園日暖”一景融為一體,,為惠州風景名勝增添異彩。重建的玉皇,、三清兩殿分前后兩進,。前為玉皇寶殿,后為三清寶殿,,附屬建筑有進香亭,、殿前天階、正門拾級,。天階前拾級分左右兩道,,中雕琢有太極圖和十二生肖圖樣,與主體建筑成一軸線?,F(xiàn)元妙觀已恢復的建筑,,還有六十甲子殿、三元殿,、北帝殿,、觀音殿、包公殿,、關帝殿等,。
元妙觀位于惠州西湖之平湖北岸。是中國三大著名道觀之一,,又是中國二十三間著名道觀之一,。1993年惠州市道教協(xié)會成立,以元妙觀為會址,。創(chuàng)始建于唐代貞觀七年(633)初名天慶觀天寶七年(748)擴建后改名朝元觀,,后又改稱開元觀;宋代屢有興廢,;元代元貞二年(1296)重修,,始稱元妙觀;明代天統(tǒng),、天順和清代康熙,、光緒年間均有修建,。始建以來幾經(jīng)興廢,元代晚期最為興旺,,“橫流重檐,,涂飾壯麗,像座威儀”,。
元妙觀經(jīng)歷千余年的滄桑巨變,,留存的古建筑已經(jīng)不多了,僅剩山門保留明代建筑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