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河天妃宮,又名“天妃靈慈宮”,,俗稱“娘娘廟”,,為我國明代航海家鄭和下西洋的重要歷史遺跡,。始建于北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移建于現(xiàn)址,。據(jù)文獻記載,,瀏河天妃宮同湄洲媽祖廟,、泉州天后宮、天津天后宮一起被統(tǒng)稱為大陸元代“四大媽祖廟”,。瀏河天妃宮因此成為江南地區(qū)最古老,、最負盛名,、最具獨特歷史價值的媽祖廟,。
據(jù)史料記載:當(dāng)年鄭和七次下西洋都在這里祭拜媽祖,,以祈求海上的平安,,場面非常隆重。鄭和七次下西洋,,每次從劉家港出海之前都要必先率船隊官兵把天妃宮修葺一新,在此進香祈求朝拜海神娘娘,,祈佑出海平安,,而每次平安歸航時又要至此朝拜謝神,,并供奉船模,并將記載七次下西洋經(jīng)過的《通番事跡碑》立于天妃宮內(nèi),。
有的史料還記載鄭和把出使各國帶回的西域海棠,,大紅牡丹,、黃蕃薇等植于宮內(nèi)。特別重要的是,,《通番事跡碑》記載:宣德五年冬鄭和奉使第七次下西洋之前亦到此進香朝拜,,修建該廟。
清道光四年(1843年)林則徐任江蘇巡撫時,,曾重修天妃宮,。1911年秋,,正殿毀于大火,,僅存后殿。建國后改做糧庫等設(shè)施?,F(xiàn)存的天妃宮后殿為清代所建,,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獲準開放的道教活動點,。2011年4月30日,瀏河天妃宮修復(fù),,媽祖神象開光儀式在天妃宮隆重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