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傳為五岳丈人寧封子修道處,,該宮創(chuàng)建于唐代開元十二年(724),,時名丈人觀,宋代改名“會慶建福宮”?,F(xiàn)僅存兩院三殿,,均為清光緒十四年(1888)重修;宮內(nèi)殿宇金碧輝煌,,院落清新幽雅,,配以假山,點綴亭臺,,宛如仙宮,。宮右有明慶符王妃梳妝臺等古跡,宮前有溪穿過,溪水清澈見底,,四季不絕,。四周林木蒼翠,濃蔭蔽日,,炎夏盛暑,,身游至此頓感清涼,大有如入仙境之意,。既是青城著名的道教宮觀,,又是游覽青城理想的休息之所。
建福宮坐落在青城丈人峰下,,位居前山山門左側(cè),。宮觀始建于晉代,原址在青城天國山中,,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奉敕遷于今址。宮觀原名丈人觀,,南宋時朝庭賜名“會慶建福宮”,,簡稱“建福宮”。宮內(nèi)主祀青城主神寧封真人及杜光庭先生,。今建福宮系清代重建,,近年又大規(guī)模擴(kuò)建,現(xiàn)有大殿三重,,分別供奉五岳丈人,、太上老君、東華帝君等神像,。宮前有清溪和緣云閣,,宮后有赤誠巖、乳泉,、水心亭,、梳妝臺、林森洞等各名勝古跡,,還有長達(dá)394字的清代青城山著名長聯(lián),。建福宮,古木蔥蘢,,在云峰嵐氣懷抱中,,環(huán)境十分青幽,是游覽青城山的起點,,不可不游的第一宮觀,。
建福宮始建于建于唐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后經(jīng)歷代多次修復(fù),現(xiàn)僅存兩殿三院?,F(xiàn)存建筑為清代光緒年間(公元1888年)重建?,F(xiàn)有大殿三重,分別奉祀道教名人和諸神,,殿內(nèi)柱上的394字的對聯(lián),,被贊為“青城一絕”。建福宮筑于峭壁之下,,氣度非凡,。其左側(cè)是明慶府王妃遺址,西行1千米,,即至巖石聳立,,云霧繚繞的"天然圖畫"。宋代詩人范大曾在此為宋帝祈禱,,皇帝特授名為"瑞慶建福宮",。詩人陸游有詩描寫當(dāng)時的確良建福宮是"黃金篆書榜金門,夾道巨竹屯蒼云,。巖嶺劃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觀宮內(nèi)保存有古木假山,、委心亭、明慶符王妃的梳妝臺遺址,,以及壁畫,、楹聯(lián)等文物。
天然圖畫坊位于龍居山牌坊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閣,,建于清光緒(公元1875~1909年)年間。這里風(fēng)景優(yōu)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畫中,,故將其稱為“天然圖畫”。天然圖畫位于建福宮與天師洞之間,,海拔893米,,兩峰夾峙。游人至此,,可見亭閣矗立于蒼崖立壁,、綠蔭濃翠之間,如置身畫中,。亭閣后是常有丹鶴成群,,唳于山間的駐鶴莊,;右有橫石臥于兩山之間的懸崖上,被稱為"天仙橋",,傳為仙人聚會游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