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吉他和民謠吉他的區(qū)別
民謠吉他和古典吉他的區(qū)別是什么?民謠姿勢與古典姿勢的差異及其造成的手指彈撥角度和指甲形狀的不同,,因為有不少琴友可能練過古典,,又改民謠,除了要面對兩種不同的吉他,,姿勢的改變也是個非常大的挑戰(zhàn),!
首先左手對指板的控制力不同。古典姿勢有利于左手的控制,。因為古典姿勢是把琴放在左腿,,琴體約45度角,有三個固定琴的呈等邊三角形的支撐點:左腿,,左胸,,右臂,所以持琴很穩(wěn),,左手完全是自由的,。同時,古典姿勢指板離身體很近,,左手手腕感覺很舒適,。而民謠姿勢,琴一般是放在右腿,,雖然也是三個支撐點,,但它們的穩(wěn)定性顯然不如古典姿勢。同時,,指板角度約15度,,指板離身體較遠,左手的手腕有壓抑感,,而且,,因為琴穩(wěn)定性不夠,左手還要承擔一定的固定琴體的任務,。
左手就不多說了,,尤其是右手,。古典姿勢要求,右手拇指和其他四指從側(cè)面看成約成90度交叉,,食指,、中指、無名指觸弦的角度不是完全垂直與面板這個平面,,而是有一定的傾斜度,,從自己身體的角度看過去,手指向左傾斜,,即與琴頭方向成75度銳角,。而民謠姿勢,因為琴放得很平,,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觸弦的角度發(fā)生了變化,,是向右傾斜,即與琴橋方向成約80度角,。如果按古典吉他要求,,這顯然是錯誤的姿勢!然而在民謠里卻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在民謠姿勢下,手指觸弦的角度是和古典姿勢不同的,,相應地,,指甲觸弦的部位發(fā)生了變化!古典姿勢是指甲偏左部,,而民謠姿勢是指甲中部略微偏右,!這決不是一個可以忽略的小問題,因為鋼弦上要獲得好音色,,對指甲修剪和打磨的要求絲毫不亞于尼龍弦,!
綜上所述,民謠姿勢下的右手彈撥角度和指甲修剪要求是與古典不同的,,要獲得流暢順滑的觸弦感和細膩豐滿的音色,,必須重視這個問題,認真修剪自己的指甲形狀,。當然每個人的指甲具體情況不是完全一樣的,,必須根據(jù)實際情況,修剪出自己理想的指甲形狀,,總之目的只有一個:良好的觸弦感,,順滑而結(jié)實的撥弦感覺,,細膩豐滿的音色。
最后要再次提請各位琴友重視指甲修剪和打磨,。鋼弦比尼龍弦細且硬,,對指甲的形狀和光潔度要求很高,必須在保證形狀合理的前提下,,先用細砂紙,,后用牛皮紙或其他合適的紙張,將指甲觸弦的部位打磨光滑,,才能獲得良好的音色,。
吉電吉他和木吉他之間的區(qū)別
1、發(fā)聲原理不同
木吉他:撥動琴弦,,琴弦震動傳導到琴身從而產(chǎn)生共振而發(fā)聲的,。琴身是空心的。
電吉他:撥動琴弦,,琴弦震動傳導到拾音器,,插上電源后將聲音放大通過音箱放出來,不通電基本上只能聽到鋼絲的聲音,。琴身是實心的,。
2、結(jié)構(gòu),、外形不同
電吉他比木吉他多拾音器,、音量按鈕、撥檔開關,、旋鈕,、音色開關、搖桿(有些電吉他沒有)等裝置,。
電吉他的外形,、色彩多變,有許多經(jīng)典,、怪異的款式,,還有雙頭琴。
3,、適用演繹的曲目風格不同
與電吉他相比木吉他更適合表現(xiàn)柔美,、舒緩、細膩的感覺(很少有人會用電吉他在月光下為情人唱歌的),;電吉他帶有濃重的電子樂風格,,適合用于演奏搖滾、重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