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機操作】印刷機操作規(guī)范 印刷機操作步驟
印刷機操作步驟
1.開機前的準備工作,。
開機前首先應檢查一下機器,尤其是在操作長時間未開的機器或接開別人的機器時,,更應注意這一點,。主要檢查的地方是滾筒與滾筒中間的接合處、滾筒的缺口部位等,,如果有雜物應及時清除,。水斗和墨斗輥也是檢查的一個重點,一是檢查中間是否有雜物,,二是檢查墨斗輥和墨斗刀片之間是否過緊,,空轉機器時需把墨斗打開。此外再檢查一下一些重要部件(如遞紙牙,,收紙鏈條等)是否有松動現(xiàn)象,。另外也不能忘記著油標,尤其是那些不帶油壓檢測的設備,,更應把住這一關,。輸紙板上、墨路兩邊的墻板上,、收紙部位的蓋板上,、腳踏板上等如有不安全的物品應及時清除。 經過上述檢查后,,用手盤車,,如在一周內受力不均勻,則應詳細檢查有關部位,,然后點動機器,,如有異常則應停機檢查。待這些工作做好后,,則可開機運轉,。
2.開機運轉。
開機之前應首先按鈴,,以便機器周圍的人提取做好準備,。如果人員比較多,,鈴聲時間應長一些,為了確保安全,,還應周圍觀察一下,。按運轉開關之前,另一只手應放在緊急停鎮(zhèn)開關上,,如有異常,,則應緊急停車(此判斷通常是以機器的聲音為依據)。通常上版,、上橡皮布或清洗滾筒表面時都應先空轉機器,,其目的是使軸承、齒輪,、凸輪,、鏈輪等表面有足夠的潤滑油存在。
3.上水,、上墨,。
上水、上墨量依據具體印品而定,,一般應使水量和墨量比實際需要略大一些(通過經驗估計,,也可通過近似計算給出所需要的量)。上水時應注意不要把水倒在水箱或水斗的外面,,以免水滴到機器上,,造成機器部件表面生銹。上墨時應使墨盡量靠在墨斗刀片和墨斗輥之間的最下部,,不宜弄得整個墨斗上到處都是,。上水、上墨一般都應在停車時進行,。如果是開機時進行操作一定要注意安全,。另外上墨時應將墨桶里的墨皮及雜質清除掉。
4.上版,、上橡皮布,。
橡皮布一般都應事先安裝好。橡皮布安裝的是否合適,,可通過手彈聽其聲音來判斷,。用手指上中部彈橡皮布,如果聲音比較清脆,,則表明橡皮布比較緊,;聲音沉悶,,表明橡皮布比較松,。左右都應仔細檢查,。
印版的安裝應在合壓狀態(tài)下進行,這樣可使印版緊靠在滾筒上,。對干不帶上版合壓的設備,,可放下靠版水輥。上版前應對印版進行詳細檢查,,具體檢查方法參前所述,。
5.勻水、勻墨,。
開動機器,,使水、墨進入水,、墨路,,并打勻。如果墨量上的不足,,可采用壓墨斗的辦法使其快速上墨,。待水、墨全部打勻后,,再把靠版水輥靠到印版上,,使印版表面先上水,基本上勻后(通過表面反光可觀察上水狀況),,再放下靠版墨輥,。這時印版表面的理想狀況應是看不見水的反光,同時也無糊版現(xiàn)象,。如果有水的反光,,表明水大,則應減小水量,;如果有糊版,,則表明水小,應加大水量,??傊畱顾⒛幱谄胶鉅顟B(tài),。
6.對規(guī)矩線,。
這時用的紙應是找規(guī)矩用的紙,通常的辦法是在廢印張里找一些白紙,。注意過輪紙應和待印的白紙基本上一致(幅面,、定量、類別),,直到規(guī)矩對準為止,。如果規(guī)矩不準,,可通過拉版、借滾筒,、借規(guī)矩等措施使規(guī)矩準確,。 找規(guī)矩時有兩點要注意:①版動時,紙不動,,即將版向前拉,,則圖文在紙張上的位置向前移動(方向一致);②紙動時(規(guī)矩動),,版不動,,即紙張向前運動時,圖文向紙張的后面移動(方向相反),。
規(guī)矩的準確指的是圖文與紙張的前口及紙張的側口(拉規(guī)邊)平行,,而且整個圖文在紙張表面上都能印出來,左右基本上處于居中位置,。
判斷規(guī)矩線與前四是否平行有兩種辦法:一是將紙張對折,,令其規(guī)矩線重合,看紙張前口的相差程度,;二是將紙張的前口對齊,,看規(guī)矩線的相關程度。初學者把紙張折好后,,可用按釘將紙的兩邊口按在一起 判斷圖文與紙張的前口是否一致,,可通過規(guī)矩線的相差程度來觀察。通常做法是把一打紙以叼口邊為基準闖起,,然后將其向一側捻開,,目測其相差量。如果基本上看不出差別,,則可認為合格,;如有明顯差別,則需詳細分析原因(這種問題多半是由規(guī)矩調節(jié)不當造成的),。判斷側規(guī)矩是否準確多半采用劃線的辦法,。根據印張上圖文距紙張邊緣的位置,在印版上(拉規(guī)邊),,用劃針劃出兩條線(相距1mm左,,使這兩條線在印張上剛好能印出來,其中造邊上的第一條線正好印在紙張的邊緣上,。如果這條互沒有印上,,則說明側規(guī)沒有拉到位,且通過第二條線大概能估計出誤差的大小。如果不劃線,,也可采用點點的方法,,但這種記號不易觀察。要注意的是:劃完線后應圈一下墨(即用墨涂在劃線處,,然后用油布將多余的墨擦去),正常印刷時應經常察看規(guī)矩線,,如果規(guī)矩不準,,將給后續(xù)工作帶來極大困難。
對于單色套印來說,,可以完全按上面所述進行,。對于多色套印來說,應從各色的規(guī)矩線中首先選一個基準,,使調節(jié)量最少,,又不會帶來其它問題。選定基準后,,再拉動其它印版,,使其規(guī)矩線與基準的規(guī)矩線重合,然后通過借前規(guī)使規(guī)矩達到規(guī)定的要求,。不過比較規(guī)范化的做法是首先將所有的規(guī)矩線都達到單色套印的要求,,然后通過印版滾筒整體的周向和軸向移動使各色版的規(guī)矩線重合。這種方法在實際過程中是這樣進行的:先進一個最接近單色規(guī)矩線要求的色版為基準,,通過拉版使其達到規(guī)定的要求,,然后拉動其它色版與此規(guī)矩線靠近。如果規(guī)矩線中有與基準規(guī)矩線平行的,,則可通過滾筒的整體移動使規(guī)矩線重合,。雙面套印也應按此方法找正,即以一面為基準,,另一面和基準面套印,。
7.套印精度分析。
套印精度是評價印品質量的一個最重要套印精度受到機器精度,、原材料的性能,、操作人員的技術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要達到理想的套印是不可能的,。通常以人們所能接受的套印精度為準,,粗糙的活,套印度代一些,;普通的活,,套印精度中等;精美產品,套印精度高一些,;證卷等產品,,套印精度最高。雙面套印比單面套印要低一些,。整個版面的套印精度也不是完全一樣的,,有的地方高,如人的眼睛,;有的地方低,,如背景色等。因此找規(guī)矩時應首先保證版面的重點部位套準,,同樣兼顧次要部位,,當然如都能套準是最好的。
8.找墨色,。
墨色要均勻一致,,調整墨色的常用辦法是改變給墨量。規(guī)范化的做法是首先按照樣張上的油墨分布調整墨斗和墨斗輥之間的間隙,,使印張上的油墨和樣張上的油墨分布規(guī)律基本一致,,然后增大墨斗輥的轉角,使墨層厚度達到規(guī)定的要求,,當然通過兩次調墨就滿足要求,,那是不可能的,通常還要在此基礎上進行修修補補,。
9.正式印刷,。
正式印刷時應首先校對樣張,并把印出的樣張交給有關責任人審查,,如同意則開機印刷,。印正品之前,還要放一些過輪紙,,這些過輪紙的作用主要是打勻墨色,。進入正品印刷時,應經常抽取樣張,,觀察水,、墨的平衡狀況。如有墨皮,,應用刮板刮或停機用古布將墨皮清除掉,。如發(fā)現(xiàn)有糊版的,應加大水量,;對于花版的,,應減小水量,。但應防止出現(xiàn)“水大墨大”的惡性循環(huán)。糊版容易出現(xiàn)在暗高部位,,花版則容易出現(xiàn)在高光部位,,但五成點處對糊版和花版最敏感。 要勤攪墨斗,,因為油墨時間長了會硬化,,造成上墨量不足。如發(fā)現(xiàn)上墨量少時應快速壓墨斗,。要勤看水斗,,如局部出現(xiàn)水量過大,則用刮板向下刮水,。如發(fā)現(xiàn)整個版面墨量過大,,可關掉傳墨輥,,即使其停止上墨,;如墨量太大,則可用刮墨器刮墨或用紙張把墨路里面多余的墨去除掉,。
如果整個版面的水量過大,,則可暫停傳水輥的擺,使其不傳水,,待水量減小到合適的程度后,,再使傳水輥恢復擺動。
印刷時還應經常觀察水,、墨輥的轉動狀況,,如果其內外圈同時轉,則應停機檢查,。如有異常聲音,,應停車檢查。
噴粉裝置的使用主要根據印品表面油墨的分布狀況而定,。一般是暗調部位用粉量多,,高光部位用粉量少。判斷粉量用的是否合適通常采取如下做法:用手在抽出的樣張上輕輕地按一下,,如果手上基本無墨,,則粉量合適;如果手上墨量較大,,則應加大噴粉量,。如果手上都是粉子,說明噴粉量太大,,應減小噴粉量,。為了促使印品快速干燥,,通常是把印品分打存放。剛印完的印張不宜用手翻動,,因為油墨未干,,容易蹭臟。當干燥兩個小時左右時,,可用手翻動,,使印品內部因油墨氧化,而產生的熱量擴散出去,。翻面印刷時應關閉平紙器,,否則有可能使已印完的那面蹭臟。
注意走正品時應打開計數(shù)器,。為了避免紙張數(shù)量不夠,,上紙前應先數(shù)一下紙張(如果可能的話),不夠應及時補上,。印廢的紙也應整理好,,印完后可以核對印張的數(shù)目。中途走過輪紙時應停止計數(shù),,待過輪紙走完后,,再重新計數(shù)。每次印新產品前,,應將計數(shù)器清零,。如印品數(shù)量比較大,則每班應把計數(shù)器開始的數(shù)和最終的數(shù)計當下來,。
10.配墨,。
配墨是操作人員經常要做的一件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配墨技術,,但相當一部分人還是靠經驗配墨,。因而有經驗的人就干得快、干得好,,無經驗的人就干得慢,、干得差。那么能不能找到一種快速通用的配墨方法呢,?回答是肯定的,,那就是掌握配墨的規(guī)訛操作工藝。首先看一下墨色的疊加規(guī)律:
黃 品紅=紅
品紅 青=藍
青 黃=綠
黃 品紅 青=黑(灰)
墨色越混合,,顏色就越深,,所以深色墨各種成分都多,而淺色墨各種成分都少,。由于墨色存在著色偏,,所以等量的三原色墨混合后并不能得到理想的中性灰,。通常是黃墨和品紅墨差不多,而青墨要大一些,。一般來說應按中性發(fā)曲線配墨,,但實際過程中難以實現(xiàn),因而通用的標準做法是按色譜配墨,。色譜上每一色塊都是按網點面積的百分比給定的,,但由于油墨的比重基本上一致,所以可把每種油墨網點的百分比劃成油墨重量的百分比,,這給投色譜配墨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實際上可用天平稱量每一份油墨,然后將其混合到一起,,均勻攪拌,,即能得到所需要的墨色。如金紅墨為百分之百的黃和百分之百的品紅混合而成,,通過比例可以看出黃墨和品紅墨的比例為1∶1,,即1kg黃墨 1kg品紅墨=2kg金紅墨。假如配置一種由20%的黃墨,,40%的紅墨,,40%的青墨組成的專色墨10kg,,可以看出其墨量的比例為2:4:4,,則每份墨量應為:黃墨 20% × 10=2kg 品紅墨 40% × 10=4kg青墨 40% × 10=4kg配墨時有幾點要注意的是:
(1)所選用的色譜應和油墨的型號一致,一般都直選用油墨廠家提供的色譜,。
(2)不同廠家的墨不宜混用,,因為每一廠家的墨都有其自己的特色。
(3)選色塊時,,應把待印色塊放在一起,,這樣便于比較觀察。
(4)取少許配完的墨放在和色譜(或樣張)接近的紙張上,。用刀片輕輕利一下,,然后和色譜(或樣張)上的色塊進行比較,如果不一致,,看和那個色塊相近,,通過色塊下面的標注可看出哪種墨不足。
(5)把混合在一起的墨分開是不可能的,,所以配墨時墨量不宜過大,,只要略有節(jié)余即可,墨的用量可通過經驗或近似計算估計出來,。每次配的墨應把其比例記住,,以防墨量不夠時,,重新補墨用。
(6)注意紙張對墨色的影響,。
(7)淺色墨的配置可使用添加撤淡劑的方法對原墨進行稀釋,。
(8)要控制燥油,調墨油,,亮油等輔助材料的用量,。
(9)配墨應在光滑的平板上進行,如PS版等,。
11.晾紙,。
晾紙是消除紙張上機遇水產生的紙張變形,減小因紙張所造成的套印不準,。銅版紙一般無需晾,,通常需要晾的都是1009以下的膠版紙。晾紙時每一打紙不要夾得太多,,以免風吹不開,。晾紙機應裝在印刷車間內,這樣可與環(huán)境的溫,、濕度基本上一致,。
12.補墨色。
有時印品會出現(xiàn)某些色印得不足,,如果不補印的話,,印品的質量將受到影響。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應再印刷一次,,即把所缺的墨補上,。缺一色,補一色,;缺兩色,,補兩色。補墨時,,墨斗應重新調節(jié),。
13.印實地。
印刷機上要印出高質量的實地是比較困難的,,通常的做法是印兩次,,這樣可使實地密度有較大的提高。這時實地應是單獨的,,如果實地和圖文連在一起,,則不宜這樣做。
上面幾節(jié)詳敘了機器規(guī)范化操作的一般方法,,但是對不同的機器來說,,其操作方法是有所差別的,,盡管如此,它們操作的指導思想則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只要掌握了上述這些規(guī)范化操作的基本思想,,經過短期的培訓,對絕大多數(shù)印刷機都能夠直接進行操作,。
要掌握印刷設備的規(guī)范化操作,,必須詳細閱讀隨機帶來的說明書。隨機說明書一般都能夠較詳細闡述日常操作的必備知識,。所以在資料不足的情況下,,應盡量把說明書吃透。當然,,單靠機器說明書不能夠完全掌握機器的規(guī)范化操作,,如有可能的話,應對操作人員進行嚴格的崗位培訓,。操作人員的身邊也應備有印刷方面的有關資料,,以便業(yè)余時間自學,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