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耳朵怎么護理
1.清潔新生兒外耳道和耳背
洗澡后若發(fā)現(xiàn)寶寶耳部有水,,媽媽可以用干燥的棉簽輕輕擦拭寶寶的外耳道和耳廓。動作一定要小心輕柔,,千萬不要深入耳道內部,,避免戳傷寶寶的耳膜。
另外,,媽媽們在洗澡或給寶寶做清潔的時候,,還要留意寶寶的耳朵后面有沒污垢,因為這個位置較隱蔽很容易被忽視,,卻最容易積攢汗液和污漬,,引起濕疹,因此也要注意經常清潔,。如果寶寶發(fā)生濕疹的話,,可以用寶寶專用的濕疹膏。
2.避免新生兒耳道進水和流進奶液
避免水,、奶液進入寶寶的耳朵里而引起耳道發(fā)炎,,一個要點是給新生寶寶洗澡的時候,家長們注意,,用手托住寶寶的頭的同時,,用拇指和尾指把寶寶的耳廓輕輕反折一下蓋住耳道。
以避免洗澡時不小心有水進入寶寶耳朵里(如果無法做到以上動作,,也可以用棉花輕輕的塞在兩邊的耳朵,,洗完澡記得取掉)。
另一個要點是,,寶寶吃完奶后要豎著抱起來一會兒拍嗝,,這樣可以防止寶寶躺著的時候吐奶,而奶液會流入耳道導致耳道發(fā)炎,。同時媽媽們也要盡量避免躺著給寶寶喂奶,,同樣也容易導致奶水進入耳道而引起發(fā)炎。
3.千萬不要自己給新生寶寶掏耳朵
有些爸爸媽媽會有掏耳朵的習慣,,然而對于新生的小寶寶來說,,家長們一定不要自己在家給小寶寶掏耳朵,盡管嬰兒耳朵也是會有分泌物的,,但是嬰兒的器官是異常嬌嫩的,,一不小心就很容易發(fā)生損傷。如果寶寶有特別明顯的污漬,,一定要到醫(yī)院請專業(yè)醫(yī)生幫忙清理。平時,爸爸媽媽們也要注意寶寶身邊的物品,,避免物品使用不當或者家長的疏忽,,出現(xiàn)傷害寶寶耳朵的情況的發(fā)生。
寶寶耳朵護理知識
門診經常會接診過由于“隨身聽”,、“蹦迪”,、放鞭炮等造成聽力下降或耳聾的患者,經過治療后,,雖有好轉,,但大都不能徹底恢復。針對這種噪音性耳聾的發(fā)病率逐漸增高的趨勢,,專家提醒大家:遠離“蹦迪”,、放爆竹等高噪音的活動,使用隨身聽,,玩電腦游戲時音量要適度,,每次不超過一二個小時,注意用耳衛(wèi)生,。有專家提醒家長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以保護孩子的耳朵。
避免意外傷害切莫讓嬰兒將細小物品如豆類,、小珠子等塞入耳內,,以免造成外耳道粘膜損傷、感染,。若頭部受到外傷,,也容易波及到內耳,嚴重的會使耳膜破裂,。有些家長喜歡用發(fā)夾,、耳勺等給孩子挖耳,這很容易造成鼓膜外傷穿孔,,引起耳聾,。
防止外耳及中耳的感染中耳腔內有一條通往鼻咽部的細管稱咽鼓管,兒童的咽鼓管比較短,、寬且直,,呈水平位。感冒等一些疾病引起的鼻咽部分泌物增多,,或當嬰兒吐奶或嗆奶時,,細菌便很容易從咽鼓管進入到中耳。給嬰兒哺乳時姿勢要正確,,應把嬰兒抱起來,,取半臥位,。如果母乳過于充足、壓力過大,,可使嬰兒頭稍低,,以免嬰兒來不及吞咽致奶水誤入咽鼓管。用奶瓶喂奶時,,奶瓶不宜舉得太高,,奶嘴孔也不宜太大。此外,,在給孩子淋浴,、洗頭或帶孩子游泳時,千萬不要讓污水進入耳內;同時應避免孩子在躺著時將眼淚流進耳道,,以免引起感染,。
積極防治傳染病麻疹、流腦,、乙腦等都可能損傷聽覺器官,,造成聽力障礙。因此,,要按時接種預防這些傳染病的疫苗,,積極防治各種急性傳染病。如果發(fā)生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傳染病,,應特別注意保持患兒口腔,、鼻腔和咽部的清潔,以防細菌蔓延感染到中耳,。小兒患急,、慢性中耳炎時,更要及時,、徹底治療,,以免留下后患。
避免噪聲污染嬰兒聽覺器官發(fā)育尚未完善,,太大的聲音刺激會損傷稚嫩的聽覺器官,。迪斯科、搖滾樂等高分貝快節(jié)奏的音樂,,會導致內耳的微細血管痙攣,,供血減少,從而使聽力下降,,甚至造成噪聲性耳聾,。應盡量少帶兒童到歌舞廳等娛樂場所,家庭影院中的音響音量也應適當控制,。有些小孩喜歡模仿大人戴耳機聽收錄機,,這很容易導致聽力受損,,一旦發(fā)現(xiàn)應當加以制止。
警惕藥物致聾感音性耳聾很多是藥物中毒造成的,。因此,,患兒切不可擅自用藥,用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利尿劑,、抗瘧藥等藥物時要慎重,要在醫(yī)師的指導下選用,,因為這些藥物對內耳有毒副作用,,一些藥物還可使人發(fā)生變態(tài)反應。
優(yōu)生優(yōu)育,,防范先天性耳聾胎兒期母體病毒感染及遺傳因素可致內耳發(fā)育不全而引起先天性耳聾,,早產、難產所致的新生兒窒息,、嚴重黃疸等,,均可導致聽力損害。因此要避免近親結婚,,孕產婦女做好圍產期保健,,并注意妊娠期間的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