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鼓調音方法教程
1,、任何鼓如果桶身(Shell)不圓,,或者與鼓皮接觸面之桶身邊緣(Bearingedge)不平均的話是無法調音的。
2,、通常下皮比上皮松,,但是如果加上共鳴音長短與音高(Pitch)考量的話,又不是絕對,。一般來說,,桶身較短之小鼓與TomTom其下皮比上皮松,桶身較長之Floor Tom其下皮比上皮緊,,音色(Tone)比較甘潤,。
3、共鳴:發(fā)聲體就是一個振動體,。它在空氣中造成的聲波,,也可以使另一個物體發(fā)生振動,如這物體的固有頻率接近或相等于聲波的頻率,,就發(fā)生共振,,使這個物體的振動幅度很大,因而也就發(fā)出了相當大的聲音來,。這種發(fā)聲體的共振,,叫做共鳴。
4,、鼓聲一定要有共鳴,,音色才會圓潤傳得遠,,所以上下皮緊度相差正負10%大致上能獲得較佳共鳴音。
5,、不同粒鼓的共鳴音的時間長短最好要調成一致,,可將下皮調緊,或貼上厚膠帶,,可縮短共鳴時間,,但是得花一番功夫才調得好。
6,、大鼓收音孔最好不大于8吋,,否則收音只有鼓皮聲,而沒有上下皮共鳴,。沒有收音孔亦可以收音,。
7、先調下皮,,再調上皮為佳,,但不是絕對。
8,、調音的時候左手食指輕壓鼓正中心,,右手拿鼓棒敲擊4周離鼓框(Hoops)約1吋的地方。調鼓的過程必須使用鼓鎖每次增加1/2轉微調的方式進行,,調好一個螺絲接著調對角螺絲,。
9、鼓與鼓的音程依歌曲的要求5,、1,、3或1、3,、5或6,、1、3都有人調,,有人用調音器將12吋TomTom調為基準C3或A3,,其余鼓與鼓間各差3~5度。有些教材提及小鼓調A(440Hz),,Tom Tom調C大調的G,、E、C或C,、G,、G,上皮與底皮的音程可一致或差3~5度,。
10,、鼓與鼓之間的音高(Pitch)不可太接近,,否則會引起共振干擾(10吋TomTom與小鼓常常會共振干擾)。
11,、在大場地演奏時,,如果加弱音環(huán),鼓聲會傳不遠,、共鳴短、鼓點不清楚,,打擊反彈力減少,。
12、鼓的音階不是絕對音,,大多數小型調音器測不出鼓的音高(Pitch),。
13、鼓的構造,、木料,、配件、吊掛系統加上鼓皮厚薄,、材質關系音色音質甚鉅,,而音色對打擊方式與曲風更加影響深遠。
14,、鼓皮最好不要貼東貼西來調音,,這可是不得已、非用不可的下策,。
15,、鼓的音色是隨各人主觀喜好、套鼓的材質,、鼓皮的厚薄,、音樂性質的需求等等都會影響音色。
16,、爵士鼓手在演奏時聽到自己的鼓聲與在聽眾席所聽到之聲音不同,,特別在鼓有收音的時候,以在聽眾席之音色為標準來調音,,所以爵士鼓的調音通常需要兩個人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