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名譽權
名譽作為一種社會評價,,是指社會或他人對特定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組織的品德,、才干,、信譽、資歷,、聲望和形象等方面的客觀評判,。這種評價直接關系到民事主體的人格尊嚴和社會地位,,屬于重要的人格利益。
名譽權是指自然人和法人,、非法人組織就其自身屬性和價值所獲得的社會評價,,享有的保有和維護的具體人格權。名譽權的基本內容是對名譽利益的保有和維護的權利,。
法院如何認定名譽權侵權
1、必須有損害事實的存在
侵害名譽權的損害事實主要包括因為違法侵權行為造成受害人名譽損毀,、精神或財產上受到損害,。精神損害往往是直接受到的損害,財產損失則是因精神損害引起的財產上的損失,,也成間接損失,。這兩種損害,有時同時具備,,但更多的時候只具備精神損害,。但是,這兩種損害,,不論是同時具備,,還是只有精神損害,具備其中之一者,,即造成了損害的事實,。
2、行為具有違法性
名譽權是公民維護其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的權利,。對于公民的名譽權任何人都負有法定上的不作為義務,。只有行為人違反法律法定義務,以積極的作為方式侵害公民的人格尊嚴,,其侵害行為才具有違法性,。《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guī)定,,禁止使用侮辱,、誹謗的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權。因此只要有人用侮辱,,誹謗等方式對他人的名譽進行了損害,,就是違法行為,而我認為該不法行為只能是積極地作為,,不可能也不會表現為消極的不作為,。因為公民權的實現,只要求他人不加損害,,并不要求他人的積極協助即可實現,。
在客觀上行為人實施損害他人名譽的行為主要有三種:暴力侮辱,語言侮辱,文字侮辱,。
3,、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在一般的民事侵權行為中,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必須存在直接的因果聯系,,即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著客觀的內在必然聯系,。如果受害人的名譽被侵害,與侵害人的侵害無關,,或者侵害人盡管實施了侵害行為,,但沒有給任何人造成名譽上的侵害,則行為人不承擔侵權責任.
對于間接地因果關系,,一般不予考慮,。但是,在名譽侵權行為中,,由于侵害名譽權造成的損害主要是精神損害,,因精神損害引起的財產損失都是通過無形的、間接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對精神損害引起的財產損失就不能拘泥于是直接損失還是間接損失。一般說來,,只要侵權人的行為是違法的,,且有過錯,即便是間接損失,,也應看做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4、行為人有過錯
名譽侵權內容是指哪些
1,、侮辱
侮辱是指故意通過言語,、文字或者行為舉止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行為的主觀狀態(tài)應當是故意,,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行為舉止,,也可以使上述集中方式的混合,。《民法通則》第101條后端規(guī)定,,禁止用侮辱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睹裢ㄒ庖姟返?40條規(guī)定,,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捏造事實公然籌劃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行使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2、誹謗
誹謗是指故意或者過失地散布有關他人的虛假事實,,導致他人名譽降低或者毀損的行為。誹謗的主觀狀態(tài)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過失,,其方式可以是言語、書面文字或者其他任何使虛假事實散布開來的方式,?!睹穹ㄍ▌t》第101條后段規(guī)定,禁止用誹謗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3、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
新聞單位根據國家機關職權制作的公開的文書和實施的公開的職權行為所做的報道,,其報道客觀準確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其報道失實,,或者前述文書和職權行為已公開糾正或拒絕更正報道,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名譽權被侵犯應該怎么處罰
侵犯他人名譽權的,可以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較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