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揚琴的結(jié)構(gòu)由幾部分組成
揚琴是傳統(tǒng)的樂器,,一般由共鳴箱、山口等多個部分構(gòu)成:
1,、共鳴箱
揚琴的形體由前后兩塊側(cè)板和左右兩端琴頭連接成琴架,,上下蒙以薄板而成。側(cè)板和琴頭使用色,、燁木,、榆木或其他質(zhì)地較硬木材制作,琴架上的面板使用紋理順直,、均勻的梧桐木或魚鱗松制作,。它是音響的共鳴板,對揚琴的音量和音色起重要作用,。琴架下面的底板,,多使用三層的膠合板。共鳴箱里面,,對應(yīng)面板每個碼子處都膠有一道音梁,它與面,、底板和前后側(cè)板相連,,使琴箱分成幾個空間。在音梁板上開有四五個圓形孔洞,,稱作風(fēng)眼,,使共鳴后的音波在共鳴箱中對流,然后由音孔傳出,。音孔原來開在面板上,,為2或4個圓孔。上面嵌以鏤空的牙雕或骨雕,,用以裝飾美化琴面和保護音孔,,多開在兩山口下邊,每邊有4~5個,,為圓形或長方形,。孔邊嵌以銅圈,,也有的開在底板上,,而且數(shù)量較多。
2、山口
面板兩側(cè)的長形木條,,用紅木制成,,起架弦作用,山口至馬子的一段弦長,,才是琴弦的振動發(fā)部分,。
3、馬子
呈條形峰谷狀,,用竹,、紅木或牛骨制作,有2~5個,,置于面板上,,左側(cè)的為高音馬,右側(cè)為低音馬,,其凸出的峰部用以架弦,,凹下的谷部為其他琴弦通過。
4,、琴弦
采用鋼絲弦(最早用銅絲弦),。高音部分為裸弦,使用27~31號鋼絲,,低音部分用纏弦,,在裸弦上纏繞細鋼絲而成。
5,、琴竹
又有琴筧,、琴簽和琴棰之稱,是兩支富有彈性的竹制小棰,,用以敲擊琴弦發(fā)音,。
二、銅絲琴的制作方法
銅絲琴是揚琴的別稱,,它的制作方法分為琴身的制作,、琴弦系統(tǒng)制作和調(diào)音三個步驟,下面為大家介紹如何制作一張銅絲琴:
1,、琴身的制作
銅絲琴的琴身由琴架和共鳴箱組成:
(1)琴架制作
琴架是揚琴整體的骨架,,由琴梆、琴頭相互拼合在一起組成,,它承受上百根琴弦?guī)淼木薮罄蛪毫?,所以要選擇質(zhì)地細密、堅硬的五角槭木又被叫做色木的木材作原料,,粘合劑可以使用生物膠豬皮鰾,。
琴梆分為前梆和后梆,,它們的長度是不一樣的,前梆長87~88厘米,,后梆長117~118厘米,,雖然前后梆長度不同,但是高都是9厘米,,厚度都是4.5厘米,,而且制作方法也是相同的。將選好的木料用電刨將表面修整,,用電鋸裁出大致形狀,,然后安裝在特定的模具中。
琴頭是一個高46厘米,,邊長14厘米,,傾斜75~77度的平行四邊形,,在琴頭的兩端,有一個1.5乘1.5厘米的榫頭,,使用開榫機在琴頭兩端開出榫頭,要做到精確細致,,與規(guī)定尺寸的誤差不得超過0.5毫米即可。
琴頭和琴梆制作完成后,,就可以組裝琴架了。使用刷子將熬制好的豬皮鰾均勻的抹在琴頭的榫頭和琴梆的安裝槽上,,然后將琴頭的榫頭安裝到琴梆的安裝槽上,,為了使琴架粘合更加牢固,,要使用夾緊器將琴架固定,。帶著夾緊器的琴架需要放在陰涼通風(fēng)的地方24小時以上。
(2)共鳴箱制作
共鳴箱是在琴架上下覆以面板和底板,,并在內(nèi)部加裝音梁制成的:
a、音梁是安裝在琴架內(nèi)的木板,,起到支撐琴面、劃分空間的作用,制作音梁的木頭最好是選擇白松木,,將它制成長49~50厘米,寬10厘米,,厚1.5厘米的木板,,使用刨子將音梁兩面刨平,開出風(fēng)眼,,兩個風(fēng)眼間的距離為9厘米;制作好后,,在琴梆上按照音梁安裝線制作出音梁槽,,將銑好坡口的音梁兩端蘸取豬皮鰾,,插入音梁槽,,使用錘子和木墊將音梁安裝到位即可。
b,、接下來是面板的安裝制作,將1.5厘米厚的泡桐板切割,,粘合成長100厘米,寬55厘米的薄板,,然后按照琴架的尺寸裁掉多余部分,切割成扇形,;在面板的一端釘了一排的釘子,,但是釘子并沒有完全訂下,,只釘了五分之一。緊接著就把琴架平放在鐵架子上,,然后把豬皮鰾放在爐子上進行加熱,,這樣是為了使豬皮鰾粘性達到最好的效果,;接著把切割好的面板放在爐子上文火烘烤,,等琴架和音梁的上部都刷好豬皮鰾,,此時面板也已經(jīng)烘烤好了,接著將面板放在琴架上,,四邊對齊,將之前沒有完全釘入的釘子釘入琴架,。最后使用夾緊器和木條將面板固定,放置24小時后,,面板已經(jīng)牢牢的和琴架結(jié)合在一起,把夾緊器拆掉,,在另一端(沒有釘釘子的一端)釘入釘子做最后的固定。
c,、底板的安裝,,底板是用膠合板制成的,,上面有四排,一共18個直徑為5~7厘米的圓孔,,這些圓孔就是音孔,是揚琴聲音傳出的地方,。為了使揚琴的音色更加的柔和,,有的師傅會在底板上沾上一塊100目的紗網(wǎng)通常要等到揚琴上色上弦后再安裝。
2,、琴弦系統(tǒng)制作
揚琴主要是靠琴竹擊打琴弦形成音符的,所以琴弦是揚琴制作中至關(guān)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琴弦系統(tǒng)主要以琴弦為主,,滑音板、弦釘板與弦軸板,、琴碼,、弦釘、弦軸,、調(diào)音滾軸等都是為琴弦服務(wù)的:
(1)弦釘板與弦軸板
弦釘板和弦軸板是粘在琴頭上的,,它們形狀是一樣的,弦釘板安裝在琴身左側(cè),,弦軸板安裝在琴身右側(cè)。一般選用柞木或楓木,。首先將厚1.5厘米的木料制成長50厘米寬15厘米的木板。安裝前可以先用文火把木板加熱,,這樣會使粘合更加牢固,然后在琴頭上刷上豬皮鰾,,將加熱過的木板放在琴頭上,壓上厚木塊,,使用夾緊器進行固定。固定后的弦釘板與弦軸板,,需要在陰涼處放置12小時左右,待豬皮鰾晾干后,,卸掉夾緊器,。然后使用刨子對琴面找平,。
(2)滑音板
滑音板分為大,、小滑音板,,大滑音板挨著琴身左側(cè)的弦釘板,小滑音板挨著右側(cè)的弦軸板粘在共鳴箱上,。滑音板是用來支撐琴弦和放置滾軸的,,可以直接買到打過琴弦安裝孔的成品,一般是紅木材質(zhì)的,。安裝前,,先在滑音板底部粘上小木條,,然后在琴面上比對滑音板畫好安裝線,在安裝線上粘上幾個小木塊,,起到支撐滑音板的作用,。為了保證粘合牢固,要進行反復(fù)的調(diào)整和比對,,再刷上豬皮鰾進行安裝,安裝時一定要和安裝線對齊,。
(3)琴碼的制作
琴碼是在揚琴面板上用來支撐琴弦的架子,一般采用紅木制成,,并在頂端鑲嵌牛骨以提亮音色,一架揚琴上共有七種琴碼,,它們分別是半音碼、高音碼,、中音碼、次中音碼,,低音碼、獨碼,,在琴面上部還有幾個像橋梁一樣的琴碼被稱之為橋碼。先將花梨木板制成長45厘米,,寬3.5厘米,,厚1.2厘米的木條,然后在上面粘上牛骨,,以高音碼為例,它的高度是3.2厘米,,我們先在電鋸操作臺上用木板做好一個3.2厘米的切割槽.使用電鋸切割掉頂端多余的牛骨,。使用特制的模具在碼條上劃出直徑2.8厘米的馬牙孔,每兩個峰部中心點的距離為4厘米,。馬牙孔畫好后,在碼條的峰部相對的地方畫上直徑1厘米的小孔,;線畫好后,,使用安裝了特制鉆頭的臺鉆,,按我們剛才畫好的線進行打孔,。這樣就初步制成了碼條,要使音色更加優(yōu)美,,還可以在碼條的谷部打上直徑為1厘米的孔。為了使音色更加明亮,,可以在高音碼和半音碼的牛骨上粘上一段長1厘米,、直徑2毫米的銅絲。
(4)弦釘與弦軸的安裝
在琴弦系統(tǒng)的部件都制作安裝完成后,,就可以準備上弦了,,首先要打釘孔,打完孔后,,就要開始釘弦釘和弦軸了。弦釘和弦軸是用來固定琴弦的,,弦釘直徑2.8毫米,弦軸直徑5.5毫米,,材質(zhì)一般有不銹鋼和法蘭兩種,。按照在弦釘板和弦軸板上打的孔,均勻的將弦釘和弦軸分別釘入揚琴的左右兩側(cè),。為了增加拉力需要使用板棒將弦釘向琴弦的反方向彎曲,,彎曲角度應(yīng)與琴面呈50到70度之間。
(5)上弦
在揚琴兩側(cè)的滑音板上分別放置兩根直徑大約為3毫米的銅絲,,以防止琴弦把滑音板刮傷,。然后再將高音碼放在琴面五分之三處,琴碼是依靠琴弦的壓力固定在琴面上,,這樣就可以通過改變琴碼位置進行調(diào)音,。
上弦是從弦釘?shù)较逸S進行,,弦釘和弦軸的位置是相對應(yīng)的,上弦時一定要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一個個的進行,,防止琴弦出現(xiàn)相互疊加,、交錯的情況,這樣會影響揚琴的音準與音質(zhì),。把琴弦打一個結(jié),,拴在左側(cè)弦釘上,然后用手指捋著琴弦拉向琴的右側(cè),,在捋的過程中要壓住琴碼,,通過滑音板上的琴弦安裝孔后,再穿過弦軸上的小孔,,使用調(diào)音螺絲刀轉(zhuǎn)動弦軸,,將琴弦松緊調(diào)整合適,這樣琴弦就被緊緊的拴在弦軸上了,。琴弦上完后還要在橋碼和滑音板上安裝滾軸,,這樣可以使音色更加明亮。
3,、調(diào)音
上弦的工作完成后,,把之前制作的底板用釘子安裝上,一架揚琴就基本做好了,。但此時的揚琴還只是塊璞玉,,要經(jīng)過調(diào)音師的雕琢才能綻放出迷人的光彩。調(diào)音時要用到調(diào)音螺絲刀,、音準器和音叉,,這是一項需要較長時間的工作,既要耐心又要細心,,操之過急不僅會影響音準,,更會使揚琴受到嚴重的損傷。通常調(diào)音由受過專業(yè)訓(xùn)練的調(diào)音師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