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兒童用藥怎么計算劑量
兒童用藥的時候,,在劑量方面要精準計算,不同年齡兒童用藥劑量也有差異,,具體的計算方法有:1,、按年齡快速計算:按照兒童年齡與成人劑量換算得到:1歲以內(nèi)劑量=成人劑量×0.01(年齡+3);1歲以上劑量=成人劑量×0.05(年齡+2),。2,、按體重計算:每日兒童每千克體重的用藥劑量乘以兒童體重千克數(shù),即為一天的藥物劑量,。計算公式:一天的藥物劑量=每千克體重的劑量×兒童體重千克數(shù)或一天的藥物劑量=成人每日劑量×(兒童體重千克數(shù)/50),。3、按體表面積計算:有的藥物規(guī)定了每平方米體表面積的用藥劑量,,需要計算處兒童的體表面積后折算出兒童使用劑量,。30kg以內(nèi)的兒童:體表面積(m2)=體重(kg)*0.035+0.1;30-50kg的兒童:體重每增加5kg,,體表面積增加0.1m2,;50kg以上兒童:體重每增加10kg,體表面積增加0.1m2,。4,、按成人劑量折算:兒童用藥劑量與成人用量的比例關(guān)系:出生-1月:1/18-1/14,1月-6月:1/14-1/7,,6月-1歲:1/7-1/5,,1歲-2歲:1/5-1/4,2歲–4歲:1/4-1/3,,4歲-6歲:1/3-2/5,,6歲-9歲:2/5-1/2,9歲-14歲:1/2-2/3,,14歲-18歲2/3-3/4,。以上幾種計算方法是不確定劑量時的參照方法,不同病癥程度,、藥物種類,、兒童體質(zhì)或年齡都可能影響藥物劑量,因此具體劑量最好能咨詢醫(yī)生,,科學用藥,。如果您家里有兒童,建議在藥箱里常備一些兒童藥物,,有需要的話,,可以先來了解一下兒童用藥十大品牌。
二,、兒童用藥與成人用藥的區(qū)別
1,、同疾病,、同癥狀,用藥不同:考慮到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問題,,成人與兒童在相同的疾病上,,用藥是不同的,比如成人發(fā)熱,、頭痛可以用阿司匹林類解熱鎮(zhèn)痛藥,,但兒童服用則可能引起瑞氏綜合征;另外,,成年人服用氨基糖苷類的抗菌藥物,,安全性還是相對比較高的,但兒童服用可能會有耳聾的風險,。2,、劑量不同:“成人千人一量,兒童千人千量”,,一般除了肝腎功能障礙,、懷孕、老年人等情況,,成人服用某一種藥物的劑量是一樣的,,但是,兒童的藥物劑量要根據(jù)年齡,、體重,、體表面積進行計算。3,、輔料不同:大多藥物是苦澀或伴有其他難聞氣味的,,因此會加一些額外的輔料,對口感和外觀加以調(diào)整,,以掩蓋難聞的氣味和不良的外觀,,減少人們對用藥的抵抗。而成人的藥物中,,一些輔料是不適合兒童的,如溶液劑中含有乙醇,、注射劑中含有苯甲醇等,,兒童要避免使用。4,、藥品外形不同:在保證藥效的基礎(chǔ)上,,考慮到孩子的心理和現(xiàn)實情況(吞咽等情況),大多會將兒童口服藥制作成顆粒劑,、口服液,、糖漿,、滴劑等,以便孩子服用,,而成年人的大多數(shù)口服藥是膠囊,、片劑、緩釋片,、丸劑等,。5、味道不同:不少兒科專用的藥物,,會有各種水果味,;而且還有些藥物沖配完成后,是五顏六色的,,以吸引孩子的目光,。而成人的藥物基本不會考慮這些因素。
三,、兒童用藥原則有哪些
1,、嚴格掌握適應(yīng)證,精心挑選藥物,,選擇藥物時應(yīng)嚴格掌握適應(yīng)證,,精心挑選療效確切、不良反應(yīng)較小的藥物,,特別是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肝、腎功能有損害的藥物盡可能少用或不用,。2,、根據(jù)兒童特點,選擇給藥途徑,,口服給藥為首選,,肌注給藥要考慮注射部位的吸收狀況,盡量避免用靜脈注射,。3,、根據(jù)兒童不同階段,嚴格掌握用藥劑量:兒童用藥,,特別是新生兒,、嬰幼兒用藥劑量應(yīng)嚴格掌握,隨著年齡增長,,用藥劑量應(yīng)相應(yīng)增加,。4、根據(jù)兒童生理特點,注意給藥方法:根據(jù)兒童年齡不同階段,,采取適當?shù)姆椒?,特別是口服給藥要防止嘔吐,不能硬灌,。5,、嚴密觀察兒童用藥反應(yīng),防止產(chǎn)生不良反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