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陳獨秀
新文化運動先驅者推動中國近代思想大解放
陳獨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男,,原名慶同,字仲甫,,安徽安慶懷寧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發(fā)起者和主要旗手。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青年雜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運動由此開始,,并在1919年領導學生開展五四運動,。作為發(fā)起者、倡導者,、領導者,,陳獨秀帶領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封建主義,、反對帝國主義,,為中國民眾解放了思潮,對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2,、鄧稼先
兩彈元勛中國核武器研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
鄧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男,,出生于安徽安慶懷寧,,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合大學、普渡大學,,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鄧稼先長期隱姓埋名,,為中國核武器研制事業(yè)兢兢業(yè)業(yè)、嘔心瀝血,,忘我奮斗和無私奉獻二十八年,,為中國原子彈、氫彈的原理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立下卓越功勛,,是中國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3、慈云桂
中國巨型計算機之父實現(xiàn)巨型計算機零突破
慈云桂(1917年4月5日-1990年7月21日),,男,,安徽安慶桐城人,電子計算機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慈云桂長期從事無線電通訊雷達和計算機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持研制出中國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及中國第一臺晶體管通用數(shù)字計算機441B-I型、441B-Ⅱ型,、441B-Ⅲ型大中型晶體管通用數(shù)字計算機,,并領導研制中國第一臺億次級巨型計算機銀河-1號,奠定了中國計算機事業(yè)的基石,,被稱為“中國巨型計算機之父”,。
海子(1964年3月24日-1989年3月26日),,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安慶懷寧縣,當代詩人,。在海子的一生中,,他創(chuàng)作了近200萬字的詩歌、詩劇,、小說,、論文和札記,比較著名的有《亞洲銅》《麥地》《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以夢為馬》《黑夜的獻詩——獻給黑夜的女兒》等作品,,曾獲北大五四文學特別獎、《十月》文學榮譽獎,、第三屆人民文學獎詩歌獎等榮譽,。作為20世紀80年代后期新詩潮的代表人物,海子在中國詩壇占有十分獨特的地位,,他的詩不但影響了一代人的寫作,,也徹底改變了一個時代的詩歌概念,成為中國詩歌文化的一
...個重要組成部分,。
【展開全部】
【 詳細>>】
5,、張廷玉
清代三朝重臣清朝唯一配享太廟文臣/漢臣
張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男,,字衡臣,,號硯齋,安徽安慶桐城人,,清朝大臣,、政治家,。張廷玉歷經(jīng)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深受皇帝重用,,歷任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吏部尚書,在雍正一朝真正成為的實權宰相,。此外,,張廷玉作為第一代軍機大臣,對清朝有決定性影響的政治機構(軍機處)定立了規(guī)制,,這一規(guī)制從某種意義上改變了清朝固有的權力體系,,對清朝起到了重要的影響。
6,、程長庚
徽班領袖/京劇鼻祖推動徽戲向京劇嬗變
程長庚(1811年11月22日-1880年01月24日),,男,名椿,,字玉珊,,譜名程聞檄,安徽安慶潛山人,,清代徽劇,、京劇表演藝術大師。程長庚是徽班進京后由演唱徽調,、昆腔衍變?yōu)榫﹦〉氖坏旎酥?,他的唱腔脫胎于“徽調”,取法于楚調,,兼收昆曲,、山陜梆子諸腔之長,融匯為“皮黃調”并以徽音為主,,推動了徽戲向京劇的嬗變,,為京劇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7,、嚴鳳英
黃梅戲宗師推動黃梅戲躋身全國五大劇種
嚴鳳英(1930年4月13日-1968年4月8日),,女,原名嚴鴻六,,出生于安徽省安慶市,,黃梅戲演員。嚴風英的唱腔亮麗沙甜,、委婉動聽,、韻味濃郁,她吸收京劇,、越劇,、評劇、評彈、民歌等唱腔之長,,將其融會貫通并自成一家,。所表演的《天仙配》《女駙馬》《牛郎織女》等經(jīng)典作品使得她聲名鵲起的同時,也帶動黃梅戲迅速崛起,,推動黃梅戲從田間小戲躋身為全國五大劇種之一,。
8、方苞
桐城派開山鼻祖義法說對散文發(fā)展影響深遠
方苞(1668年5月25日-1749年9月29日),,男,,字鳳九,一字靈皋,,安徽安慶桐城人,,清代散文家、經(jīng)學家,,與劉大櫆,、姚鼐并稱為“桐城三祖”。方苞是清代桐城派的創(chuàng)始人,,在繼承歸有光“唐宋派”古文傳統(tǒng)的同時,,提出了“義法”說,強調“道”與“文”統(tǒng)一,,集古今文論之大成,,影響深遠。這一文學思想是桐城派文論形成的基石,,為桐城派奠定了理論基礎,,方苞也因此被稱為“清代桐城派古文初祖”。
9,、張恨水
金粉世家作者中國現(xiàn)代文學章回小說大家
張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男,原名張心遠,,安徽安慶潛山市人,,章回小說代表作家。張恨水1911年開始發(fā)表作品,,1924年憑借九十萬言的章回小說《春明外史》一舉成名,,長篇小說《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的問世讓張恨水的聲望直接達到頂峰。張恨水的作品上承章回小說,,下啟通俗小說,,對舊章回小說進行了革新,促進了新文學與通俗文學的交融,。
10,、鄧石如
清代碑學書家巨擘被贊四體書皆國朝第一
鄧石如(1743年-1805年),男,,別號白山人,、完白、故浣子等,,懷寧(今安徽安慶)人,,清朝著名碑學大師,集書法家,、篆刻家,、畫家、文字于一身的藝術大師,。鄧石如的書法以篆隸成就最大,,楷、行,、草次之,,他的小篆學自李斯、李陽冰,,后來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將隸書筆法糅合進小篆書法之中,,大膽地用長鋒軟毫,提按起伏,,大大豐富了篆書的用筆,,開創(chuàng)了清人篆書的典型,對篆書的發(fā)展做出了不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