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1130年—1209年),,原名李修緣,南宋高僧,,臺山永寧村人,。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顛,,初在杭州靈隱寺出家,,后住凈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癡若狂,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撰有《鐫峰語錄》10卷,,還有很多詩作,主要收錄在《凈慈寺志》,、《臺山梵響》中,。懂醫(yī)術,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難雜癥,。他好打不平,,息人之凈,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另有相關評書,,電影,電視劇等,。
李遵勖(988—1038),,初名勖,因娶宋真宗趙恒妹萬壽公主,,而加“遵”字為“遵勖”,,字公武,逝世后謚號和文,,為李崇矩孫,,濟公高祖。其世系為:李崇炬——李繼昌——李遵勖——李端懿,、李端愿,、李端愨——李評——李涓——李茂春——李修元(修緣)。該家族有三個特點:一是世代仕宦,,且為將門,;二是為官清正,名列《宋史》,;三是歷世積善信佛,,家族中不少人是禪宗的居士。隨著宋室南遷,,李氏子孫流寓其高祖李遵勖封(食)邑浙東天臺,,隱居于赤城山南麓、天臺城北的永寧村,。濟公之父李茂春,,目擊朝廷腐敗,棄官隱居經(jīng)商,、念佛,,為人淳樸厚重,樂善好施,。
永寧村在古城北門外,,濟公家就住在赭溪畔。濟公李氏家族人丁不很旺盛,,但因歷世仕宦,,家境富裕,,也稱得上是天臺的望族了,。赭溪西岸的一大片田地(現(xiàn)都已建成一片民居了),就屬于這個家族所有,,至今人們還稱作“李家垟”,。發(fā)源于北山的赭溪是孩童時濟公看水碓舂米,、捕魚游泳玩耍的好去處。石墻頭邊上有“隴西園”,,古時這里是濟公李氏的私家莊園,。抗戰(zhàn)時在此處還設立過“忠烈祠”,。
濟公李府祖居隨著歲月沖刷,,滄桑變遷,后湮沒淪圮,。歷代故鄉(xiāng)民眾敬仰濟公,,感戴其德澤,屢于遺址修建濟公佛院,、濟公亭,、石墻橋等紀念之所,冀望重光“活佛”圣跡,,顯彰濟公圣德,,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今逢盛世,,物阜民殷,。天臺縣人民政府為挖掘地方歷史文化資源,弘揚濟公文化,,讓濟公精神千秋永傳,,決定在石墻頭復建濟公故居,讓云游四方的濟公在故鄉(xiāng)有一個真正的“老家”,。修復后的濟公故居,,向世人展現(xiàn)了充滿南宋時代氣息、蘊含浙東地方建筑風格和仕宦人家宅第格局的一軸畫卷,。濟公故居占地16畝,,建筑面積6310平方米,景區(qū)由永寧村口雙牌樓與觀霞閣,、濟公李氏祖居和隴西園三大部分組成,,宅第街坊與樓臺亭閣水榭園林薈萃一體,內聚佛國之靈氣,,外擷仙山之精華,。中國話劇院演員“活濟公”游本昌先生在專程回天臺“老家”探望故居時說:“濟公故居修復得好!其中重要的一點是可以讓民眾看看當年濟公是怎樣毅然舍棄如此富麗堂皇的百萬家財,走上了一條云游四海,、扶危濟困,、彰善罰惡、救民于水火的濟世之路,,從中體會濟公從人到神,、從李修元成為濟公‘活佛’的變化歷程”。浙江省人民政府領導在視察濟公故居時說:“濟公故居可以成為對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人生價值觀和道德教育的良好基地,?!?/p>
故居占地16畝,建筑面積6310平方米,,由三大主體組成:濟公李氏祖居為南宋浙東“三進九明堂”形制建筑,,是濟公出生之地、成長之所,,故居內有廳堂,、臥室、書房,、佛堂,、祖堂,內部擺設陳列的古家俱,、畫像,、圖片以及有關濟公的生平、研究資料,,再現(xiàn)了南宋時濟公李府的生活形態(tài),,使人們加深對歷史上真實濟公的了解;隴西園是濟公李府私家花園,,內有水池,、水榭、釣月亭,、醉仙樓,、游廊和濟公藥鋪。園內花木扶疏,,雕飾精美,,園構得體,美奐美侖,,極富江南園林之雅致與宋室外戚的顯貴,。隴西園內的濟公佛殿,奉濟公玉石立像,,背屏為五百羅漢楠木群雕,,為民眾朝拜之所,。
買購網(wǎng)原創(chuàng)圖片,未經(jīng)許可不能轉載,,版權聲明
反饋
全年07:30-17:00
30元/人
優(yōu)惠政策
兒童:身高1.2米(含)以下兒童和6周歲(含)以下,,免費。
兒童,、學生,、老人:身高1.2米(不含)-1.5米(含)之間的兒童、全日制本科(含)以下學歷的學生憑本人學生證,、60周歲(含)以上的老人憑身份證,半價,。
軍人:憑現(xiàn)役軍人證,,免費。
殘疾人:憑本人殘疾證,,免費,。
獻血者、教師,、英才:憑浙江省無償獻血榮譽證書,,30年教齡榮譽證書,臺州市英才服務卡,,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