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頂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天臺山的主峰,,海拔1098米,,四周群山拱秀,峰崗重疊,,這里云霧終年在峭崖洞間繚繞,,或收息,或奔吐……,,變幻莫測的云霧和絢麗多彩的花叢,,構成了華頂峰上特有的云中花景。華頂自漢魏以來,,為佛道雙棲之圣地,,唐詩之路之極頂,;有葛仙茗圃、又軍墨池,、晉唐古杉,、華頂講寺、七十二茅蓬,、拜經臺,、太白堂、黃經洞,、歸云洞,、天壽石等名勝古跡自然景觀。葛玄,、王羲之,、謝靈運、智者大師,、李白,、孟浩然、榮西,、陸游,、徐霞客、康有為,、潘天壽,、吳冠中等歷代中外文化名人都在此留下深深的足跡。
峰下有華頂寺,,初名善興寺,,為晉天福元年(936年)國師德韶大師創(chuàng)建,現存建筑為1998年重建,。寺后歸云洞,,相傳是三國吳時葛玄手植茶圃所在,至今已有1700余年,,現建有歸云亭,。寺東北還有太白讀書堂,西南面有右軍墨池等古跡,。寺兩側密林間,,原有72茅篷,東茅篷以藥師庵為最大,。每逢佛教齋期,,山上僧眾、香客如云,這些茅篷就成了他們修煉的處所,。
華頂寺一帶,,土地肥沃,古木森森,,終年云霧繚繞,,宜于茶樹生長,出產的華頂云霧茶為中國名茶之一,,飲譽中外。華頂的云錦杜鵑,,樹齡多在百年之上,,占地數百畝,云錦杜鵑樹之古,,面之廣,,花之盛,堪稱華夏奇觀,。每年5月間,,繁花似海,立身峰頂俯瞰,,展現在眼前的是瞬息萬變的奇妙景象,,花在云中開,霧在花間飄,,云霧與花海交映成趣,,真是一時一景,全無雷同之處,。
買購網原創(chuàng)圖片,,未經許可不能轉載,版權聲明
反饋
云錦杜鵑林:在華頂拜經臺,、避暑山莊和華頂寺周圍,,廣泛分布著高山云錦杜鵑,在歸云洞,、拜經臺處集生成林,,樹高丈余,齡逾百年,,古樸蒼勁,,枝繁葉茂。每年五月,,淡紅,、嫩黃之花競相開放,花大而艷,,一樹千花,,廣袤數十畝,,望之似錦若霞。樹之古,、面之廣,、花之盛,浙江少見,,為天臺山一大植物奇觀,。
黃山松林:歸云峰至拜經臺之黃山松林,經云滋霧潤,,冰雪風寒磨煉,,濃蔭青翠,千冠奇特,,千姿百態(tài),,或挺立峰巔絕壁,或盤根石隙,、破石而生,;或蒼勁挺拔,或虬枝盤結,;樹冠若旗展若傘蓋,,或聚或散;天工成就這一洋洋樹木盆景園,,有極高的美學觀賞價值,。是森林公園不可多得的風景林,亦是天臺山名松的搖籃,。
古柳杉林:海拔900米的華頂寺,、避暑山莊四周,為濃蔭蔽天的古柳杉林,。初上華頂,,滿目古樹蕭森,老干參天,,掛云鎖霧,,蒼翠冉冉;百鳥啼囀,,松鼠躍攀,;花散馥,古寺,、山莊隱逸,、秀靈萃聚、猶入仙境,林下潔凈,,是開展森林浴的好場所,。
玉樹銀花:華頂山巔,嚴寒隆冬,,“霧淞,、雨淞”常現,。此時,,遍山皆白,樹木,、灌草周身如披銀戴玉,,高低參差、滿山銀花玉樹,,在燦爛的陽光下,晶瑩閃爍,,蔚為壯麗,。為森林公園另具特色的冬季植物景觀。
浙江七子花群落:廣泛分布于華頂獅子巖坑坡谷中下部,,百余畝集生成片,,每至八九月,白色頂生圓錐花序,,競相開放,,清馨素雅;微風拂煦,、花枝搖拽,,宛若陣陣白云飄鋪于廣闊的山谷,給人以博大高潔素雅之美,,是森林公園又一特色的植物景觀,。而且,如此集生,,能強烈顯現壯觀群體景觀的,,在浙江實為少見。
古樹名木:森林公園古樹名木,,不僅數量種類較多,,且具“珍、稀,、奇”的特點,。有古松、古竹柏、古柳杉,;奇花錦峰杜鵑,;珍稀的浙江七子花、青錢柳,、天臺鵝耳櫪,、金錢松等。它們或圍山居,、寺宇而布,,形成深林幽寺,使山居,、寺觀莊嚴,、神秀,富有靈氣,;或以挺拔蒼勁,、虬枝盤節(jié)各自的優(yōu)美干形與姿態(tài)展現于游人面前。
奇峰,、怪石,、異瀑、幽洞,,有:華頂,、歸云、天柱等名峰,;護法神龜,、羲之筆、靈芝石,、赤龍玉璽,、浴龍戲珠、女媧石,、龍床,、龍門等50余處怪石;石梁飛瀑,、小銅壺滴漏,、鐵劍泉等奇瀑;黃經洞,、歸云洞等幽洞,;惠澤潭、雙龍?zhí)?、蛙鳴潭等八處碧潭,;方廣金溪河谷風光及華頂日出,、云海、霧淞,、雨淞等氣象景觀,。
華頂歸云:位于華頂峰南與華頂緊連,峰頂南坡有一小洞“歸云洞”,。歸云峰觀云景為天臺山景區(qū)最佳場所,。此處朝暮云氣,氳氤盤結,,往往朗朗晴空,,忽然白茫茫的云霧,向歸云洞前滾滾飛來,,翻越奔騰,,四周群峰之頂如個個小島,漂浮海面,,美妙無比,,云霧在這里愈聚愈厚,仿佛歸宿于此,,故此峰也稱歸云峰,。
華頂峰:系天臺山主峰,高1098米,,以秀峰、古跡,、名茶,、奇花馳名。登峰巔四望,,群峰以華頂為中心,,層層環(huán)列,如眾星拱月,,形若蓮花,,青巒碧峰倩影,盡收眼中,,蔚為壯麗,。峰巔最高處,相傳為古代高僧智豈頁面朝西天讀經文處,,故稱”拜經臺”,。此處為觀日賞云的最佳之地。
石梁飛瀑:華頂國家森林公園絕佳景點之一,。石梁原叫石橋,,自然生成,,兩崖峭壁對峙,一巨石橫架天際,,長約7米,,厚約2米,寬不盈尺,,橫臥如梁,,故稱石梁。上游溪水在瞻風橋下形成瀑群,,三折穿梁洞而出,,從30米的峭壁上,直落至碧泓潭,。其色如霜雪,,勢如奔馬,故“冰雪三千丈,,風雷十二時”,,名為“雪瀑”。如遇大雨傾盆,,山洪暴發(fā),,瀑水穿梁而出,如銀河奔瀉,,極其雄偉壯麗,。飛瀑周圍留有30余處摩崖石刻。有康有為正書“石梁飛瀑”,,宋米芾行書“第一奇觀”,,明甘雨隸書“飛瀑懸瀑”,石綸正書“大觀”等,。據說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梁上走過,。
金溪麗谷:為y型河谷,全谷底巖床出露,,水清見底,,惠澤、未名,、映壁,、月牙等幽潭散布其間;河床,、岸灘及溪岸峰巒上怪石嶙峋,,若獅若象,似牛如馬,,如龍似虎,,如翁如僧,,千姿百態(tài)、不可名狀,。溪谷兩岸重疊崖嶂,,如列翠屏;一溪清流,,隨山彎曲,,山色潭影,恰似一軸山水畫,。
以宗教寺觀廟宇遺址和摩崖石刻為主,。如華頂寺、方廣寺等寺觀古建筑,;太白讀書堂,、藥師、長春,、駕云,、天柱庵等茅蓬;石梁飛瀑四周的摩崖石刻群(石刻多為稱贊石梁飛瀑勝景或記游的),,有宋代大書法家米芾,、明代進士甘雨、清代曹掄,、近代康有為等名人題刻等,,計有三十二處之多;拜經臺,、葛玄茶圃,、王羲之墨池、龍瓜井等勝跡,。
華頂寺
華頂講寺,舊名華頂覺園道場,,后晉天福元年(936)僧德韻建,,宋治平三年(1066)改善興寺,后幾經火焚,,現存大雄寶殿,,規(guī)模宏大。這里綠樹環(huán)抱,,古木參天,,環(huán)境幽雅。寺座北朝南,,依山傍水,,風光綺麗,。寺前六株巨柳杉,體量魁偉,,高聳入云,,高八丈有余,直徑三人合圍,,極為少見,。
五百羅漢銅殿殿高1.3米,寬0.6米,,內壁鑄有500羅漢像,,闌楹有字五十二,左右壁有題名百字,,精雕細刻,,工藝非凡。華頂寺大雄寶殿供奉如來佛祖像,,像用青銅鑄成,,高4.5米,重7.8噸,,莊嚴慈祥,。兩旁墻壁上排列十六尊者線刻壁雕,富濃郁的魏晉風韻,。壁雕上方橫梁上懸佛龕,,內供千尊銅佛,形象逼真,,使大雄寶殿成為千佛之殿,。大殿左后方為“智者大師堂”,奉祀智者大師,。
王羲之墨池
王羲之墨池位于華頂寺右側,。王羲之年青時曾居華頂寺習練書法。他不停地練字,,不停地在此池洗筆洗硯,,竟把澄清的池水也染黑了,后人稱為“王羲之墨池”,。
池畔豎立大型的大理石石碑,,上鐫“白云先生書訣”?!栋自葡壬鷷E》是王羲之在寫《蘭亭序》時為紀念其在華頂跟白云先生學書這一段歷史所書,,是中國書法史上最早的書法論文,它雄辯地證明了王羲之在華頂隨白云先生學書的歷史事實,。
據傳,,王羲之當年居此時,,其書法即已少有名氣。一天,,他正在對自己潛心揣摩后所寫的“永”字自我贊賞時,,不料一個道士來到他身邊,邊看邊搖頭,,并隨手拿起王羲之擱在旁邊的筆,,在王羲之已經寫好的“永”字旁又寫了個“永”字。王羲之非常氣憤,,正想發(fā)作,,斥責道士的無理;但仔細把兩個“永”字一比,,不由大吃一驚,,道士的“永”字要比自己寫的好得多,這才知遇上了高人,。于是轉怒為喜,,誠心向道士討教。道士以“永字八法”剖示書法之秘,,說:“書之氣,,必達乎道,同混元之理,,天地萬物皆合乎陰陽生克,,字之神韻氣度亦然?!蓖豸酥K于領悟了:橫豎勾,,點撇捺,方塊字的筆畫和間架結構,,都體現在這“永”字上,。這個道士就是東晉時天臺山高道,字紫真,,號白云,,人稱“白云先生”,隱居于華頂山南麓的道教第十四福地靈墟,,精通書道,。于是王羲之就拜白云先生為師,,跟隨白云先生學習書法,。學成后回紹興蘭亭,寫下了名垂千古的《蘭亭序》,,成為人人敬仰的書圣,。
王羲之曾書有“獨筆鵝字碑”留在華頂寺,,明初寺毀,碑也不知去向,。至清時,,曹掄選在院子中挖掘出半邊殘碑,經七年苦練將“鵝”字補全,,現鑲嵌在天臺山國清寺三圣殿東首的蓮船室墻壁上,。
云錦杜鵑
天臺山云錦杜鵑,是一種常綠大灌木,,高約四,、五米,樹冠渾圓平整,,主干分明,,旁枝逸出,葉片革質,,形似枇杷葉,,正面墨綠油亮,背有黃色茸毛,。每年立夏過后,,頂生傘狀花序,待放的花苞則如荷箭,?;ǘ涫㈤_時,由7—13朵小花團簇一起而組成一朵朵大若碗口,、嫵媚無比的花團,,一樹千花,故又稱“千花杜鵑”,。一般花期在7天左右,,花色有大紅、粉紅,、白色和紫色等,,間雜一起,形成一片繽紛奪目的“花?!?,望之粉若芙蓉,姣若清荷,,燦若云霞,,聞之沁人心。其間又穿插著黃山松、柳杉,、望春花等相伴而生,。更顯現出萬綠叢中點點紅的美景。人在花中游,,仿佛置身一幅碩大無比,、色彩鮮明、格調清新的圖畫中,。
五月華頂,,數百畝云錦杜鵑競相開放,形成一片五彩繽紛的花海,,遠遠望去,,似錦似霞,璀璨奪目,。云錦杜鵑因此得名,。
云錦杜鵑古稱“娑羅”,屬杜鵑花科,,為中國特有的稀有珍貴樹種,。成片成林面積近300畝,而且樹齡在200年以上形成古樹群,,則惟有天臺華頂獨有,,堪稱天臺山的一大植物奇觀。
華頂云錦杜鵑,,是一種常綠,、高大的灌木,高約四五米,,樹冠渾圓,,主干分明,旁枝逸出,。葉片革質,,形似夾竹桃葉,正面墨綠油亮,,背面有鵝黃色茸毛,。花蕾形如鴿蛋,,包容7-13個小花蕾,,頂生傘狀花序,自頭年7月孕蕾至次年5月花開,,足足“十月懷胎”,。每年立夏前后,紫紅、粉紅之花競相開放,,由十數朵小花組成一朵大如碗口的花球,一樹千花,,似牡丹,、似芍藥、似芙蓉,,絢麗奪目,,馨香襲人。
華頂歸云,、日出
觀看“華頂日出”,,須選擇3月-10月的晴日,三更早起,,登上絕頂望海尖,,即拜經臺。在此觀日出,,不僅可看到清齊周華《臺岳天臺山游記》中所描寫的“金霞縷縷,,間以青氣,日輪欲起,,如金在熔,,摩蕩再三,始升天際”的壯麗景色,,還可東望溟渤,,看到水天一色,銀波涌日,,霞光萬道的晨海奇觀,。若恰逢雨后初晴之日,更可見到紅日在云海中探身而出,,浮而又沉,,沉而又浮,踏波踩浪一番后再一躍而起發(fā)出萬道金光的奇觀,。
華頂峰高寒,,朝霧夕嵐,說起就起,?;虬自迫缧酰S風飄蕩,,薄霧如紗,,一片朦朧;或云浪滔滔,洶涌澎湃,,大霧彌漫,,蓋地遮天;更或彤云密布,,雨雪紛飛,,寒意濃濃。每當云霧來臨,,斯峰如島,,人行其間,若隱若現,,景置其中,,似有若無。無論是煙雨迷蒙還是陽光明媚,,景色變幻無窮,,令人撲朔迷離,如入仙境,。
西茅篷
茅篷是華頂獨有的,,結構獨特的房屋建筑,其外形有圓有方,,似亭如閣,。四壁為厚實的泥墻或石墻,屋頂覆蓋尺把厚的箬竹,,冬暖夏涼,。古時茅篷多為修禪者棲居或香客歇息之所,有藥師庵,、長春庵,、耕云樓、不昧居,、天柱庵,、西茅篷庵等。
西茅篷系在當年西茅篷庵的遺址上重建的,,不同形態(tài)的茅篷錯落分布,,四周圍以竹籬笆,花木扶疏,,十分清幽,。其外形與古茅篷無異,屋內裝修卻頗現代化,。在此休閑,、品茗,、著述、避暑,,聆聽“白云堆里一聲鐘”,,愜意萬分。
豆腐皮,,天臺山特產,,營養(yǎng)價值較高,是豆制品中的精華,。中醫(yī)理論認為,豆腐皮性平味甘,,有清熱潤肺,、止咳消痰、養(yǎng)胃,、解毒,、止汗等功效。豆腐皮在天臺民間生產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至今逐步形成了許多專業(yè)生產豆腐皮的專業(yè)村,,年產量近千噸。該產品的主要特點是營養(yǎng)價值高且食用方便,。優(yōu)質豆腐皮的標準是:外觀呈淡黃色半透明狀,,質薄,手感柔韌,,落水不糊,,入口細膩,有香味,。
餃餅皮一般是用麥粉做的,,也有用粽絲刷把稀米漿刷在鏊上,變成又薄又軟的“米筒”皮子,,在這上面撒些紅糖,,做成甜的。這與一般餃餅筒做成咸的,,是大異其趣的,。
餃餅筒相傳為濟公所創(chuàng)。濟公在國清寺為僧,,見每餐剩下很多菜肴,,就把這些采肴裹在糊拉拖里供下一餐食用,受到僧眾歡迎,,而被提拔為衣缽僧,。這便是餃餅筒的來歷,。此后每逢歲時佳節(jié),鄉(xiāng)民往往把“餃餅筒”當作祭品,。尤其在清明節(jié),、七月半、大年夜的時候,,更是不可缺少,。
“餃餅筒”做得講究點,人們稱之為“五虎擒羊”,,就是以肉片,、豬肝、蛋皮,、魚肉,、豆腐片等分別與金針、木耳,、粉絲,、筍絲、菜梗等依照一定順序放在糊拉拖皮上卷制而成,。把它烤得油光發(fā)亮,,是最好的下酒物。不會喝酒的,,以餃餅筒和粥而食,,味道也很不錯。
筍茄為天臺山所特有,,以毛竹筍為主要原料,,采用傳統加工工藝制作而成,先將幼嫩的竹筍去皮后放入鍋內,,加上適量的食用鹽燒開,,再用文火煮六至七個小時,然后烘曬,,一般需要七至十天才能烘干,。由于這里的竹筍質地好,蒸煮時間長,,竹筍體內的纖維轉化為更易被人體吸收的物質,,可用于煮肉或燒雞、鴨和燒湯,。不僅具有新鮮竹筍的營養(yǎng)特點,,如低脂肪、低糖,、富含植物蛋白質和鈣,、磷,、鐵、鎂等礦物元素,,還具有口感脆軟,、清香鮮美等優(yōu)點。
1998年在浙江省優(yōu)質農產品評比中獲銀獎,。它不僅有利于增進食欲,,促進消化和排泄,更具有預防大腸癌和高血壓之保健功效,。
在天臺粉食類中最能登得大雅之堂的,,除了餅餅筒,就算肉丸糊麥餅了,。它以麥粉和精肉為主料,,輔以多種佐料制成。狀若圓盤,,直徑20厘米,,厚約3毫米,,淡黃色,,外面松軟,里面香嫩,,味道美極了,。
在天臺的家庭主婦手下,各種各樣的麥餅都能做出來:豆腐麥餅,、洋芋麥餅,、腌菜麥餅、菜干麥餅,、苔菜麥餅……,,用什么副食做餡就叫什么麥餅。而肉丸糊麥餅則是巧婦們拿手的工藝,。那為什么叫“肉丸糊麥餅”呢,?說起來有趣。相傳很早以前,,有對老夫妻剛給兒子談了一門親事,,不想女方家里的人突然登門來摸家底,家中沒備好菜,,臨時買,,路太遠,兩老急得團團轉,,只得把僅存的一碗肉丸打糊,,加上佐料,,遢了幾個餅待客,心里還生怕對方不滿意,。誰料客人吃得津津有味,,嘖嘖稱奇,還要求他們傳授做法呢,。從此,,肉丸糊麥餅就在天臺民間流傳開來,經過后不斷改進,,成了今天的粉食珍品,。
肉丸糊麥餅端上桌,吃法也別具一格,。不要用手拿著吃,,而要用三只筷子撕著吃,類似西餐,。左手拿一支筷壓住餅,,右手用一雙筷撕餅。這里面也有故事呢,。天臺立縣之初,,正是三國鼎立之時。戰(zhàn)禍迭起,,百姓遭殃,。他們敢怒不敢言,于是在吃麥餅時用上三只筷,。意思是餅象征著完整的河山,,三只筷子為三國,譴責魏,、蜀,、吳分裂國家,以泄心中郁憤,。
用筷夾起金黃潤亮,、油香沁鼻的麥餅,蘸一蘸醬油,、醋,、麻油、辣醬之類的調味品,,品嘗一番,,那才叫人愜意呢!
“糊拉汰”實際上應該寫成“糊拉拖”,,只因為天臺方言中的“拖”字是念成“汰”的,,才這樣寫,。“糊拉拖”,,顧名思義是把麥粉調成稀薄而不失其粘性的糊狀,,用手把它放在鍋子里拖拉成圓形的薄餅,一次一個,,用不到一分鐘就熟,。制作方便,香脆可口,,是天臺鄉(xiāng)民的家常便飯之一,。
不過要做得好,還得講點技術,。譬如,,麥粉調水的稠薄,鍋里油量的多少,,火候的旺猛與否,,都要恰到好處。否則,,遢上的粉糊不是溜了,,就是緊貼在鑊面上起不來,那就成不了糊拉拖,,倒成了一塌糊了,。當然,,在巧婦手下,,完全可以使它張張薄如紙、圓如鏡,、透光亮,,揩些油、蔥,、蒜,,吃起來香味四溢,松軟適度,,可口極了,。
天臺風俗,新媳婦下廚,,夫家常讓她做“糊拉拖”或“麥餅頭”考考她的手藝,。
假如用同樣的方法,在特制的平鍋—“鏊”上作業(yè),,“糊拉拖”就從半球形成為平面圓形,。這就叫“餃餅皮”了,。在它的上面放上各種菜料,卷成筒形,,然后敷油,,烤至焦黃,就成了天臺人最拿手的風味佳肴—“餃餅筒”了,。
天臺山云霧茶產于天臺山600米以上的崇山峻嶺中,,因終年受云霧之滋潤,集天地這精華,,其品質受歷代茶客的青睞,。“佛天雨露,,帝苑仙漿”,、“芳葉奪蘭芷,濃香冠六品”這是古人的贊美,;“色澤綠潤,,水色清澈,質香味濃,,是綠茶中的珍品”,,這是農業(yè)部對天臺山云霧茶的評價;“外形細緊,,香氣高銳,,滋味鮮爽,湯色綠高,,芽葉勻齊”,,這是茶葉專家的評語;“香氣高,,滋味,,回味好,耐沖泡”,,則是消費者的口碑,。它1999年獲國際農業(yè)博覽會名牌產品稱號。
天臺扁食也是麥粉制成的食物,。有點象北方的餃子,、南方的餛飩,但又有其自身的特點,。它比餃子精致,,比餛飩豐滿。餡的多樣性更非餃子、餛飩可比,。至于它的形狀,,略帶扁形,頗像耳朵,。當地民間還流傳著一個笑話呢,!
有戶人家來了客人。丈夫吩咐妻子包扁食請客,。妻子不知道怎么個做法,,猛然想起丈夫說過自家的豬瘦得象扁食,就把粉捏成豬的形狀放到湯里煮,。丈夫揭開鍋用勺攪,,看妻子做了這么些怪物,就說:“你怎么搞的,?”妻子回答說:“你不是說豬象扁食,?”丈夫見妻子聽錯話,氣得敲勺子:“你耳朵呢,?”妻子還是搞不靈清,,說:“耳朵本來是做著的,讓你這一攪一甩的,,還不攪掉了,?”丈夫無可奈何地嘆息:“唉,呆蛋,!”妻子應聲:“啥,?來蛋?好的,!我這就拿來,,是做餡呢,還是和湯,?”
這自然是充滿機智的幽默和調侃,,但也表明天臺扁食與民間文學之間有著某種不解之緣,。在天臺南山——特別是山頭鄭一帶——扁食叫做“湯包”,。據說鄭姓祖上孟五公是遠近聞名的豪杰,作一個揖能使十來個壯漢跌入池塘,。只因他頭生得扁,,人們敬畏他,盡管背后不免叫他鄭扁頭,,當眾場合可忌諱這個“扁”字,,于是扁食就成了“湯包”。
“湯包”這別號倒道出了扁食的特點。扁食得先“包”,。揉好面粉,,扎成小段,用搟杖輾壓成巴掌大的薄皮(現 在多用軋面機軋了),。然后把煮熟的蘿卜,、荸薺,、筍干、精肉及豆腐干、雞蛋片剁成的碎丁,,配上調料,作為餡子,。
把皮子兩端彎成圓形,,用拇指、食指捏合,,就成了周圍高中間低的扁食,,跟人的耳朵確實相像,現做現燙,,在湯中加點醬油醋,,又熱又香,那味道夠你夸的,。當然,,也有現包現烤,放上油,,撒上蔥,,淡黃油亮,是難得的下酒佳饌,。
扁食,,天臺人可以說是一年吃到頭。特別是春節(jié),,那是非吃不可的,。除夕裹好,正月初一當晚飯,。這與北方守歲時包辭歲的“餃子”(包時正值辭歲迎新時刻,,稱“更歲交子”,諧音變說就成了餃子)的風俗相近,。而在正月十三掛燈,,正月十八落燈,都得吃扁食,,則是天臺人的創(chuàng)造,。
建國以后,,北方人南下,包餃子多起來了,,似乎有跟本地人吃扁食,、點心店賣餛飩并駕齊驅之勢了。
水晶蛋糕是天臺筵宴上最富特色的點心,,因它不用麥粉而用糯米粉制作而成,,又稱“天臺糯米蛋糕”,深受歡迎,。
糯米蛋糕用糯米粉,、雞蛋、白糖三種原料按相等比例拌和制作,。三斤原料,,可以做三斤糯米蛋糕。制作的關鍵是要將雞蛋打攪得相當成熟,,用手打攪需幾千下,。這樣,蛋糕才會“發(fā)”,。
糯米蛋糕的特點是香,、軟、甜,。冷熱都可以吃,,更適宜于冷吃。由于糯米不易腐敗,,便于攜帶,,近 年來名聲雀起,暢銷各地,,國人競相仿制,。
華頂國家森林公園地址: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
華頂國家森林公園自駕車路線:
1、杭州:杭甬高速(“沽渚”出口)---上三線高速---天臺出口(車程2小時)
2,、上海:滬杭高速---杭甬高速(“沽渚”出口)---上三線高速---天臺出口(車程3.5小時)
3,、江蘇、無錫,、常區(qū)域:蘇嘉杭高速---杭甬高速(沽渚)—上三線高速—天臺出口(車程4.5小時)
4,、南京:寧杭高速---杭甬高速(沽渚)---上三線高速---天臺出口(車程4.5小時)
5、溫州方向:甬臺溫高速(“三門”出口)---上三 線高速---天臺出口(車程1.5小時)
6,、寧波方向:甬臺溫高速(“三門”出口)---上三線高速---天臺出口(車程1.5小時)
7,、金華方向:義烏---東陽---嵊州---新昌---天臺(省道)(車程2.5小時)
華頂國家森林公園乘車路線
華頂國家森林公園乘車路線:
天臺縣汽車北站8點和13點分別有班車前往華頂國家森林公園景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