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渭北平原上的古代著名灌溉工程,。
近代渭惠渠的前身,。西漢中期始建,渠首位于郿縣(今陜西眉縣東北)東北,,引渭水,,東北流,下經武功(今陜西眉縣東),、槐里(今陜西興平縣東南),,至上林苑(今陜西咸陽及戶縣,、周至一帶)入蒙蘢渠。曹魏青龍元年(233年)向西延伸至陳倉(今陜西寶雞東),,并增辟千水作為水源,。下游自今興平縣北向東延伸,至今咸陽市東回入渭水,。灌溉面積擴展至20平方千米,。西魏大統(tǒng)十三年(547年)曾經整修,建成六門堰蓄水,。成國渠與六門堰相聯,,唐代俗稱“渭白渠”,灌溉面積增至200余平方千米,。至明代遂湮廢,。1935年李儀祉主持興建渭惠渠,使古渠新生,。1971年成為寶雞峽引渭灌區(qū)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