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櫟(Quercus mongolica Fisch. ex Ledeb.)是殼斗科櫟屬植物。莖稈較高,,挺直,,樹皮灰褐色,,上面有裂紋,樹冠呈橢圓形,;葉片較大,,表面深綠色且光滑無毛;花朵較小,,淡黃色,;果實呈橢圓形,種子灰棕色,?;ㄆ?—5月,果期9月,?!对娸嫛吩疲骸白酰瑘攒愔??!惫湃苏f“其葉附著甚固”,名曰“柞樹”,。
蒙古櫟原產(chǎn)于中國東北西部興安嶺以南地區(qū),,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西北,、華北等地區(qū),,朝鮮、日本,、蒙古及俄羅斯也有分布,。喜光,極耐寒,,喜涼爽氣候,,耐干旱、瘠薄,,一般選擇土壤酸堿度適中的土地種植,,多生于向陽山坡。繁殖方式有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蒙古櫟在1992年10月1日被《國家珍貴樹種名錄》定為二級珍貴樹種,。
《蒙藥正典》記載:“蒙古櫟水煎服;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患處,;蒙藥多配方用?!薄吨袊饕静拿Q》中記載蒙古櫟這類木材材質比較堅硬,,適宜用作木工鑿子,、錘子等工具把柄,所以又有“鑿子樹,、鑿刺樹”之稱,。唐代詩人皮日休《橡媼嘆》中寫道“移時始盈掬,盡日方滿筐,,幾曝復幾蒸,,用作三冬糧?!笨梢娞拼┢?,蒙古櫟的種子“橡子”已是民間的一種糧食。
產(chǎn)于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東等省區(qū)。俄羅斯,、朝鮮,、日本也有分布,,世界多地有栽種,。
蒙古櫟屬落葉喬木,高達30米,,樹皮灰褐色,,縱裂。幼枝紫褐色,,有棱,,無毛。頂芽長卵形,,微有棱,,芽鱗紫褐色,有緣毛,。葉片倒卵形至長倒卵形,,長7-19厘米;寬3-11厘米,,頂端短鈍尖或短突尖,,基部窄圓形或耳形,葉緣7-10對鈍齒或粗齒,,幼時沿脈有毛,,后漸脫落,,側脈每邊7-11條;葉柄長2-8毫米,,無毛,。
雄花序生于新枝下部,長5-7厘米,,花序軸近無毛,;花被6-8裂,雄蕊通過8-10,;雌花序生于新枝上端葉腋,,長約1厘米,有花4-5朵,,通常只1-2朵發(fā)育,,花被6裂,花柱短,,柱頭3裂,。
殼斗杯形,包著堅果1/3-1/2,,直徑1.5-1.8厘米,,高0.8-1.5厘米,殼斗外壁小苞片三角狀卵形,,呈半球形瘤狀突起,,密被灰白色短絨毛,伸出口部邊緣呈流蘇狀,。堅果卵形至長卵形,,直徑1.3-1.8厘米,高2-2.3厘米,,無毛,,果臍微突起?;ㄆ?-5月,,果期9月。
生于海拔200-2100米的山地,,在中國東北地區(qū)常生于海拔600米以下,,在華北常生于海拔800米以上,常在陽坡,、半陽坡形成小片純林或與樺樹等組成混交林,。
喜溫暖濕潤氣候,也能耐一定寒冷和干旱。對土壤要求不嚴,,酸性,、中性或石灰?guī)r的堿性土壤上都能生長,耐瘠薄,,不耐水濕,。根系發(fā)達,有很強的萌蘗性,。蒙古櫟種子發(fā)芽的適宜溫度為25-30℃,,15℃時發(fā)芽緩慢,30-35℃時發(fā)芽最快,,但幼芽細弱,。莖葉生長適宜的白天溫度為23-30℃,夜間溫度為15-18℃,;溫度高于35℃或低于15℃生長緩慢,。幼瓜生長適宜溫度白天為25-30℃,夜間為15℃左右,。蒙古櫟對環(huán)境有廣泛的適應力,,能適應南由華中地區(qū)直至東西伯利亞-56度,乃至-60度的低溫,,早中國的分布區(qū)約在年均溫-3度以上,,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上,蒙古櫟的垂直分布隨緯度的降低而升高,。在大,、小興安嶺的海拔250-400米范圍內(nèi),蒙古櫟長分布于低山頂部和山脊以及坡度小的各個坡向上,。海拔400-600米直至長白山800米以下,,蒙古櫟能在坡度3-35度的南坡形成純林,。甚至東北西部興安嶺以南地區(qū),,蒙古櫟的分布高度可上升至870-1600米。東部三江平原的殘丘上也有生長,。蒙古櫟適應較廣的土壤類型,,多生長在酸性或微酸性較肥沃的暗棕色森林土和棕色森林土上。人為破壞嚴重的山地,,蒙古櫟能在干燥陽坡,,土體發(fā)育不全的粗骨土上成林,但其地位甚低,。
播種繁殖,。種子催芽后采用壟播,播種量為150g/m。當年生苗高20-30cm,。3年生苗可出圃栽培,。
1.整地作床整地作床從9月中旬開始,整地深翻30cm,揀出草根,、石塊,,春播在秋翻后于翌年春耙地,每667平方米施有機肥1.5t,。翻地時進行土壤消毒每667平方米施4kg硫酸亞鐵,,防治地下害蟲,每667平方米可施2.5kg辛硫磷,。然后每平方米施入熟好的農(nóng)家肥5kg,,作床高20cm,床面寬1.1m,,步道40cm,。為防治苗木病害,每平方米用5g溶液噴灑床面,,用藥5d后播種,。
2.育苗地要選擇在地勢平坦、排水良好,、土質肥沃,、pH值5.5-7.0,土層厚度50cm以上的沙壤土和壤土,。
3.種子采收后用50℃-55℃溫水浸種15min或用冷水浸種24h,,同時將漂浮的不成熟、蟲蛀種子撈出,,也可以用敵敵畏熏蒸一晝夜進行殺蟲處理,。秋播種子消毒處理后即可直接播種,效果良好,;春播種子在冷室內(nèi)混沙(種沙比為1∶3)催芽,,每周翻動一次,隨時檢出感病種子并燒掉,,翌年春播種前一周將種子篩出,,在陽光下翻曬,種子裂嘴達30%以上可播種,。
4.種子調(diào)制及播種種子精選后,,放到?jīng)鏊瑵駶櫟膸炖镔A藏。種子貯藏要因地制宜,,通常有下列三種貯藏方法,。
1.灌水:因種實大,,覆土厚,就需要一定的濕度,,濕度一般保持地表下1cm處土壤濕潤即可,,不是特別干旱的不必天天灌水,苗木出土前不必澆水,,防止土壤板結,,造成頂土困難或種子腐爛而失敗。
2.切根播種后15-20d出苗,,當真葉出土4片時,,切斷主根,留主根長6cm,,可促進須根生長,,切根后應將土壓實并澆水。
3.間苗在苗高進入高生長速生期定苗,,間去病苗,、弱苗,疏開過密苗,,同時補植缺苗斷條之處,,間苗和補苗后要灌水,以防漏風吹傷苗根,。留苗密度60-80株/平方米,。
4.松土、除草按著“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及時清除,采用人工除草,,保持床面無雜草,,除草結合松土,松土深度2-8cm,,以利苗木的正常生長,。
5.蒙古櫟苗木,當年有3次生長的習性,,采用兩次追肥,,即第一次封頂后進行追肥,,約6月20日左右,,硝酸銨每平方米5g;第二次追肥在苗木第二次封頂后進行,,約7月下旬左右,,硝銨每平方米7g。
6.起苗:秋季起苗,進行控溝越冬假植,;春季起苗,,可原壟越冬,不必另加防寒措施,。
栗實象鼻蟲(Curculio davidi Fairm):成蟲體長7-9毫米,,赤褐色或黑色而有灰黃色鱗毛嘴細長,腿節(jié)棍棒壯下面有一齒突,。幼蟲在種子內(nèi)蛀蝕,,種子在外面看不到柱孔,僅有一小黑點,,受害種子不成熟往往早落,,如有三頭以上幼蟲為害,一般都失去芽力,。特別在種子堆積期間,,溫度升高,幼蟲蛀蝕嚴重,。
1.溫水浸種將種子放進55度溫水中浸泡10分鐘,,或在50度的溫水種浸泡15分鐘,無影響,。也可用于溴化甲蒸熏,,當氣溫在23度時每立方用藥37.4克.熏蒸40小時,殺蟲率可達100%,。
2.二氧化碳熏蒸:將種子放秘室內(nèi)或密封容器內(nèi),,在溫度25度以下每立方用二氧化碳30毫升處理20小時,殺蟲率在95%以上,,對種子發(fā)芽無影響,。也可用于溴化甲蒸熏,當氣溫在23度時每立方用藥37.4克,,熏蒸40小時,,殺蟲率可達100%。
3.成蟲盛發(fā)期可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
4.幼蟲未爬出櫟實前,,收集并清除早期脫落的櫟實。殺蟲率很高,,且不影響種子發(fā)芽,,浸種后2天陰干后才能貯藏。
《詩輯》云:“柞,,堅軔之木,?!惫湃苏f“其葉附著甚固”,名曰“柞樹”,。
蒙古櫟 房山櫟
葉倒卵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長7-19厘米,先端短鈍尖,,基部楔圓或耳狀,,粗鈍齒7-10對,幼葉沿脈疏被毛,,老葉近無毛,,側脈7-11對;葉柄長2-8毫米,,無毛,。葉片長倒卵形或倒卵形,長8-14厘米,,頂端短漸尖,,基部淺心形或耳形,葉緣波狀粗齒,,幼時葉背被薄星狀毛,,后漸脫落,側脈每邊9-12條,;葉柄長1-2厘米,,被星狀毛。
海拔:600-2500米,。海拔:300-900米,。
1.蒙古櫟是營造防風林、水源涵養(yǎng)林及防火林的優(yōu)良樹種,,孤植,、叢植或與其它樹木混交成林均甚適宜。不但需要保護,,還可以進行人工培植,。
2.園林中可植作園景樹或行道樹,樹形好者可為孤植樹做觀賞用,。
3.木材邊材淡褐色,,心材淡灰褐色,氣干密度0.67-0.78克/立方厘米,,材質堅硬,,耐腐力強,干后易開裂,;可供車船,、建筑,、坑木等用材,,壓縮木可供作機械零件,,葉含蛋白質12.4%,可飼柞蠶,;種子含淀粉47.4%,,可釀酒或作飼料,樹皮入藥有收斂止瀉及治痢疾之效,。
4.《蒙藥正典》記載:“蒙古櫟水煎服,;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患處,;蒙藥多配方用,。”
5.《中國主要木材名稱》中記載蒙古櫟這類木材材質比較堅硬,,適宜用作木工鑿子,、錘子等工具把柄,所以又有“鑿子樹,、鑿刺樹”之稱,。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7年 ver 3.1)——無危(LC),。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mào)易公約》(CITES 2019年版)——附錄Ⅲ,。
唐代詩人皮日休《橡媼嘆》中寫道“移時始盈掬,盡日方滿筐,,幾曝復幾蒸,,用作三冬糧?!笨梢娞拼┢?,蒙古櫟的種子“橡子”已是民間的一種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