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特點
環(huán)境特點
林芝米林機場位于雅魯藏布江南岸河谷地帶,,屬于高原機場,,因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多變的氣象條件,使林芝米林機場的飛行條件,、凈空環(huán)境和導航臺站布局都非常困難,,所以說中國的林芝機場是世界上凈空條件、氣象條件,、飛行環(huán)境及導航臺站布局最為復雜的機場之一,。
海拔最低 難度最大
林芝機場于2003年10月開工建設,由中國國家發(fā)改委和民航總局共同投資7.8億元,,系西藏自治區(qū)重點工程之一,設計年運送旅客量12萬人次,,定位為支線旅游機場,2006年4月28日驗收工作組對機場進行了竣工驗收,。林芝機場飛行區(qū)等級為4C級,跑道長度3公里,,寬(含道肩)60米,最大起降機型為波音757,,停機坪可同時停放兩架該型飛機。
林芝米林機場海拔2949米,,低于4334米的昌都邦達機場和3570米的拉薩貢嘎機場、日喀則和平機場,,在國內(nèi)民用機場中排位第五。但該機場位于青藏高原東南部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帶,,周圍都是4000多米常年被云霧籠罩的高山峻嶺,每天14點至18點時段風速增至27米/秒,,遠高于波音757機型15米/秒的適航標準,飛機只能利用上午時刻起降,,根據(jù)氣象資料統(tǒng)計機場全年適航時間累計僅有100天,。由于航路穿越峽谷狹窄曲折,,超出了飛行正常標準,,下降進近過程中飛機的近地自動報警裝置可能隨時觸發(fā),同時因地形復雜,,導航設備發(fā)射的信號會受到嚴重的地形遮蔽及干擾,飛行空域范圍受限很大,,并且機場西邊的米林導航臺距離中印實際控制線僅有11.2公里,使機組技術水準和心理素質面臨嚴峻考驗,,要求機組的每一個空中轉向和每一次高度變化都必須精準無誤。林芝機場因其特有的高原地形地貌和惡劣多變的氣象條件,,決定了該機場是國內(nèi)民航凈空環(huán)境,、氣象條件,、導航站布局及飛行程序制定最為復雜,、飛機起降和航班正點保障難度最高的機場,也是世界上最難飛行的機場之一,。
飛行程序特殊
民航首次應用RNP精密導航程序試航新機場2006年7月12日上午8點43分,,竣工一新的林芝米林高原機場迎來了第一架民航客機。國航西南分公司首架完成RNP精密導航設備改裝的波音757-200飛機,,成功試飛了西藏自治區(qū)的第三個民用機場,這是中國國內(nèi)民航首次應用具備國際先進水平的RNP飛行導航技術對新機場進行試航,。
擁有豐富高原飛行經(jīng)驗的國航西南分公司已承擔過邦達,、格爾木,、九寨等高原機場的試飛任務,2006年7月12日,,該公司派出了以飛行技術管理部總經(jīng)理韋一強擔任機長、湯健,、吳世杰和陳東程3名教員機長加入的精英試飛機組,駕駛經(jīng)過RNP精密導航設備改裝的B2836號波音757-200飛機從成都出發(fā),,順利飛抵林芝機場進行傳統(tǒng)程序和RNP程序的聯(lián)合試飛。試飛機組駕機圍繞機場空域飛行,,根據(jù)計劃對林芝機場RNP精密導航正常飛行程序、RNP一發(fā)失效飛行程序,、機場周圍障礙物情況,、跑道道面和滑行道道面情況以及波音757機型林芝機場起飛,、著陸性能開展綜合試飛,。經(jīng)試飛小組全面考評后認定,,林芝機場各項設備能夠滿足民航客機的通航要求。
RNP(Required Navigation Performance)精密導航技術,,是利用飛機自身機載導航設備和全球定位系統(tǒng)引導飛機起降的新技術,也是航空發(fā)達國家競相研究的新課題和國際民航界公認的未來導航發(fā)展的趨勢,。與傳統(tǒng)導航技術相比,,飛行員不必依賴地面導航設施即能沿著精準定位的航跡飛行,,使飛機在能見度極差的條件下安全,、精確地著陸,,極大提高飛行的精確度和安全水平,。運用RNP導航對于包括林芝機場在內(nèi)的地形復雜,、氣候多變的西部高原機場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廣作用,,能夠降低機場起飛天氣標準和最低下降高度限制,大幅減少天氣原因導致航班延誤,、返航的現(xiàn)象,增強高原機場的航空客貨運輸能力,。在林芝米林機場實施RNP程序試飛新機場,,不僅在中國國內(nèi)民航尚屬首創(chuàng),,在國際民航界亦不多見,,民航總局和波音公司共同投資2400萬元為國航西南分公司4架波音757加裝RNP導航設備項目于2006年年內(nèi)完成,。
林芝市在二戰(zhàn)期間,,是著名“駝峰航線”的必經(jīng)之點,由于天氣情況復雜,,地理環(huán)境惡劣,,當時曾有數(shù)十架盟軍運輸機在這群山中墜毀,,林芝機場此前亦因天氣惡劣兩次推遲試航。為了保障這一獨特高原機場的飛行安全,。同時機場還安裝風廓線雷達,用來監(jiān)測周圍地區(qū)的風速及風向,,這種設備此前僅九寨機場剛剛啟用,。5月8日,,民航飛行校驗中心派出先進校驗機和精銳技術骨干完成了校驗飛行,,為機場試航奠定了基礎。
進藏游客首選
2006年試航成功后,,中國國航西南分公司經(jīng)過市場調(diào)研后首先開通成都—林芝往返航線。林芝機場距離“人類最后的秘境”—雅魯藏布江大峽谷120公里,,距離拉薩400多公里,,這里海拔較低,,樹木蔥郁,,雨量充沛,,含氧量較高,旅游者到達這里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逐漸適應高原氣候,,再前往高海拔地區(qū),減少缺氧帶來的煩惱,,同時沿路可領略高原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因此林芝機場有望成為乘坐飛機進藏觀光客的首選航空港,。
航站航點
國內(nèi)航線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 北京首都、成都
中國南方航空公司 廣州
四川航空公司 成都
西藏航空公司 成都,、重慶、拉薩,、青島,、深圳
周圍環(huán)境
靠近麥線
《記者踏訪中印邊境:站在實控線上看藏南》報道:一位曾在附近的邊防部隊服役多年的門巴漢子告訴記者,,林芝機場 南岸所見的那些高山中,有些山口就在中印東段邊境的實控線上(大體是麥克馬洪線),,山口的另一邊是印度實際控制區(qū),,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藏南地區(qū)。在現(xiàn)在的中國地圖上,,藏南地區(qū)包括米林縣的約六分之一面積,。
機場所在的羌納鄉(xiāng)相鄰的南伊珞巴民族鄉(xiāng)內(nèi)的南伊溝是林芝市重點開發(fā)的旅游勝景,南方也是實控線,。很多媒體都對南伊的女子公安邊防派出所進行了報道,,消息自然傳到了印方。出人意料的是,,印方竟以這個新建的女子派出所為由認為中國在這一段中印邊境加強了邊防軍事力量,很快,,印軍便在南伊,、羌納一帶的邊境對面增加了一個師的兵力。印度草木皆兵的過敏心態(tài)從這樣的小題大作中可見一斑,,而這種心態(tài)與這段邊境的歷史和現(xiàn)狀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印軍機場
《記者踏訪中印邊境:站在實控線上看藏南》報道:林芝機場南面二公里左右的地方有個海拔4300多米的山口通道,在那邊山下印方有一個軍用機場(1962年就有梅楚卡機場,,最靠近南伊鄉(xiāng)的馬尼崗是否有機場待定),,如果目標是林芝機場,印軍的飛機從起飛到臨空只需一兩分鐘,。
巴嘎溝
門巴復員老兵所說的山口通道叫作“巴嘎溝”,,在林芝市米林縣的羌納鄉(xiāng)公安邊防派出所的轄區(qū)內(nèi)。派出所的教導員陳勇說,,他們管轄的范圍內(nèi)有約26公里長的實控線和3個山口,,而這3個山口最終都通到海拔4000米以上的巴嘎溝,由此可以進入印方實控區(qū),,不過這是一條季節(jié)性的通道,,每年都只能在5月到10月間通行,其余時間則是大雪封山。夏季,,米林邊境地區(qū)的珞巴,、門巴和藏族邊民習慣到海拔高些的夏季牧場放牧,到山上采挖藥材,、松茸,、蟲草。據(jù)陳勇介紹,,米林在藏語中的意思是“藥州”,,米林的邊境群山到處都是高山原始森林和草甸,自然藥草和菌類非常豐富,,所以夏秋時節(jié),,公安邊防就要和解放軍邊防部隊一起加強邊境巡邏和管控,一項主要的任務是防止邊民在生產(chǎn)活動中誤越實控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