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川城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鄂托克前旗城川蘇木東北。故城始建于唐開元十一年(723年),,為唐代宥州城,主要安置附唐的突厥人,。814年西夏復置宥州,,領長澤、延恩二縣,。在1227年被毀,。
城川城址地處陜北黃土高原和內蒙古東南部毛烏素沙地的交接地帶,地貌類型由黃土丘陵向沙地轉變,,屬于中國北方生態(tài)過渡帶的中段,。古城地處東西狹長的草灘地的中心,草灘地四周均為由新月形沙丘鏈構成的一望無際的沙漠,,草灘地地勢平坦,,地下水位很高。古城平面形制呈長方形,,東西長,、南北窄,坐北朝南,。北墻長724米,,南墻長760米,東墻長600米,,西墻長602米,,面積440000平方米。城墻由灰白色沙土夯筑而成,,結構堅實緊密,。東、南,、西三面各開一門,,三門均設甕城護衛(wèi)。墻體保存較好,,墻上角樓,、甕城,、馬面歷歷可見,城垣現(xiàn)存平均高度約8米,。北面不設城門,,建有高大的夯土臺基,為敵樓遺跡,。城外四周修有護城河,,痕跡明顯,部分地帶至今仍可見積水,。城內曾經一度被辟為耕地,,現(xiàn)已退耕還草。早年遍布陶,、瓦殘片遺物,。出土的古代銅錢從西漢到西夏、金代均可見到,,唯以唐,、宋的錢幣數量多。
城川古城所在的位置正是漢代古奢延澤所在,,鉆探結果表明城址曾遭到焚毀,。
2006年5月,被國務院分布為第六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