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西寧南山又叫鳳凰山,山上有亭,,名叫鳳凰亭,,亭上有一橫額,上書“河湟引鳳”,。相傳南涼時有鳳凰飛臨其上,,故名鳳凰臺。這和當時流傳的“龍現(xiàn)于長寧,,麒麟游于綏羌”同為附會之說,,但由此而來的西寧古八景之一的“鳳臺留云”卻成為西寧的一大勝景。
南山以關(guān)帝廟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是西寧現(xiàn)存保護較好的明建筑。雖然傳說中的孔雀樓早已蕩然無存,,但詠嘆鳳凰山的那首《鳳臺留云》卻至今仍然廣為傳誦:“鳳臺何日鳳來游,,鳳自高飛云自留。羌笛一聲吹不落,,纖纖新月掛山頭,?!?/p>
南山是登臨游覽的好去處?!段鲗幐轮尽份d:“鳳凰山上有寺閣,,可以眺遠,西以巖洞,,下有大川……”舊時每逢五月十三,、六月六、更是游人如織,,熱鬧非凡,。亭內(nèi)保存著許多書法家的墨寶,其中有一聯(lián)為“鳳凰重來,,看古城翻新,,萬家煙景,悉收眼底,;湟水東去,,感滄桑變幻,千秋偉業(yè),,盡覽全程,。”
如今山上的景點均為解放以后新建,。和鳳凰亭對稱的是西寧電視臺發(fā)射塔,,是一圓形建筑。一亭一塔,,遙相呼應(yīng),。
位置概況
西寧市南山公園,位于西寧南邊城南區(qū)的南山,,南山海拔2419米,,依托南山而建的南山公園,占地1500畝,,是西寧市目前最大的現(xiàn)代山地森林公園,。這座1999年正式建成并對外開放的公園主要分為山林漫步區(qū)、五彩流溢景區(qū),、金桐留鳳區(qū),、登高遠眺景區(qū)、兒童游樂區(qū),、休閑垂釣園,、藏族風情園、浦寧友好園和餐飲區(qū),,整個公園風景秀麗,,是一處休閑觀景的好地方,。
公園景致
上得山來,,但見公園處處綠綠蔥蔥,,空氣清新。公園以現(xiàn)代園林建筑的手筆,,突出植物造園和造景,,以綠色為背景,映襯亭,、廊,、橋、墻,、樓,、閣、水景,、置石,、游步道等園林建筑設(shè)施,經(jīng)過多層次的空間生態(tài)組合和植物配置,,形成了一個個獨具特色,、精巧秀美的園內(nèi)景區(qū)、景點,。
園內(nèi)地勢平坦,,林深樹茂,在濃濃的樹蔭下,,人們或悠閑地散步,,或打牌娛樂,怡然自得,;在池塘邊,,在兒童樂園內(nèi),孩子們盡情玩水嬉戲,,開心活潑,。西寧市民在這里擁抱自然,擁抱綠色,,生活得很瀟灑,。
五彩流溢景區(qū)利用地形高差,,效仿九寨溝和黃龍溝的自然景觀,,精縮組合出九寨溝瀑布和黃龍溝的五彩池,形成疊水層層,,流光溢彩,。
園內(nèi)有座藏族風情園內(nèi),,有青海南山林卡雪域慈善救助會民俗博物館,,在這里可以欣賞熱貢壁畫藝術(shù),觀賞三江源奇石和藏傳佛教的珍貴文物,。
浦寧友好園位于南山公園南部,,占地500畝,是西寧市與上海浦東新區(qū)友好合作的一座標志性建設(shè)項目,。園內(nèi)風景緊緊把握長江的主要特色景點,,以水系為主題,以園區(qū)綠地為主導(dǎo),,采用園林造景的手法,,利用園區(qū)內(nèi)地勢起伏、東高西低的特征,,微縮了長江從源頭格拉丹東雪山開始至入??诘闹坝^,包括虎跳峽,、長江大橋,、鄱陽湖、龍首巖以及浦東的東方明珠,、金茂大廈等,,充分體現(xiàn)西寧和浦東人民“共飲一江水”的寓意。
鳳凰亭
相傳南涼時,,有鳳凰飛臨西寧南山,,故南山又叫鳳凰山。在南山公園西北部有一座小山包,,上有平臺,,頂上有一亭,名曰鳳凰亭,,也稱之鳳凰臺,,亭上有一橫額,上書“河湟引鳳”,。雖然傳說中的孔雀樓早已蕩然無存,,但詠嘆鳳凰山的那首《鳳臺留云》卻至今仍然廣為傳誦:“鳳臺何日鳳來游,鳳自高飛云自留,,羌笛一聲吹不落,,纖纖新月掛山頭”?!傍P臺留云”成為西寧的一大勝景,,為古八景之一。
登山鳳凰臺遠眺,正如《西寧府新志》所載:“當?shù)桥R絕頂,,縱目遠眺,,群山翠嵐,三川煙云,。鳳凰亭雄偉壯觀,,亭閣回欄。繞欄回望,,西寧的全景則盡收眼底,?!?/p>
鳳凰山山頂之側(cè),,有一座伊斯蘭教的“拱北”——伊斯蘭教的先賢陵墓,。拱北創(chuàng)建于元代,至今七百年歷史。歷代幾經(jīng)毀焚,多次重建?,F(xiàn)在看到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仿照甘肅河州大拱北的樣式重建的。八角三層的拱北坐北朝南,,飛檐秀出,,造工精細,。而現(xiàn)在的鳳凰臺,則是2001年由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在鳳凰亭原址上新援建的,這座30米高的鳳凰臺,,以展翅欲飛的鳳凰,,白色的風帆,象征經(jīng)濟建設(shè)和各項事業(yè)的騰飛。
浦寧之珠
在鳳凰山,可以遙望西寧西山,,在西山海拔2395米的山地上,,和鳳凰亭遙相呼應(yīng)的,是西寧電視臺發(fā)射塔——“浦寧之珠”,,這是一座集廣播電視發(fā)射,、旅游觀光和城市規(guī)劃展示等功能于一體的電視塔,是浦東援建西寧的又一項重點工程,,總投資達1.45億元,,高188米,大小約為東方明珠電視塔的三分之一,但據(jù)說是中國海拔最高的多功能觀光塔。
從鳳凰臺往北沿山路下山,還可以看到兩座緊挨的寺院,,一座是南禪寺,一座是法幢寺,。
南禪寺
南禪寺又名南山寺,位于鳳凰山北麓,。據(jù)說北宋時鳳凰山已建有寺院,,明永樂八年(1410年)形成一定規(guī)模,。清同治二年(1863年)因戰(zhàn)亂,有部分殿宇被毀,后在清光緒年間先后集資和捐資經(jīng)過十多年的努力,終于建成規(guī)模較大的殿宇建筑群。這個以關(guān)帝廟為中心的建筑群,,是目前西寧市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是本地及周邊地區(qū)漢傳佛教信徒(凈土宗派)進行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該寺有四合院五座,、房屋86間,,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千佛殿,、玉佛殿,、三圣殿、韋陀殿,、彌勒殿,、地藏殿等,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現(xiàn)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法幢寺
南禪寺旁邊的法幢寺,是青海省最大的漢傳佛教比丘尼寺,,始建于1943年,原來位于西寧市城西區(qū)園樹莊,。2003年為給西塔(西寧——塔爾寺)高速公路建設(shè)讓路,,該寺從園樹莊搬遷到這里,這里原是“南山文苑”舊址,。法幢寺的主要建筑包括山門殿,、財神殿、玉佛殿和大雄寶殿,,這座雄偉的大雄寶殿是2009年8月落成的,。
法幢寺每年中比較大的宗教活動有六次,,信徒分布在西寧、大通,、湟中,、湟源等市縣,該寺在全省漢族信教群眾有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