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景點
主門廣場
主門廣場面積為1.2萬平方米,全部用花崗巖鋪裝而成,,圖案為巨大的年輪形,,其寓意在于表明我市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廣場前花帶由黃,、綠、紫三色構成,,猶如雨后的彩虹飛架于主門廣場之上,。廣場上擺放著七顆不同顏色和形態(tài)的原石,按北斗七星的形式擺放,,故稱為“七星石”,,原石上都刻有每顆星宿在古天文學中的名稱,如天樞,、天權,、開陽、玉衡等。主門旁巨石上的“保定植物園”五個朱紅大字是我國著名書法家劉炳森先生為我園題寫的,。植物園的主門由11顆仿真古槐分三組構成,,最粗的直徑6米,最高達25米,,大樹滄桑古樸,、氣勢恢弘、栩栩如生,。選擇古槐做主門,,是由于槐樹是我市的市樹,是古城象征,,可以充分體現(xiàn)我市的歷史文化特色,。整個廣場以硬鋪裝為主,虛實結合,,為廣大游客提供了一處開闊壯觀的觀賞空間,。
花園大道
花園大道是入園后的第一組景觀?;▓@大道長315米,、寬40米。主景為中間22米寬的綠地景觀區(qū),,它主要體現(xiàn)“以人為本,,天人合一”、“人與自然有機結合”的哲理,,根據(jù)自人始之時與大自然的關系到現(xiàn)今與大自然的和諧共處的關系,,將其分成8個景觀區(qū)域。
第一景,,七彩廣場,。該廣場作為主門廣場的延續(xù),選取七色花崗巖鋪設,,其寓意是提示人們進入了千變萬化豐富多彩的植物世界,同時也表現(xiàn)了植物園喜迎佳賓的心情,。
第二景,,自然綠地區(qū)。該區(qū)作為主門的背景,,仿自然的植物,、山石布置,寓意人類初始階段宿命完全依附于自然,。并充分體現(xiàn)其自然綠地之美,。
第三景,規(guī)劃豐花區(qū)。該區(qū)采用西方園林的規(guī)則式布局方法,,中間種植草花,,草花色彩搭配協(xié)調、隨季節(jié)更換,。寓意人類與自然經(jīng)歷了數(shù)萬年的斗爭后,,人類從依附自然改造自然,從草莽走向規(guī)范的階段,。這一時期也是規(guī)則式園林在西方興盛之時,。
第四景,童子印廣場,。該廣場采用白色鋪裝為基礎,,并布置水波紋圖案,其設計靈感來源于中國甲骨文的“水”字形,,有自由流動的內涵,,本區(qū)寓示人類渴望沖破束縛,走向自由的愿望,。在黑色的大理石上刻有我市十
佳少年留下的手印,、腳印,象征著將來他們必然是國家建設的棟梁之材,。
第五景,,全心玫瑰園。該園用各色月季組成心形圖案,,并且大小不一,、錯落有致。寓意人類由改造自然到熱愛自然的過程,,心形圖案的排列代表人類的各種美好情感和人類對自然的深厚感情,。在心形前端有一漢白玉圓球,取其圓滿團圓之意,。該園的主體平面形狀為魚的形狀,,據(jù)考古學家及生物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最早是由魚起源而來,,故此園有追溯人類起源,,弘揚人類美好情感之寓意。
第六景,,日晷曲水廣場,。該廣場是花園大道的高潮景觀。古代人們利用自然日照之理發(fā)明了日晷為人計時所用,,該廣場采用了這一設計理念,。日晷放置于一池碧水之中,周圍環(huán)繞十二生肖浮雕,通過日影變化便可知時刻,,把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工藝完美的結合起來,。在日晷曲水和豐收圖騰之間利用一溪曲水相連,為中國古典園林中的一個代表性景點——“曲水流暢”,。
第七個景點為豐收圖騰廣場,。該廣場分為3個小廣場,兩側廣場上布置12根圖騰柱共24根,,上面雕刻能夠代表節(jié)氣特色的植物,、動物或氣象來刻畫和表示二十四節(jié)氣,故稱為二十四節(jié)氣柱,。中間廣場上為天地圖騰柱象征天與地,,雕刻了女媧造人、盤古開天辟地等中國傳統(tǒng)神話故事和龍鳳圖案,,柱下為植物組成的太極圖,。寓意人類只有做到與自然有機結合,才能與自然協(xié)調有序發(fā)展,,做到“天人合一,,物豐人賢”。
春花園
春花園位于花園大道的東側,,它主要以觀花植物組成,,春季以紅粉色系的桃、梅,、李,、杏、櫻花,、海棠等植物為主,,配以同期開花的黃白色系的迎春、連翹,、繡線菊,,以及藍色系的紫丁香等花灌木。陽春三月,,此園繁花似錦,,五彩繽紛,猶如置身于花的海洋之中,。夏季有流蘇,灤樹,,合歡,、猬實、錦帶花,月季,、百日紅等植物開花不斷,。它不僅有觀花喬木、觀花灌木,、觀花藤本,,還有修剪精細的大面積草坪襯托,充分體現(xiàn)了園林植物景觀美,。
秋色園
秋色園位于花園大道的西側,,以銀杏林、五角楓林為基調再配以其他觀果,、觀葉植物如黃櫨,、紫葉李等,林下點綴花葉錦帶,、桂香柳等彩葉灌木及金葉女貞,、紅葉小檗等組成的花徑,作為本園最為突出的特色,。此園一年四季彩葉繽紛,,尤其在秋高氣爽之時,漫步園中,,那紅彤彤,、黃澄澄的秋葉秋果更是美不勝收。到了冬季秋果不落,,更可引來百鳥啼鳴,。是游人秋游、賞葉,、觀果的好去處,。
樹木園
樹木園位于我園的東北部,其中又分為梧椴園,、木犀園,、槐香園、槭樹園,、楊柳園,、松柏園、忍冬園,、木蘭園等小園區(qū),。全園集中種植了15目共35科植物,以喬木為主,,配以草坪,、花灌木及野生花卉,,形成本市最大的林地景觀。走進此園,,林木繁茂,、郁郁蔥蔥、百鳥爭鳴,,猶如回歸自然,,令人心曠神怡,是節(jié)假日舉家出游,、野餐,、休憩的理想的“城市森林”。
觀竹園
最后請大家參觀竹園,。竹園位于植物園北部堆成的丘陵陽坡,。全園搜集能在保定生長的竹子品種,大片栽植,,形成曲徑通幽,、竹林夾徑的景觀意境。竹園是具有典型東方園林魅力的園區(qū),,宋朝文學大家蘇東坡的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充分道出了人們對竹的熱愛,。林中所建竹籬茅舍和疊瀑清流,,同各種竹子構成充分體現(xiàn)我國悠久的竹文化的獨特景觀。
除了以上一些著名的景點之外,,還有孩子們最喜歡的人造滑草項目,,該項目相當刺激,而且園方對游玩的孩子的年齡沒有任何的限制,,只要是交錢給一個村民模樣的人之后,,就可以坐著一個類似于家里用來給2歲以內孩子洗澡用的澡盆,從陡峭的山坡上滑下來,,而且據(jù)老板講,,兩歲的孩子也都可以從山坡上滑下來,據(jù)該項目的老板稱保定市公安局已對該項目進行了保護,,從而該項目拒絕大人對孩子的"多余"保護,。
徽園
在植物園內東南角,有一座占地面積60余畝的“徽園”,,由多座始建于明清的徽式古宅院組成,,主要建筑材料全部從安徽舊址搬遷而來,再按原構造復建而成,。這些建筑全部是由保定藏家劉希樂從安徽購買后捐獻給植物園建博物館的,。2011年6月份完成內裝后,,這組古徽宅將逐步變身多座主題博物館,向市民免費開放,。這十二棟徽式老宅第,年頭最早的是明中期的“翰林第”,,最晚的是清晚期的“槐隂第”,。最大的一棟有600多平方米,最小的300多平方米,?!昂擦值凇毕得髦衅谒ǎ延?00多年歷史,。這家明清兩代共出過三個進士,、一個翰林,屋內的梁都是少見的“官帽梁”,。雖然年代久遠,,但屋內木結構仍然保存完好,尤其梁柱上一對魚身龍頭木雕貼金“鰲魚”,,熠熠閃光透出霸氣,。“大夫第”具有三進“步步高升”格局,,面積600多平方米,,系明末清初所建。規(guī)模如此之巨的徽式古宅建筑群,,不但為北方最大,,甚至在安徽當?shù)匾埠茈y如此集中地見到。
交通信息
市區(qū)乘坐乘30路,、客運中心站乘坐52路,、火車站乘坐105路植物園站下車即到;
市區(qū)新開通62路植物園南門下車即到,;
市區(qū)乘客也可乘坐37路,、65路金融學院西門站下車前行500米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