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鏡湖公園由大小鏡湖兩部分組成,大鏡湖俗稱“陶塘”,,小鏡湖為“汪家田”,。由宋代詞人張孝祥“捐田百畝,,匯而成湖”。鏡湖位于市區(qū)中心,,毗鄰繁華的蕪湖中山路步行街與鳩茲廣場,水面達二百余畝,。因其水清可鑒,,形似圓鏡,“水惟不競形俱鑒”,,故名“鏡湖”。
位于小鏡湖東北角,,原為半島,,64年疏浚小鏡湖挖掘成島,面積10畝,,73年興建迎賓閣,。迎賓閣為兩層單檐樓閣,,飛檐翹角,,綠色琉璃瓦蓋頂,頗具民族特色,,景區(qū)內(nèi)樹木蔥郁,,園徑通幽,回廊下芭蕉搖拽,,月桂扶疏,,島上樹木花卉百余種,,南面臨湖建有水榭一百余平方米。
位于觀嵐亭景區(qū)東面,,呈扇形,,面積一百多平方米,。84年10月為蕪湖市和日本高知縣締結(jié)友好城市所建。該園以植物造景為主,,栽植了廣玉蘭,、紅葉李等名貴樹種和草坪。園中央大理石基座上橫置一太湖石紀念碑,,上書“高知園”,。
位于小鏡湖南,景區(qū)東西走向,,座南朝北,,85年4月建造,建筑面積約600平方米,。觀嵐亭高5米,,分上下兩層,登高眺望:赭山古塔和縹渺的山光嵐氣盡收眼底,,故名“觀嵐亭”,。亭左是“聽雨”長廊,長80米,,依湖而建,,廊頭是一方亭;亭右是一座鋼筋水泥曲橋,,長100米,,橋中平臺建一座“邀月亭”,四柱單檐方形,。停立亭中賞月觀景,,景稱“曲橋明月”。整個風(fēng)景區(qū)舒朗開闊,,布置精巧,,曲折別致。
位于大鏡湖東南角,,向湖中伸出呈半島狀,,與煙雨墩對峙,面積8畝,。柳春園是鏡湖早開辟的景區(qū)之一,,明清時初為“長春園”,,后改為洪園。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蕪湖道知府陳圣修在洪園的基礎(chǔ)上開辟“柳春園”建造了“余琴別館”和“留春舫”,,該園成為他的官廨,。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退休官僚王澤回蕪,,購下園子改建為“希右園”,,咸豐時毀于兵災(zāi)。后人以鏡湖堤岸上的“柳陰”,、“留春”二橋各拈一字,,易名為“柳春園”,園址也由原來南至二街收縮到湖邊,。85年開始景區(qū)建設(shè),,建有“留春亭”、“知春亭”和“歸去來堂”,、水上平臺,、曲橋、園徑等,,調(diào)整充實了園中綠化,,建筑面積110平方米,柳春園布局精巧,,景觀豐美,,具有較明顯的江南園林特色。
位于大,、小鏡湖之間,,原名“柳陰橋”,1803年建,,民國時改名“大洋橋”,1953年改建為鋼筋水泥平橋,,1987年改建為拱橋,。麻石橋體,白大理石欄桿,,單孔,,拱徑5米,橋長28米,,更名為“步月橋”,。
位于大鏡湖西北段,,與“書畫院”毗鄰,建于1985年,,景點建有“尺木亭”和蕭尺木塑像,,栽植了垂柳等多種花草樹木,環(huán)境十分優(yōu)雅,。該亭以“尺木亭”定名,,含義有二:一是為了紀念蕭云從先生,蕭云從,,字尺木,,號無悶道人,明末清初著名畫家,,姑孰畫派的創(chuàng)始人,,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10月)生于蕪湖,博學(xué)能文,,晚年自號鐘山老人,,居城東夢日亭遺址附近,筑室種梅,,號曰“梅筑”,,康熙十二年(1673年)秋卒,年七十八歲,,蕭云從的代表作品《離騷圖》共二卷,,根據(jù)著名愛國詩人屈原的詩歌《離騷》繪制而成的;二是暗喻建此亭取材用料小巧,。
鏡湖花鳥市場位于觀嵐亭南,,與觀嵐亭一路之隔,花鳥市場起源八十年代初,,當(dāng)時,,花鳥個體戶聚集于三八公園內(nèi),逐漸形成集市,。三八公園原為荒地和棚戶居住區(qū),,1955年,拆遷了園內(nèi)住戶,,栽植水杉等觀賞樹,,修筑園徑,辟成公園,,為紀念婦女節(jié),,取名“三八”公園。1988年市政府改造鏡湖東路,,在原“三八”公園和鏡湖兒童樂園舊址上建成鏡湖花鳥市場,,建筑面積為1200平方米,,呈庭院式,主要經(jīng)營花,、鳥,、魚、蟲,,盆景奇石,、古董字畫、陶瓷,、紫砂制品,,漁具、兒童玩具等,,形成一個集購物,、休閑、觀光為一體的多功能市場,。
位于蕪湖市第八中學(xué)左側(cè),,和柳春園相對,建于一九九一年五月,,建筑面積約為百余平方米,。大麻石基座,亭子呈“王”字形,,構(gòu)思精巧奇特,,造型新穎別致,一九九一年五月,,值安徽省委成立既王步文犧牲60周年建此亭,,便以“步文”為名,以志紀念,。
王步文(1898-1931),,字偉模,安徽岳西縣人,,在“五四”運動中任省學(xué)聯(lián)副會長,,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1年2月安徽省委在蕪成立,,王步文任省委代書記,、書記等職。1931年4月因叛徒出賣,,在蕪湖柳春園宛宅(原址在今八中南教學(xué)樓附近)被捕,,同年5月31日在安慶英勇就義,。
鏡湖風(fēng)景區(qū)位于蕪湖市區(qū)中心,,與著名的中山路步行街毗連,。由大、小鏡湖水面230畝,,湖濱綠地54畝組成,。鏡湖北倚赭山,無風(fēng)時水平似鏡,,清澈明亮,,每當(dāng)夕陽西斜之際,赭山與湖水相映,,亭形塔影,,湖光山色,顯得更加明媚秀麗,。鏡湖依赭山,,傍弋水,以“環(huán)種楊柳”而景勝一方,,“名人題詠者不可勝計”,。春和日麗,千株綠柳,,萬條柔絲,,低垂搖曳,倒映水中,,恰似一幅天然水墨畫卷,。泛舟湖上,如置身山水畫中,。蒙蒙春雨中漫步煙雨墩,,但見一湖煙雨,滿堤煙柳,,確有“鳩茲煙水地”,、“人在小蓬萊”之而置身觀嵐亭,,憑欄眺赭山,,湖光山色,“煙雨變態(tài)”,,“山欲飛來煙滿堤”之景,,“恍在武陵幽處”之情,皆可體味,。入夜,,霓虹閃爍,燈火繞堤,,更是如夢如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