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宗橋又名沙河北大橋,。位于昌平縣城南10公里,、沙河鎮(zhèn)北0.5公里,,鞏華城旁,跨北沙河水(溫榆河),,與橫跨南沙河水上的“安濟橋”相對,,相距2.5公里,。 明朝遷都北京,,在天壽山建陵墓,,先后于明正統(tǒng)十二年(1447)拆掉南北沙河水上的木橋建石橋,北曰“朝宗”,,南曰“安濟”,。朝宗橋為七孔石橋,。全長130米,寬13.3米,,中間高7.5米,,七孔聯(lián)拱結構,橋兩旁有石欄柱53對,。是明朝帝后,、大臣謁陵北巡的必經之路,又是通往塞北的交通咽喉,。它與盧溝橋,、永通橋(俗稱八里橋),,并稱為“拱衛(wèi)京師三大橋梁”。
大橋北端東側有明萬歷四年(1576)立的螭首方座漢白玉石碑一座,,通高4.08米,,寬1.1米,厚0.39米,,立有明萬歷四年石碑1通,碑額正背俱篆書“大明”二字,,碑身鐫刻大字“朝宗橋”。朝宗橋,,地扼京師通往塞外要道咽喉,,亦為明代帝后前往天壽寺山謁陵朝宗祭祖的必由之路。,。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
朝宗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橋下的北沙河發(fā)源于北京昌平關溝山上,,沙河的下游叫溫榆河,流入海河進入渤海,。北沙河又有東沙河,、南沙河兩個支流,。早年每逢暴雨季節(jié),,洪水經常泛濫,,遼金時期沙河上的木橋經不起洪水的沖擊,時被沖垮,,阻斷往來,,影響交通,,在南沙河與北沙河交匯處的小鎮(zhèn)為沙河鎮(zhèn),,明代稱沙河店,清代后改成沙河鎮(zhèn),。明正統(tǒng)年間撥??罱ㄊ皹颍瑩?jù)《日下舊聞考》記載:“安濟,、朝宗,,二橋皆正統(tǒng)十二年(1447)命工部右侍郎王永壽建,?!笔钦f在南北沙河上營建石橋二座,,南沙洞上稱安濟橋,,北沙河上稱朝宗橋,,兩橋可曰姐妹橋,,當時是“拱衛(wèi)京師五大橋”之一,。1937年7月侵華日軍炮轟朝宗橋,,至今還留有痕跡,。后來安濟橋因年久結構損壞,建高速公路時被拆除,,原址建起鋼筋水泥大橋,。而朝宗橋經歷了數(shù)百年的風雨侵蝕,、洪水沖擊,,依舊堅固如初,。高速公路建在朝宗橋的東側,,西側的輔路還在使用朝宗橋。從明朝,、清朝,、民國時期到今天,,朝宗橋被多次維護修理過,。